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霞浦赤岸进士录09丨【南宋】王定方(王亮功之子,官至瑞安县令)

2024-03-04 15:48:59来源: 王纯鸿 福宁府赤岸文化研究

打印 字号: T|T
【本期人物简介】王定方
      王定方,字能应,生卒不详,福建霞浦赤岸人,父王亮功、叔王履初俱进士。王定方为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进士,按登科时间排序为霞浦赤岸王氏中已知的继王俊、王亮功、王万修、王履初、王万章、王少恺、王汝弼、王宗己之后第九位中进士者。至此,南宋高宗赵构时代,霞浦赤岸王氏有八人考中进士。
 
      王定方曾任建宁府(治中今福建建瓯)教授,邀得与朱熹、吕祖谦齐名的著名理学家张栻为新建的建宁府学宫祠堂作记(后文附),官终浙江瑞安县令。
 
    【相关文献】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中登记了王定方父亲王亮功户籍信息,父子可通用:
 
    (二甲)第七人,王亮功,字舜咨,小名寿翁,小字朝任,年四十五,十二月初九日生。外氏林,永感下。第三十四。兄弟二人。二举,娶林氏。曽祖淮,故,不仕。祖咏,故,不仕。父谦夫,故,不仕。本贯福州长溪县劝儒乡擢秀里,自为户。
《(万历)福宁州志》记载:
 
    王定方,字能应,亮功子。绍兴三十年进士。
 
    绍兴三十年也是闽东文教丰收年,除了赤岸的王定方,还有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的赤岸名人代表林湜(1132—1202),还有福鼎的杨惇礼之孙杨兴宗,赤岸王氏迁福鼎西园的后裔王成(官至雷州通判)等人。
 
      奇怪的是,《八闽通志》《闽书》《福建通志》等地方志都收录了王定方信息,确认为绍兴三十年庚辰梁克家榜进士。然而状元梁克家与王定方为同科进士,笔者在其所主编的《淳熙三山志》中没找到王定方的名字,不知是否该书后世传抄中遗漏。
 
      著名理学家张栻《南轩集》卷十一《建宁府学游胡二公祠堂记》提到王定方邀请他为新建府学祠堂写记(全文附后),可知王定方时任“建宁府学教授”:
 
     又五年(淳熙元年),今转运副使沈侯枢始因其绪而卒成之,而教授王定方遂以书来属某为记。
 
《(嘉靖)瑞安县志》记载:
 
    淳熙三年(1176年),王定方知瑞安县。
 
       综上资料可以捋一捋王定方的基本资料:
 
      王定方,字能应,籍贯为福州长溪县劝儒乡擢秀里(今霞浦县松港街道赤岸村)。高祖父王淮、曾祖父王咏、祖父王谦夫,父王亮功(字舜咨,官漳州教授、同安县丞)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叔王履初(字晋之,官旌德县主簿)绍兴廿一年(1151年)进士,母亲姓林,可能出自赤岸林家。从辈分看,王定方应为王伯大远房族叔。王定方绍兴三十年(1160年)登科进士,历任福建建宁府府学教授、浙江瑞安县令等。
 
 
【张栻为何答应王定方撰写祠堂记?】
 
      张栻(1133—1180),名相张浚之子,字敬夫,号南轩,四川绵竹人。南宋学者、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张栻最大的贡献是以长沙的岳麓书院、城南书院等为基地培养了大批学者,以致当时学者“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二十七岁的张栻辑录颜渊的言行作《希颜录》上下篇,力图以颜渊为楷模,致知力行,编书过程中多次写信求教当时的学者胡宏,三年后当面正式拜胡宏为师。
 
      胡宏是“程门立雪”中杨时的弟子,父亲是北宋理学宗师、湖湘派创始人胡安国(建宁府崇安人),也就是张栻《建宁府学游胡二公祠堂记》中提到的建宁府学所祭祀的胡文定公。朱熹则是胡安国的侄儿胡宪的弟子。《建宁府学游胡二公祠堂记》中的游公,则是“程门立雪”中的游酢(建宁府建阳人),后世称游御史。
 
      建宁府学原本将胡安国和游酢分开祭祀,王定方任建宁府学教授时,转运副使沈侯枢重建府学,将游胡二人合而为一祭祀。因为胡安国既是理学湖湘学派开派宗师,又是张栻恩师胡宏的父亲,游酢与其渊源也深,所以王定方写信邀张栻撰写祠堂记,闲赋在家的张栻当仁不让,作文盛赞“建之为州,素称多士,模范典型,足以师表。”
 
 
【附录】本文录于张栻《南轩集》卷十一,文章较长,与本文主题关联不多,因此仅原文呈现,不再班门弄斧行翻译之事了。

建宁府学游胡二公祠堂记
[南宋]张栻
  
       学者博观载籍,尚论古人,考迹而有以观其用,察言而有以求其心,则其相去久远,虽越宇宙,犹恨其不得身亲而炙之,而况接吾耳目,近出乡党,而其模范典刑,足以师表后学者哉!
      建之为州,素称多士。近数十年之间,御史游公、文定胡公相继而出,其模范典刑皆足以师表后学,而接于其人之耳目,又未有若是其近者也。是以比岁以来,为政而知务者继立二公之祠于学宫,其所以开示学者,尚论古人,先于其近者之意亦云切矣。
 
       盖隆兴癸未(1163年),知府事陈侯正同始祠游公于东庑之北端;后六年,转运副使任侯文荐判官芮侯燀又以邦人之请命祠胡公,且徙游公之祠为东西室于堂上,未毕而皆去。
 
       又五年,今转运副使沈侯枢始因其绪而卒成之,而教授王定方遂以书来属某为记。某生晚矣,虽不及二公而躬拜之,然论其言行,以与同志者共讲之,则亦区区之愿也。
 
       昔者窃闻之,二程先生兄弟唱明道学于河南,东南之士受业于门,见推高弟有三人焉,曰上蔡谢公、龟山杨公,而游公其一也。伊川先生尝称其德器睟然,问学日进,政事亦绝人远甚;而杨公亦谓公心传自到,诚于中,形于外,仪容辞令,𥺤然有文,望而知其为成德君子也。
 
    元符三年冬,为监察御史,旋出守郡,事业不得大施,独有中庸、论、孟说垂于世。考其师友所称,味其话言所传,则夫造道之深,流风之远,盖有可得而推者矣。至若胡公,虽不及河南之门,然与游公及谢、杨二君子游,而讲于其说,自得之奥,在于春秋。被遇明时,执经入侍,正大之论竦动当世,所以扶三纲、明大义、抑邪说、正人心,亦可谓有功于斯文矣。
    夫以二公之贤,所立如此,是岂独建人所得私以为其乡之先生哉!今姑以其模范典刑接于耳目而论之,则即夫建学而立祠焉,亦其事之宜耳。自今以来,凡建人之游于学,与夫四方之士往来而有事于建之学者,瞻二公之在此堂也,必将竦然于中,知所敬慕,退而考其言行,以溯其师友之渊源,即其所至,而益究夫问学之无穷,则圣贤之门墙,庶几其可循而入矣。然则为是祠者,夫岂徒然而已哉!
(该记又见于《游定夫先生集》卷末)
 
【后记】
 
      霞浦赤岸村自古为王、林两姓聚居地,人文荟萃,因“闽中之全材”林嵩(霞浦县第一位进士)唐僖宗赐名“劝儒乡擢秀里”。唐代久远、五代动乱,有关赤岸村的文献记载少之又少,且有些混乱。
 
      到宋太祖赵匡胤时,广开言路,王务琨六世孙王文昉献万言书而封著作佐郎(正八品寄禄官)。后王文昉回乡隐居,潜心研学,“录书万余卷”,赤岸文教之风渐盛。但受其影响,北宋赤岸王氏颇有隐世家族风范,读书人多“承志不仕”,这种情况到北宋末才有所改变。有名士王鲸,曾写诗给欧阳修大受赞赏(现有资料误为苏轼),宋徽宗时有进士王俊,举词学兼茂科,为宋徽宗作《龙德太一宫记》。宋室南渡之后,赤岸王氏迎来高光时刻,簪缨鼎盛,科第蝉联,数十人高中进士,兄弟进士、父子进士、祖孙进士等现象比比皆是。明初张适评曰:“代多黄榜士”“累朝官紫禁”。
 
      近日,笔者整理霞浦赤岸史料(暂以王氏为主),计划以史籍原本为基础,分系列进行。但因时间精力有限,很多系列估计只能先开个头,写几篇再换个主题,其余留待后续慢慢补充。本系列将专门罗列古代赤岸王氏登科进士者如王俊、王万修、王伯大等,请举入仕的如王宗望、蒙荫入仕的如王积翁、王广翁等则另起一个系列。根据笔者搜集到的资料多寡,或详细成文,或一两句话成篇,不足之处留后补充,后期或补充外迁赤岸王氏后裔进士、赤岸林氏进士等资料。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