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诗趣话:从“人间”到“尘埃”丨【元】韦居安《梅磵诗话》丨王伯大逸闻丨霞浦赤岸史

留耕王伯大幼学①守临江日②,石屏戴复往古访之③,留耕赠一绝云:“诗老相过鬓已星,吟魂未减昔年清。挥毫不著人间语,尽把梅花巧琢成。”或谓梅花亦人间物,二字似未稳,留耕以为然,遂改作“尘埃”云。——【元】韦居安《梅磵诗话》
【译文】
王伯大知临江军之时,戴复古来访。王伯大赠诗:“诗老相过鬓已星,吟魂未减昔年清。挥毫不著人间语,尽把梅花巧琢成。”有人认为梅花也是人间之物,“人间”二字用在此处诗境似乎不稳。王伯大认为有道理,就把“挥毫不著人间语”改作“挥毫不著尘埃语”。——【元】韦居安《梅磵诗话》
【注释】
①王伯大,字幼学,号留耕,嘉定七年(1217年)进士,南宋时福建霞浦赤岸人,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著有《别本韩文考异》《四留铭》等。
②绍定五年(1232年),王伯大从南剑州通判升任知临江军(今樟树市)兼国子监主簿。当时临江军爆发大饥荒,王伯大极尽全力救灾,灵活机变,取得卓著的成效,扬名天下:
(1)延聘地方有识之士共同商讨赈济办法。
(2)设立“荒政局”专门管理赈灾救民工作。
(3)通过摸排以饥荒严重程度将受灾民众划分为四个等级,然后张榜公布,并分别配以红、黄、黑、白标志,做了公正周全。
(4)释放了轻罪的犯人,帮忙救灾和生产以抵销罪责。
(5)总结经验编成《救荒案》《赈民录》供后人借鉴。
因此当地民众编民谣说:“红黄黑白环,甲乙丙丁户。若非王知军,饿杀人无数。”第二年秋王伯大调走时,当地不少村寨为其设立生祠共计十三座。后世将王伯大列入“名宦祠”。元代王义山在《稼村类稿》中对王伯大救灾予以高度评价:“因思累政以来,谁擅贤侯之誉?王留耕之讲求民瘼,极力救荒,……一郡所以指为美谈……”
③“石屏戴复往古访之”应为“石屏戴复古往访之”。时南宋诗坛宿老戴复古在福建邵武任教授,年近七十,听闻邻省临江军王伯大救灾事,不顾舟车劳顿,前往临江军察看。绍定六年(1233年)春节,戴复古就留在临江军与王伯大一起过年,并赠诗《临江军新岁呈王幼学监簿》,叹道“人共梅花老,愁连江水深。”,王伯大回赠诗一首夸赞戴复古具有梅花那样淡雅、凛然的风格,即《梅磵诗话》所提之诗:
赠戴石屏
[南宋] 王伯大
诗老相过鬓已星,
吟魂未减昔年清。
挥毫不著尘埃语,
尽把梅花巧琢成。
戴复古在临江军一直呆到了夏天过后,再次见证了大旱灾下王伯大诚心祷雨,极力救灾的场景,又写下《江西壬辰秋大旱饥临江守王幼学监簿极力救民癸巳夏不雨几成荐饿监簿祷之甚切终有感于天》两首与王伯大唱和(即《和戴石屏》两首),生动重现从绍定五年至绍定六年王伯大救灾历程。
【相关人物】戴复古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 ,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字式之,自号石屏、石屏樵隐。他师承陆游,一生不仕,漫游全国,常写诗指斥朝政,反映民瘼,绝少顾忌,是“江湖诗派”领袖人物。(图为戴复古雕像)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改诗趣话:从“人间”
【文献原文】 留耕王伯大幼学①守临江日②,石屏戴复往古访之③ [详细内容]
- · 改诗趣话:从“人间”到“尘埃”丨【元】韦
- · 【南宋】韩世忠女婿王万修(王伯大从叔)·
- · 【南宋】韩世忠女婿王万修(王伯大从叔)·
- · 宿松县开展王祥文化研究助力龙门乡村振兴活
- · 王氏集团: 传递亚运圣火 更赋钱江新歌
- · 莆田仙游慈善团11月慰问活动圆满收官
- · 本网总编赴管阳参加宁德市文明祠堂考核
- · 王华波、王根申等家尊赴广东筹款调研
- · 翰墨飘香歌盛世 丹青重彩写华章
- · 王阳明:揣着明白装糊涂,才是做人的最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