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友度墓志》[墓主为南宋余姚人]

2016-11-22 16:34:09来源:网络

打印 字号: T|T








    《王友度墓志》墓志全文如下:
    先君姓王氏,讳友度,字叔宽。世居越之余姚。曾祖琰,祖昌言,父维历,三世妣皆方氏。
    先君生於乾道癸巳九月初四日,宝祐乙卯七月甲子以疾终于庐,卜以宝祐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乙酉,葬于邑之上林湖谢坞之原。先君娶袁氏,先四十有二年卒,至是合窆于妣氏之兆。先君三岁失怙,既长,克敬慈闱,艰难立家。处性刚介,亲友尚书聂公嘉其能讲学改名之道,奏拟迪功郎,帖充诸王宫讲书。后该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庆典恩,郡守侍郎汪公保奏,准告 特授迪功郎。春秋已高,遂绝意于进取。
    先君生五男,居敬、居仁、居能、居安,其季幼出继毅敏公燕氏后,名宗夔,是为司门通直之子。女一人,适承议郎通判安吉州军州事叶明道。孙男八,天骥、天举、天任、天与、寿老、霆老、定老、昭老。孙女一人,在室。
    葬日薄,未暇乞铭于立言君子,姑述梗概纳诸圹。孤哀子居敬等泣血谨记。
朝奉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观湛若填讳 马良刊
    此墓志高77公分,广56公分,楷书直刻16行,满行22字,南宋宝佑四年(1256)刻。墓于1979年被拆,墓志由袁展如先生调查发现并征集,今藏慈溪市文管会,载于童兆良先生所著《检点上林文明》中。上世纪九十年代,慈溪市文管会的一些碑石暂寄于灵龙宫,我曾拓得数张,此为其一。马华林先生见之跋曰:“观永江道兄所拓此片,似于王字褚法居多又含碑意,故能清峻悦目,架构谨严而舒展,行笔沉稳而酣畅,脉息贯通,姿态高逸。以此与当今诸多名家高手作一较量,优劣高下识者自有慧眼。”
    王友度县志无载,填讳者湛若《余姚县志》有传,原籍福州,随其父迁居余姚。学问渊博,于六经词赋靡不工晓,被吕次姚聘为义学老师。“诸生数百人,执经间难辨,(湛)若悬河泛滥百家诸子,然后折衷圣经,诸生无不解颐。”官终太常博士。
    王友度县志无载,墓1979年拆,王友度系龙南竹山出土墓志中的王元之之姪,填讳者湛若《余姚县志》有传,志文书法精妙,由袁展如先生调查发现并征集,藏慈溪文管会。
    《王友度墓志》书法与南宋张即之的晚年中楷如出一辙,刻成时间为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正处于张即之晚年,可惜墓志上未署书者姓名,无法确认何人所书。今年八月,我在慈溪博物馆库房得见此碑,细观原石,我觉得这件墓志与张即之有着极其密切的渊源,今试写此文,与诸方家探讨。
    张即之(1186—1263)南宋书法家,字温夫,号樗寮,祖籍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浙江鄞县桃源乡(今属宁波市鄞州区横街镇)人,生于名门显宦家庭,其祖父因宋室南渡,迁居鄞县,其父为参知政事张孝伯,其伯父为南宋状元、爱国词人张孝祥。张即之以父荫授承务郎,举进士,历官监平江府粮料院,将作监薄、司农寺丞。后知嘉兴,以言罢。特授太子太傅、直秘阁致仕。
    张即之擅长行书与楷书,存世书迹中,尤以中楷书写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其书法初学欧阳询、褚遂良和颜真卿,继而转师米芾,并能“独传家学”,而以伯父张孝祥书为主调,参以晋唐经书汉隶,加上受禅宗哲学思想的影响,故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是他在继承前辈与古人技法的基础上,汲取众多营养后大胆创新所形成的。唐代以后,楷书开始盛极而衰,而张即之无疑是唐后极为重要的一位楷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