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王氏双女双冢古墓考古
2013-03-02 04:39:00 来源:大众日报 双岭古墓
盛家庄古墓群出土残断青铜剑
盛家庄古墓群出土的古钱币
海滨小城胶州,地处平原地带,城区一片坦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双岭古墓及周边的马鞍子、大埠子、大冢子等几处古墓多次被盗,如今攀爬双岭,仍隐约可见早年盗墓贼留下的痕迹。
海滨小城胶州,地处平原地带,城区一片坦荡。紧靠胶州城区的三里河街道盛家庄村,耸立着两座驼峰般的土丘双岭,虽只有不足10米高,却是当地孩子们心目中的神秘小“山”。
远望横卧于田野之上的双岭,确像两座相拥而立的圆润绵峰。村村通公路从双岭南侧绕过,犹如一条银蛇,在大大小小的村庄中蜿蜒,悠远静谧。
胶州市博物馆馆长王磊介绍,双岭古称“双陵”,顾名思义是指古墓,并非自然形成。从土层鉴定,此岭为人工堆砌,西南侧两三亩之多的凹陷平地,应该就是双岭古墓封土用的取土地,如同秦始皇墓附近的鱼池村。
双岭古墓占地面积约八九亩,四周有约1米高的方形高台。两墓直径均有十余米长,高约10米,北侧的墓比南侧略高些。古墓上的土为黄褐色,其间夹杂卵石,墓上的灌木杂草都被野火烧为焦土,在风雨的剥蚀下,更显古老沧桑。
□老百姓一向是民间传说最勤劳的创作传承者,双冢古墓激发了人们的极大好奇,自古以来关于双岭来历的神话传说在胶州广为流传,为双岭平添了几分神秘感。在当地走访,轻而易举就可得到数个版本。
被认为可信度较高的一个传说,源自《大明一统志》卷25《列女・王氏双女》的记载。据说,北宋靖康年间,金兵南下,百姓四处逃难。胶州的王员外有一双女儿,貌美如仙,聪慧过人,被王氏夫妇视为掌上明珠。一天,金兵突然到达胶西(胶州),王姓姐妹携母亲逃到海边,被金兵抓获。金兵见姐妹二人貌美,欲欺侮。姐妹二人对金兵说,如果能放过母亲,就答应他们的要求。金兵不知是计,放走了她们的母亲。姐妹二人见母亲脱离了险境,便在途中突然携手向海里跑去。金兵追赶不及,姐妹二人投海自尽。乡人感其姐妹贞烈,把她们厚葬于胶城南岭,并建庙祠,香火四季不断。
王磊说,在明初永乐年间所记“胶州八景”中,双岭被称为“双女荒冢”。明中后期嘉靖年间,胶州八景多有更替,但双岭古墓依然在列,被称作“古墓寒烟”,有诗礼赞:“郭外青山势孤耸,寒天落日明荒冢。当年二女冰骨埋,兽石嵯峨碧云拥。马鬛年深春草长,至今贞节凌秋霜。惆怅芳魂招不起,沧溟万里空茫茫。”
明清年间,双女庙重修。清代康熙年间,胶州南乡冷家庄的著名书法家冷文炜曾题庙云:“一片丹心”。民国初年时,庙址尚依稀可辩,碑碣犹存。抗日战争爆发后,双女庙被日军拆除,并在墓上修建了碉堡。
“两位民间女子救母于危难,殉身于家国的事迹虽节烈可钦,但并无考古证据支撑,且一介布衣百姓一般不太可能拥有如此规模和形制的古墓,如此庞大的土堆,也不是普通百姓随便拉几车土就可以筑起来的。”对于“王氏双女”之说,王磊认为可信度不高。
□动人的双岭“二仙”传说,在当地也可谓人尽皆知。
据说,早年双岭一带前面是一片大海,百姓以打渔为生。一户人家有一对双胞胎女儿长得特别水灵,街坊邻居称她们为“二仙”。在她们十五岁那年,一场瘟疫夺去了父母的性命,“二仙”只好拿起母亲织网的梭子,在海滩上和渔家姑娘一起编织渔网。斗转星移,“二仙”渐渐懂事,与年轻的渔郞大虎、二牛相识相爱。眼看结婚的日子快来到了,忽然皇上下了选美圣旨,尚未出嫁的“二仙”被选中了,任凭“二仙”怎样哭诉,她们还是被官兵抢走了……
当天夜里,“二仙”决定逃走,她俩趁官兵沉睡悄悄地溜出官驿。官军追来了,她们顾不得脚疼奋力奔跑,猛然抬头,发现前面竟是一道悬崖,崖下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进退无路之下,为了保住自己的贞节,“二仙”双双跳下了悬崖。
当人们闻讯赶来时,沟崖边出了一条大岭,岭顶上又凸出两个大埠子,活像两座坟墓。乡亲们纷纷过来悼念,从此“二仙”坟前终年香火不断。之后,乡民们发现,来此祷告时,有点难事往往都能逢凶化吉。“二仙”显灵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就把这两个埠子叫“双灵”。
有一年,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老道,他听说“二仙”有灵,就也拿香纸向“二仙”借了不少东西,谁知这个泼皮老道竟是只借不还,“二仙”受了欺骗,不再显灵,原先的“双灵”也改称“双岭”了。
“二仙”的传说颇具神话的传奇色彩,但略略思量,实不足信。盛家庄党支部书记张玉杰说,诸如此类的神话故事,村里还流传着许多,大都表达着村民们对双岭古墓的敬重,现在每逢年节,也常有人祭扫。大墓东侧,刚燃放过的红皮鞭炮及祭奠者留下的“压坟头”烧纸,就是除夕下午上年坟时留下的。
□若传说故事皆为杜撰,那双岭古墓的墓主人究竟是谁呢?
已故胶州文史专家郑文光老先生在考证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莒国古墓。
双岭北约一公里处是有名的三里河龙山、大汶口文化遗址,往西不到两公里就是城子村。据记载,城子村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国莒的都城,初称“计”,后称“计亓城”,简称“城子”,城子村因此得名。“计亓”后来逐渐被演化为“计斤”,如今城子村西不到一公里处就有东西计斤庵两个村。
莒地在殷商时属姑幕国,为东夷之国,占据临沂、日照等鲁东南广大地区,有相当势力。公元前11世纪,商纣无道,周起兵伐纣,东夷族纷纷响应,莒全力以赴助周灭商,并臣服于周。随着周王朝控制能力的逐渐减弱,不安心蜗居一隅的莒国迅速发展自己的势力,一直发展到今江苏北部,都城也由今胶州一带迁往日照、临沂、莒县。春秋时期,齐桓公在避难时,就是在莒国接受庇护的,可见当时莒国的国势之强。
自夏商周开始,国君的墓葬都很大、很讲究,且在离都城不远的地方。双岭古墓距城子村非常近,双岭古墓的规模与齐国故城临淄的二王冢和四王冢也极为相似,并且,商代后期盘庚迁都后的帝王,都有“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习俗,双岭古墓南略小、北略大的规制,也未必不是南子北父,或南弟北兄。这些都让郑文光相信,双岭很有可能就是莒国国君的古墓。
然而,上世纪50年代,胶州铺集镇的西皇姑屯村在挖地造田时,曾挖出了一批古代的四足方鼎。据专家考证,此非周廷之物。周鼎三足,而殷鼎四足,故应为殷鼎或殷后东夷诸国之祭器,联系其地理位置,认为应是古莒国的墓葬之物。如果莒国古墓在西皇姑屯,那双岭古墓里躺的又是谁呢?
王磊说,现有的考据说法都有其合理性,但是考古工作以出土实物为准,古墓中若能出土墓志、铭文器物及其他体现时代特点的随葬器,一般就可以结合史料判断墓主人的身份。但现今古墓未经考古发掘,古墓的确切主人和时代仍然难有定论。
□由于双岭古墓历史悠久,又或是王侯之墓,因此屡屡受到盗墓贼的青睐。盛家庄村村民自发保护古墓,专门成立了保护古墓小分队,若有不明人士在古墓周围逗留,他们会格外注意。但即便如此,盗墓贼仍是令人防不胜防。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双岭古墓及周边的马鞍子、大埠子、大冢子等几处古墓多次被盗,如今攀爬双岭,仍隐约可见早年盗墓贼留下的痕迹。
2003年,因平度盗掘汉代康王墓案告破,案犯供出到胶州盗掘古墓的犯罪行为,胶州公安局对案犯提审时交待,根据墓葬的规模和墓穴深度来判断,此处应为周至汉代的墓葬,很有可能与东周时期的莒国古墓有关,只是土层太深,时间紧迫,还没有来得及挖出里面的古董。
而在双岭左近的马鞍子古墓和大埠子古墓,盗墓者挖出的宋代青砖及古代滨海地区惯以随葬的牡蛎皮、杂色蛤等,却与志书中所记载的“王氏双女”故事的时间相符。
“马鞍子和大埠子有可能正是王氏二女之墓,时间久远,人们以讹传讹,把相近的古墓混为一谈也属常见。但这也仅是个推测,要想得出定论,必须进行系统的考古发掘。”王磊说。
□双岭的身世本就扑朔迷离,2009年8月,为配合盛家庄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胶州市博物馆配合上级考古部门对工程范围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使它的身份更加扑朔迷离。
考古人员首先发现了3个被贝壳厚厚覆盖的古代墓葬,经发掘断定,3个墓葬都是西汉时期的积贝墓,墓葬内还发掘出了玉器、陶罐、漆器、铜镜、钱币等珍贵文物。
“积贝墓是将牡蛎、蛤、海螺、鲍鱼等海产贝壳,散布在墓室四周的一种墓葬形式,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潮湿。积贝墓不仅是西汉时期沿海居民墓葬形式的显著特点,还是墓主人显赫身份的象征。”王磊说。
在连续十多天的发掘中,考古工作人员在近千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内,共发现墓葬30余个,出土陶器、铁器、瓷器和青铜器等珍贵文物百余件。其中,地下墓葬密集,布局规整,且大都保存完好。除积贝墓外,还有土坑竖穴墓、砖椁墓等,甚至还发现了下葬夭折婴儿的瓮棺和瓦棺。
王磊介绍,这片墓葬面积非常大,从盛家庄一直延伸到东南方向的双岭村,从墓葬规制和出土文物判断,应为西汉时期贵族墓群。胶州历史悠久,而且历史上一直是北方非常重要的军事和经济重地,拥有如此规模的贵族墓群也不足为奇。“如果从古墓密集分组布局的规律来看,双岭古墓也有可能是一处汉代墓葬,但它又与汉代墓葬的形制多有不同,双岭古墓依然是个未解之谜。”
2008年11月,双岭古墓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列为第八批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暂时还没有考古发掘双岭古墓的计划,现在我们专门派文物保护员每天到古墓巡视。”王磊说,双岭古墓虽然曾遭盗墓者发掘,但由于其封土较高,里面掺杂着大型卵石,盗挖过程中容易塌方,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接下来要争取最大限度地保存好古墓,等待深埋地下的千年古物重见天日。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