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争鸣 “谋杀者”写就王处直墓志铭?

2015-07-22 17:26:01来源:燕赵都市报 李立华

打印 字号: T|T

     墓志铭是以死者生平事迹所写的一份简介,存于墓中或墓上石刻。墓志铭分为“志”和“铭”两部分,用散文记叙死者姓氏、籍贯和生平的部分为“志”;用韵文概括全篇,表达赞扬、悼念或安慰之意的部分为“铭”。按理说,墓志是对于墓主人的介绍,本该算作逝者个人的历史传记。但是,以隐恶扬善为原则的墓志铭,却与以善恶俱陈为宗旨的历史传记有着显著不同,它往往以文学之美来表现或掩饰历史之真。纵观古今中外墓志铭,撰文者多为逝者本人、亲友,或花钱请人代笔。五代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的墓志铭,却出自一位“谋杀者”之手。

  河北博物院《曲阳石雕》陈列,展出了曲阳西燕川出土的王处直墓志石、墓志盖及墓志铭拓片。洋洋1900余字的《王处直墓志铭》,介绍了王处直显赫的家世、非凡的政绩以及高尚的人格。引经据典,文采斐然,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文字功力及学识修养。志文显示,《王处直墓志铭》由“节度掌书记朝请郎检校尚书礼部员外郎柱国赐绯鱼袋和少微述”。在唐及五代时期,“节度掌书记”是沟通藩镇与中央的高级文职官员,任职者一般都擅长撰写奏章文檄并有一定书法造诣。那么,笔者为什么称作者和少微为“谋杀者”呢?

  史籍中关于和少微(又作“和昭训”)的记载不多,《新五代史》中提到这样一件事:“阿保机举国入寇,定人皆不欲契丹之举,小吏和昭训劝都举事,都因执处直,囚之西宅,自为留后。凡王氏子孙及处直将校杀戮殆尽。”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相互之间连年厮杀。义武军节度使是王处直家族世袭的官职,其势力范围以定州为中心,包括易、定、祁三州,是北方一个重要的割据政权。朱温取代唐朝建立后梁时,封王处直为北平国国王。公元921年,晋王李存勖进攻赵国。五代赵国,都城在镇州(今正定),镇州与定州为邻,故王处直对此十分惶恐,与其子王郁密谋,引契丹军队入塞,来牵制晋兵,并许诺让王郁成为他的继承人。担任节度副使的养子王都对此十分不满,在小吏和少微鼓动下发动兵变,将王处直软禁在西宅,又自称义武军留后,大肆杀戮王氏子孙和王处直手下将领。第二年,王处直忧愤抑郁而死。由此可见,正是小吏和昭训之“劝”,才导致了一代军阀王处直家破人亡的悲惨命运,所以,称其为“谋杀者”不为过吧?

  历史上真正的王处直,昏聩无能。虽统治易、定、祁三州长达22年之久,却毫无建树。在《王处直墓志铭》中,和少微不但极尽溢美之词,还通过许多“生动翔实”的细节,将一些事情展现得有鼻子有眼。在他笔下,王公处直经常以“鸣蚕促夜,戴胜催春”的精神投入学习与工作,而且“衣唯浣濯,食匪珍馐”(穿洗得发白的衣服,吃很普通的饭菜)。因为王处直“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百姓对其极为“爱戴”,以致“螭首龟趺,鳌擎一朵;龙章藻丽,凤吐千词”(赞扬他的声音不绝如缕)。然而,正当其“勋名益振,位望弥隆”之际,王处直却对养子王都说:“吾虽操剸未退,但情神已阑,况当耳顺之年,正好心闲之日。若俟眸昏齿落,方期避位悬车,虑废立之间,安危是患。即五湖之上,范蠡岂遂于遨游;三杰之中,留侯不闻于独步。成其堂构,袭以门风,勉而敬之,斯言不再”。听完这话,王都“感其严诲,涕泗交流,虽欲劳谦,诚难拒命,其年遂立”— 和少微编撰的这出“推位让贤”戏,真是活灵活现!一个谆谆教诲真诚相让,一个却之不恭惶恐受命,养父与养子之间,节度使与节度副使之间,贤孝敬爱其乐融融,血染的事实就完全被这篇墨写的谎言掩盖了。

  那么,历史真相究竟怎样呢?《资治通鉴》记载,王都有一次来到囚禁王处直的西宅,王处直愤怒地捶着胸口大骂:“逆贼,吾何负尔?”当时王都身边没有带人,王处直就去咬王都的鼻子,王都甩了甩袖子走了,“未几,处直忧愤而卒。”五代十国时期,统治阶层收养义子成风,这些养子也在当时动乱的社会和王朝更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军阀阶层对伦理道德的践踏,养子杀父现象在当时十分普遍。王处直的悲剧,既属时代特色,也与他宠信奸佞、昏庸骄横的个性不无关系。

  最初,和少微不过一介小吏。为王处直撰写墓志铭时,却已贵为节度掌书记,成为仅次于节度副使的高级文职军官,说明他在“劝”王都举事成功后深得重用,职位一路飙升。由他执笔的这篇《王处直墓志铭》,试图以假相掩盖事实只是其目的之一。一旦深入阅读则不难发现,撰文者用诗一般的朦胧语言,暗示了很多历史内容。如以刘秀反叛王莽的史实,类比王都反叛王处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通过列举傅说、袁安、孟明、郭隗等历史人物,反衬王处直之败绩与无能。在战争年代,节度使阶级败于某次重要战役,是很大的耻辱。王处直在沙河迎战朱温军队惨遭失败后,先是出绢十万匹向梁军求和,又绝晋事梁,与朱温结盟。傅说、袁安、孟明、郭隗等人,都是有过失败经历而后矢志雪耻最终取得胜利的大将军,拿这些人与王处直相比,用意不言自明。所以,志文对王处直极尽赞美的字面之下,明褒暗贬的笔法比比皆是。由此也可见作者心机之深!有道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史载王都为人巧佞奸诈,与他关系密切的和少微自然也不外此辈。

  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还要明白这样一点:虚实相映的墓志铭,是历史与文学的糅合,了解一个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还应以史籍记载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