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羲之家世第二篇第三章姬晋至王羲之一支世系

2014-03-24 14:37:53来源:绍兴名士家世丛书 王云根著

打印 字号: T|T
    以姬晋直达王羲之,其间的世系如下:
 
 
 
     上列世系采自清代王国栋重修的《琅琊王氏宗谱》。此谱,又称《萧山谱》。对此谱,当代王玉池先生发表过一个分寸颇为得当的见解。他说:
     “至于《王氏宗谱》之类,传世甚多,可靠程度差别甚大。……清人王国栋重修时,所据为明代原本。谱上有晋、唐、宋名人序,说明流传有序。从《宗谱》原文看,王国栋重修时态度十分慎重。他对原谱可疑之处只写明个人看法,‘未敢妄删,故存亡以俟
考’。可见此谱很大程度上保存了明代以前的面貌。……就笔者所见到的几种《王氏宗谱》而论,此谱和《金庭王氏宗谱》是其中较好的二种。当然,由于年代久远,支派错综,误夺之处在所难免,明显的错误或可疑之处也有发现。”
    那么在《琅琊王氏宗谱》中,自姬晋至王羲之的世系可靠程度如何呢?
    以世数而论,应当说这是存世《王氏宗谱》中最为完善最为可信的。
    何以见得?
    史学家计算世系人物年代,一般以30年左右为一代计算。自姬晋至王羲之共为34代;姬晋的出生年月,当在其父姬泄心执政以前,即公元前571年前,姑且以公元前571年起算,至王羲之出生公元303年,期间共为874年;这874年间,姬姓王氏共繁衍34代,每一代生育下一代的平均年龄约25.7岁。
    这符合古人早婚早育的实际情况。
    在某些支派的《王氏宗谱》中,姬晋传至王羲之的世系为30代,甚至只有26代。其中某几代人名与《琅琊王氏宗谱》有异。
    造成异同的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年代久远,战乱灾祸造成原谱残缺,重修时不敢妄加增补,再修时将其当成了原始世系。
    其二,原谱汇集有众多支派世系,分支传抄时未能细加鉴别,将旁支人物抄入本支世系。
    其三,个别人物名、字、号常单用,造成后人在此谱中以其“名”列、在彼谱中以其“字”列,二谱之中“名”、“字”不同,实为一人。
    下列二种世系图,可看作姬晋至王羲之世系的“别说”。
    “三十代说”是这样:
 
 
 
    “二十六代说”是这样:
 
 
 
 
    “二十六代说”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即第二世崇敬以后漏载六代。
     由于各种天灾人祸和纸质载体自身寿命极限等原因,清代以前的谱牒我们已很难看到。目前存世的谱牒大都为清代和民国初期所续修。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一天这些现存的纸质谱牒亦将化为灰烬。
    因此,让这“三说”(“三十四代”、“三十代”和“二十六代”)并存,其实际意义显而易见。不但可以让人们在深入研究中互为参照,还可以让人们一睹人文传递过程中的迷雾,由此而体会到历史事实传递的丰富性、曲折性和无可奈何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