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侠与王审知·王审知与福清研究之六
王审知用其毕生的精力,继承王潮开创的事业,使福建在五代十国的纷争中,维持了长达了2 9年的安定繁荣,创造了一个时代的奇迹,其功绩深深铭刻在福建广大民众的心中。虽然他去世以后,他的子孙改变了他的路线,争权夺利,互相残杀,以致仅仅2 0年的时间,就把他开创的事业毁灭干净。闽国复灭,人民涂炭,而这些皇子皇孙们也不得不隐匿到深山老林、天涯海角,以避免杀身之祸。但是,王审知的历史功绩并不因此泯灭。首先出来肯定和宣传王审知的,并不是王审知的子孙,反而是使闽国覆灭的新的统治者。他们为了安抚八闽民心,不得不尊重民意,为王审知立祠设庙。
南唐李璟保大三年(乙已,公面94 5年),即王审知去世后21年,复国号闽的天德帝王延政于该年八月投降南唐,建汀泉漳四州相继归属南唐。第二年(94 6年),吴越水军进驻福州城,击败南唐军队,从此福建为南唐及吴越两国所分治。但就在这一年,吴越钱氏在福州王审知的故居立庙祭祀(即今闽王祠)。宋太祖开宝7年(甲戍,974年),是越福州刺史钱昱又对闽王祠“新缮其庙,为记勒石”,即现存闽王祠内的《重修忠懿王庙碑铭》。宋开宝九年(丙子,9 7 6年),新庙落成时,吴越已向宋朝纳土称臣,宋太祖赵匡胤便为闽王祠题匾“八闽人祖”,充分肯定了王审知的功绩。故《闽中录》称:“王之德政深入闽人,虽后嗣不意,不足以掩王之美也”。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千年之久,北宋神宗时期郑侠颂扬王审知,即为一例。
郑侠(1041—1119)字介夫,自号“一拂居士",福清人。宋
真宗冶平四年(丁未,1 06 7年)进士,任将作郎,秘书省校书郎。宋神宗熙宁六年(葵丑,1073年),郑侠上《论新法进流民图疏》,真实反映民情,引起皇帝重视,但终究还是被放逐广东英州;至宋哲宗元祐元年(丙寅,1086年)才遇赦回福清。后经苏轼推荐,起用为泉州教授。但在北宋党争中,坚持讲真话的郑侠又两次被贬,于北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罢职回福清蛰居12年,直至逝世后,才追封为朝奉郎。
蛰居福清期间,郑侠写了十分富有史料价值的《重修莲华永兴禅寺忠懿王祠堂记》。该文称赞王审知在五代十国之时,“唐政不纲,群雄争长,唯王节镇南闽垂三十余载,述职修贡,兢兢匪懈。建四门学以教闽士之秀,招贤天下,有吐哺风。”在这种气氛下,原唐户部员外郎刘枝(字仕能)入闽定居,其长子为王潮女婿,次子娶王审知季女柔婧夫人为妻,一个女儿嫁王延钧,成为王审知的亲家。文中称:“王审知之女七人,柔靖夫人其季也,王最钟爱之。在襁褓时,常抚其背曰:“汝虽适他姓,终奉吾祀嗣。”后来,闽国覆灭,王审知建在莲华峰下的陵墓无人看守,全亏这个女儿及刘姓女婿,“拨资产修治寺暨王之莹域,招一十二家给田舍看守。”这就是“莲华永兴禅寺”成为“忠懿王祠堂”的来历。这篇重要文献,不见于郑侠自编的《西塘先生集》。他说明这是因为“侠与刘氏有瓜葛亲,备志梗概,因笔于石,庸世不刊。”也正因为“侠与刘氏有瓜葛亲”,“适侠居时,邀予祭扫,始得拜瞻胭脂之遗迹,仰吊柔靖之孝思。”于是,郑侠为我们留下了福建最早赞颂王审知和介绍闽王陵的历史资料,弥足珍贵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