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福清王氏简报第八期

2013-02-06 22:33:33来源:福清市王审知研究会

打印 字号: T|T

          福清市王氏宗亲联谊会  编  (总第三十一期)   2010年10月20日
    ■本会动态■
    市王审知研究会举行工作碰头会
    10月7日下午,市王审知研究会举行工作碰头会。出席会议的有在家的常务副会长王基端、王朝淦,秘书组成员王其桃、王训钊、王文视、王承国、王华民。
    碰头会讨论了全市王氏大宗谱目录修改稿,认为修改稿在原来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对“蕃衍篇”、“文物篇”及附录内容作了部分精简和调整,基本可行。今后在编写大宗谱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作调整。
    碰头会还讨论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大家在发言中都认为,根据我市情况编写全市王氏大宗谱按开闽王、三槐王及非开闽王、三槐王等三个世系进行调研、探源,这个思路是正确的。目前三槐世系已基本搞清;非开闽王、三槐王世系也比较明确,但须进一步调研;开闽王世系在我市占绝大部分,通过两年来的调研也基本查清很大部分宗亲村的源流情况,还有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宗亲村源流还未搞清楚。特别是世代相传的“南城头、北城头、上安民、下港头”祖先是四个亲兄弟,目前只有港头村的源流比较清楚,另外三个村的源流还不清楚。大家一致认为,要选好突破点,如能把上述“四兄弟”源流搞清,余下的开闽世系源流就基本清楚了。大家还认识到,除了本会工作人员开展调研外,还要发动各宗亲村的王氏宗亲一起来寻根探源;除了在本地调研,必要时要横向联系,走出去调查了解,发现线索,寻找根源。

    我会前往长乐王审知学术研究会取经探源
    10月10日,在家的常务副会长王基端、王朝淦与秘书组成员王其桃、王训钊、王文视、王华民一起前往长乐王审知学术研究会学习取经、寻根探源。
    长乐王审知学术研究会于2001年5月成立,通过捐资筹集170多万元用于购置会址和编印全市王氏族谱。他们的会址在长乐城关胜利路市电信局对面,整层共四套房屋,面积达500多平方米。除了本会办公等用房外,余下的房屋承包给人用于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场所,收入作为 研究会的日常办公经费,达到“以会养会”的目的。
     我们到达时,受到长乐王审知学术研究会领导的热烈欢迎。他们先带着我们参观了设在会址中的王审知历史功绩展览室、文化娱乐活动室以及办公室、儲藏室、会议室。接下来名誉会长王瑞芝、会长王品捷及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王宪健等给我们介绍了长乐王审知学术研究会筹建经过、宣传发动捐资及奖励办法,编写长乐王氏族谱的经过情况。他们的宣传发动工作做得很好,先后召开王氏宗亲企业家、王氏宗亲在职干部(包括各级领导)、王氏宗亲村支书、主任、老人会会长等不同对象的多场会议;在编写族谱过程中,他们也发动得很深入。据介绍,他们各村的旧族谱全部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销毁,一本都没有。为了寻根探源,各村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进行调研查询,有的宗亲还主动上山查祖坟、看墓碑以及从祖宗神牌中寻查资料,探寻源流;还在宗亲村举办多期族谱内容登记培训班。经过四年的努力,终于大功告成,编印出全市王氏族谱,按不同支系共有八本。听了介绍,我们都感到很有启发,他们的许多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长乐王氏都是开闽王世系。在查看族谱中,我们发现除了明确记载青山下有宗亲迁来福清瑶峰、峰前村外,其白眉村支系的族谱中也明确记载有人迁来我市江阴一带。这条记载为我们深入探源提供了线索,大家觉得不虚此行。

   ■世系探源■
     开闽王氏后裔分布在江镜镇各村概况综述
     福清市江镜镇位于龙高半岛西南沿海突出部,历史上辖福清县崇得乡井得里和孝义乡临江里。东起龙田军用机场,西至江阴下垄融侨集装箱码头,南临兴化湾海域,北与龙田镇接壤。辖区内有国营江镜华侨农场与柯屿垦区管理中心,总面积47.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3公里。辖26个村民自治村,73个自然村。总人口约十万人。分布在73个自然村的不同姓氏有何、陈、王、谢、林、张、郭、李、曹、施、郑、翁、将、游、朱、高、蔡、曾、丁、庄、等20多个姓氏。以何与陈居多。历史上江镜镇各村因沿海滩涂纠纷械斗不止,曾流传有“九何十八陈,打死满海堤”的民谣。开闽王氏的后裔分布在全镇的有南城村、薛墩自然村、西江边自然村、塘边村、玉桂村、塘沁村、院后自然村、白马庙自然村等8个村落。现将各村概况分述如下:
     一、南城头王氏  南城又名南城头,俗称城头。就是福清民间流传千百年的姓氏源流民谣:南城头(锦海)、北城头(锦城)、上安民(锦屏)、下港头(锦江)王氏四兄弟的老大落基地。
     南城头地理位置十分突出,东邻吴塘后周自然村、西至南城头与江阴下垄海峡、南临兴化湾海域、北靠吴塘目山。历史上南城头是福清东南沿海重要商埠,南有码头、西有渡口,南城头村有南城街旧址,解放前有杉木行,当埔、油坊、旅馆。南城码头是通向东南亚各国的重要口岸,福清各地先民出洋谋生均在南城码头上船。传说福清侨领林绍良先生首次出洋就是在南城码头上船的。南城头渡口是龙高半岛先民去上迳码头、渔溪、泉州、厦门、漳州、福州的必经渡口。该渡口在下垄融侨集装箱码头建立后才取消的,现旧址尚存。因此可以肯定,选址在南城头定居发祥的南城头王氏先辈,具有较高的战略发展眼光。
    南城王氏因族谱于“四清”时遗失,各宗支源流无史料考证。但南城村有王氏祠堂。始建于元延祜二年(公元l315年)。南城王氏祠堂在临江里号称“南城祠堂母”,是临江里最大的一个祠堂,于公元l976年修建。南城村共有寺庙三处,应天寺、鳌头境、万寿堂,鳌头境是南城王氏祖庙。
    据南城村王其斌老师于2003年12月为母亲诞辰l00周年纪念自撰家谱记载,由十三世以后的辈份行第为:文昭明德佰世其昌,孙谋必守佑殷才能,道宗孔孟立志齐家,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克裕扬微绍东弥长,祖训宜遵永传孝友,学本圣贤忠心爱国,勤俭节约群众拥戴。(“群众拥戴”似应存疑。——编者)
    据南城老辈口传,从南城外迁的王氏分支有莆田南日岛、福清高山、三山等地。现江镜镇统计站统计的人口数据显示,南城村现在总户数为430多户,总人口近1800多人。改革开放后,南城村赴外创业经商的人数很多,分布在日本、澳州、美国、英国、加拿大、阿根廷及港澳台地区,约占总人口五分之三,出国人口居江镜镇各村前列。
     二、塘边王氏  江镜镇塘边村,东邻谢塘村,西至苍溪村,南临前张村,北与南华村,东洋边、坑底等自然村相邻。分上塘边与下塘边,上塘边为何氏人家,下塘为王氏家族。
    塘边王氏源于福清王氏分支民谣的南山后(龙田蔗塘),北峰前、上瑶兜、下江兜的四大宗支之一的龙田镇蔗塘王氏,属蔗塘王氏的四房后裔。据传,蔗塘王氏第四房有两兄弟,兄通地理风水学,弟通相士学,浪迹江湖谋生,兄长选择在塘边定居发展,即现在的塘边王氏;弟流浪到福鼎县,选址在福鼎县秦屿发展。1992年蔗塘王氏修谱时,塘边王氏入编在内,行第排序与蔗塘王氏相同,民间传说与蔗塘王氏族谱的记载相符。
     塘边王氏无建立王氏宗祠,但建有规模较大的祖庙“钱塘境”。钱塘境内设有王氏理事会。“大王公”王审知是钱塘境内供奉的主神之一,香火极为旺盛。塘边王氏总户数约120多户,总人口约500多人。
     三、塘沁王氏  江镜镇塘沁村辖塘沁与狮厝自然村。塘沁自然村有王、翁、郭等各姓,狮厝村姓郭。位于井得里占桂洋地区,东邻玉仑村,西与玉桂村相邻,南临占桂洋,北靠狮厝自然村。
     据塘沁王氏支谱记载:始祖弘仁公源于粤东广州府番禺县银井巷。南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中进士,后任福州府同知,其子启公迁福清龙田。在龙田街建有王氏宗祠。塘沁王氏系龙田王氏搬迁而来。近期正在修编塘沁王氏族谱。
塘沁王氏在塘沁村没有建王氏宗祠,但有祖庙龙沁南境。
     塘沁自然村内有王、翁、郭等各姓,王氏居多,王氏总户数约160余户,总人口约600多人。
     塘沁王氏行第排序为,大名:时名振起斯,是传家重典,深念先代祖,宗忠孝存心。表字:彦英克绍允,为经国良谟,宜远作千万,年纲常大本。
     据塘沁王氏族谱记载,塘沁王氏外迁较多,其中16世宗光公留居塘沁发祥至今。16世宗元公迁往下院后(南宵村院后自然村)。16世宗鼎公的长房,三房迁往建宁府内扇巷。
     四、下院后王氏 下院后自然村属江镜镇南宵村13个自然村其中之一,东临龙田空军机场,西至南宵华塘自然村,南面有张厝村东宵自然村,北靠龙田空军雷达站所在地上院后自然村。下院后王氏源于塘沁王氏16世宗元公搬迁而来。全村总户数约100余户,总人口约450人左右。据谱载,下院后王氏17世世道公迁往连江县牛姆洋。还有16世宗恢公一支迁往南宵村白马庙自然村,其后代改为蔡姓后又迁往其他地方,故白马庙王氏不存。近期,塘沁王氏正在修谱,下院后王氏合并在塘沁王氏。
     五、玉桂王氏  玉桂村历史上原名占桂村,文革期间改名为前卫村,后又改名玉桂村。但当地民间称呼为占桂村,与玉桂村仅一路之隔的张厝村,现民间仍然称为占桂张。
     玉桂村主姓郭氏,但人口有4000多人,民间很少人知道玉桂村有王氏人家。
     玉桂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江镜镇交通枢纽。玉桂村北向高地是原龙田军用机场高射炮兵阵地,现旧址尚存。开闽王王审知开发闽国时,曾带领军队在福清县东南井得里围垦占计洋,“井得里”就是王审知拜井求水的地方而得名。占计洋就是玉桂村所在的占桂洋(福清方言计与桂是谐音字)。故玉桂村历史上是三面环海,东占桂洋邻狮厝村、塘沁村、东宵村,西占桂洋村邻谢塘村、东仓村,南占桂洋邻原福清县崇德乡江得村即现江镜镇所在地的前宅村、酒店村,北靠南宵村、华塘村。可见开闽王军队围垦占计洋规模之大、工程之巨。现玉桂村民间信仰的积仓宫,又称积仓寺,内塑有大王公与白马神像,香火鼎盛。
     据玉桂村户籍资料显示,玉桂王氏源于锦江王氏其中一支在玉桂村落户发展到现在的60多户,人口约270多人。但王氏改为郭姓的有52户,230多人。其中长房一支仍保留王氏的有9户,人口约40多人。
     玉桂王氏改为郭姓的人家,但仍然使用锦江王氏行第排序,现在钦字辈仍然很多。
     六、西江边王氏  江镜镇林厝村民自治村,有东厝、西厝、蔡厝、上郭、大定房、小定房、西江边七个自然村。西江边是最小的一个自然村,又是杂姓居住,有王、何、陈等姓氏人家。西江边王氏源于薛墩王氏大厝里祖厅其中一支搬迂而来。总户数约25户,人口有130多人。使用的行第排序与薛墩王氏相同。
     七、薛墩王氏  薛墩自然村属江镜镇吴塘村民自治村的四个自然村之一,东临国营江镜华侨农场,西至后周自然村,南邻前华村,北靠吴塘边村。,据传,薛墩村在历史上共有薛墩、山顶、路北三村。山顶、路北两村外迂,唯独薛墩王氏留居发祥。薛墩王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先后于清光绪17年(公元1891),公元1945年两次修建,于1992年重建。
薛墩王氏祖庙为“安福境”。
     薛墩王氏族谱在“四清”运动时遗失,现无族谱可证。据传,薛墩王氏源于锦江王氏(五星村)侯厝支祠分支而来,现行第排序按照锦江王氏排序取名。
     据历代祖辈相传,薛墩王氏外迁发祥定居的有宏路龙塘边(现石竹街道龙塘村),倪埔(现龙山街道倪埔村),半岭溪(海口镇)。从薛墩王氏大厝里祖厅外迁的有西江边,还有原海口镇城里一户、渔溪镇梧棰村一户。
     解放前,薛墩王氏在临江里是弱小乡村,受尽欺凌,1950年时,全村只有61户,人口313人。解放以后,薛墩王氏迅速崛起,现全村240多户,总人口ll00多人。且人才辈出,突出的人才有:王昆隆:毕业于原北京航空学院,曾在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任生产长、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王昆灯:军转干部,曾任福州大学土建系总支书记。福大政工处处长。王昆桂:转业军人,参加过抗美援越战斗。曾任福建省地矿局建筑工程公司总支书记。王昆苗:军转干部,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宣化炮校,参加过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曾任莆田市城厢区组织部副部长兼人事局局长。开字辈王德玉:现任中共福清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昆国:民营企业家、办学实业家。是香港冠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福清红博学校董事长。其投资兴办的学校有:福清红博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福州红博幼儿园,顺昌县第三中学,顺昌县职业中专,湖北省天门市职业中专等。昆字辈王文建:33岁,南京大学博士,现任福建省海洋渔业厅技术处副主任。开字辈王宝国:军转干部,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昌步校,现任福清卫生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987年王香荣、王香华、王香富、三胞胎三兄弟同时考取北京大学、西安交大、上海医大三所名牌大学而名震中外。现均 在福州相关部门任职。王开国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