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王氏简报第七期
前王村举行峒山王氏修祠续谱功成庆典活动
9月13日上午,高山镇前王村王氏宗祠前文体活动中心广场彩旗飘扬、乐曲嘹亮,前王村宗亲在这里隆重举行峒山王氏修祠续谱功成庆典活动。
参加庆典活动的有前王村的乡亲、族亲及专程从印尼回乡的侨胞;省王审知研究会、福清市王审知研究会及王氏宗亲联谊会的领导、省公安厅的族亲领导、市文体局及镇和有关镇直单位的领导以及福清市王氏宗亲村的代表应邀出席庆典活动。
前王村王氏宗亲的始祖为王审知的十一世孙王增,至今已繁衍29代。该村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本村现有400多户,1400多人,播迁港、澳、台地区及印尼、日本等海外的宗亲人口是本村的三倍多。前王村地灵人杰,美名远扬。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面貌日新月异、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赢得省、市文明村等许多荣誉。该村祠堂始建于明成祖年间,清咸丰辛酉(公元1861年)重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两度修葺,这次又用三个月时间内外重新整修一新。该村保存有康熙二十八年和民国卅一年修纂的两本旧族谱,1990年他们根据旧族谱重修了族谱,这次又组织力量用了九个月时间续修并付梓刊印,装祯十分精美。在庆典会上,前王村宗亲对省新闻出版局原副巡视员、宗亲王凌在修祠续谱中给予的指导帮助、撰写祠堂对联表示感谢。
前王村党支书王维光在庆典会上致欢迎词;前王村老人会会长、修祠续谱总干事王良春介绍了修祠续谱的整个过程并对热心捐资、积极参予修祠续谱的乡亲、侨胞表示感谢;修祠续谱都缘首、港胞王良友、
侨贤代表王朝荣、王良义、乡亲代表、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良恩、族亲代表王可兴先后在会上讲了话;省王审知研究会副会长王枝忠、宗亲代表王钦发先后在会上致贺词。
受王良平会长的委托,常务副会长王朝淦代表福清市王审知研究会和福清市王氏宗亲联谊会向前王村修祠续谱功成表示热烈祝贺。
他说,祠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祭祖拜祖加强族群的团结力、凝聚力,激励后辈晚生向先贤前辈学习,奋发向上。族谱也称家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开展学术研究有着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高兴地看到,前王村积极保护修缮祠堂、加强祠堂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古今结合,老年人和群众活动中心多功能合一的文化传播新阵地,使祠堂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提升居民素质、锻造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和构建健康向上现代农村新文化中,发挥新的作用,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新的文化品牌。在积极保护修缮祠堂的同时,前王村的宗亲还重视续谱工作。他们在续谱中组织人员外出调研,并专门召开研讨会对祖先源流进行研讨认定,使续修的族谱更加准确无误。这些都是各宗亲村以及市王审知研究会在编修族谱和全市宗谱时应当认真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和办法。
他说,我市于2008年1月成立王审知研究会和王氏宗亲联谊会后,把编修全市王氏宗谱和修建王审知纪念堂作为两个目标任务来抓。这项工作对于弘扬祖德、激励子孙后代、发展海西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加强两岸交流和促进祖国统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王审知研究会和王氏宗亲联谊会作为一个平台,对增强宗亲情谊、宗亲企业家之间交流协作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对前王村各项工作走在前头、荣获多项荣誉表示祝贺,相信前王村在做好本村修祠续谱、宗亲联谊等工作的同时,一定能为做好福清市王审知研究会和福清市王氏宗亲联谊会工作多做贡献!
庆典会上,前王村乡亲和侨胞代表共同为修祠续谱揭了碑。
世系探源•开闽王与峒山王氏始祖世系延继研讨会召开
6月24日上午,由省王审知研究会副会长、福州大学教授王良恩牵头组织,在福大办公楼会议室召开有关开闽忠懿王王审知与峒山(前王村)王氏延继中迷茫的二、三世祖宗真实名讳的研讨会。与会者有省王审知研究会副会长王凌宗亲、王良恩族亲、王廷平族亲、秘书长王良修族亲,前王村老人协会会长、本届修祠续谱总干事王良春族亲以及王晖族亲、本届修谱人员王良美族亲共七人。
峒山(前王村)王氏为开闽王嫡传后裔。其开基始祖王增(号广宗)
为王审只第十一世孙。目前在本村已传到“道”字辈,为始祖王增的第廿九世孙,也就是王审知的第卅九世孙。
究竟前王村王氏属王审知哪个儿子所传?这一疑团一直困扰该村续谱人员。按专家学者和有关开闽王的家谱世系资料记载以及我市各宗亲谱册版本(如港头、峰前等村)世系所列的前六世大致如下:一世王审知、二世王延政、三世王继勋、四世王俭、五世传烈、六世永宗(崇),而七世之后说法不一。但据峒山(前王村)清康熙廿八年编篡的族谱世次所载则有异同之处:一世王审知、二世王延翰、三世王继真(其弟继昌、继宝)、四世王俭(其弟王勤、王能)、五世王传烈、六世永宗、七世文昊(其兄文旻、弟文昇)、八世敔公、九世世麟(其兄世龙、世豸)、十世火阜 公、十一世王增,其中四、五、六世基本名讳相同,二、三世则相左。这一歧义是研讨会的重点。
王凌副会长是研讨会的主讲人,他高度评价该村保存的部分清康熙廿八年(公元1689年)修纂的族谱的历史价值。认为其历史悠久性是全省少有的,是极为珍贵的原始家谱文献资料,因此更具可信度和借鉴指导意义。
王凌认为,开闽王至前王村始祖王增这段世系延继的简明图,经考证世次基本符合史实,确认该村王氏二、三世祖宗名讳的真实性,无可异议。他强调不能牵强附会,人云亦云,一味追求趋同。要相信和尊重三百多年自家修纂的谱牒。他对该村的王贤美(已逝世)及其子良根、良恩、王晖三兄弟在政局动荡年代里完好保存清康熙廿八年和民国卅一年两度修纂的支谱倍加赞许。
这次研讨会还就以下三个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进行探讨,廓清并达成共识:一、王增卜居峒山(前王村)大致时间在元末明初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二、王氏祖宗历来崇佛信道,由此推测,峒山(前王村)南塘宫及大王宫的雏形始于明初,也约有700多年历史;三、宗祠一般会稍晚些,须经过三、五代繁衍、人丁兴旺时才有力量计划建造,故推测峒山王氏宗祠始建与明成祖年间,迄今亦有600年之久。
(转载整理自《峒山王氏宗谱》附录:《开闽王审知公与我峒山王氏始祖世系延继研讨会纪要》)
历史回眸先父遗留的蓝布小包
1988年,“文革”已结束12年,改革开改的春风吹遍祖国的边边角角。沐浴着改革开改的阳光雨露,我国不仅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而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得到贯彻落实。明时盛世,福清市高山镇前王村(峒山)——福建东南的滨海村庄、著名侨乡,开始公开热议重修族谱的大事。当时由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侨贤王良汀先生牵头出资,启动了这件好事。经费具备了,人员齐全了,可最大的问题是:原族谱总谱已在文革初期“破四旧”时被一把火烧成灰烬,其他各分支谱也或在战乱中丢失,或在文革初烧毁。总之,前王村已没有原族谱可依据参照。宗族繁衍的历史已经断层,还怎么重修得起来呢?
正当前王村修谱筹备委员会焦急万分、一筹莫展之时,我得知了这个消息,想起了先父遗留的蓝布小包,现在该是它重见阳光、发挥应有作用的时候了。我满怀虔诚之心,轻轻拂去岁月的风尘,小心翼翼地打开蓝布小包,两本峒山王氏池头干支谱赫然展现在眼前。其中一本系清康熙二十八年王彬秀才(审知公第17世孙)修订,另一本是民国三十年修订。
因为年代久远,几经战乱烽火,又缺乏科学的保藏方法,两本族谱有些破损,但主要内容尚能看懂。尤其最关键的总序部分,仍十分清晰。我像捧着刚出生的婴儿似的,竭尽细心护理,并尽我所知、尽我所能地修补好,同大哥王良根、二哥王良恩一起献给家乡族谱重修筹委会,好让这顶重要工作正式开始。至于修谱筹委会得到这份宝物时的惊喜,那就不是我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得出来的了。
泛黄柔软的旧宣纸,工整娟秀的毛笔字,静静地躺在蓝色粗厚的印花棉毛巾上,散发着淡淡的樟脑味,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沧桑……我为它的劫后重生而庆幸,也为先父的心细胆大而感动。
先父王贤美,字为兴,审知公第34世孙,生于清光绪壬寅年11月24日,于1970年10月29日与世长辞。父亲生前系高山供销社营业员,一生勤奋劳碌,善良纯朴,与人为善,谨小慎微,敬畏神明,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父亲虽然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没有正式读过什么什么书,但他极其崇尚仰慕读书有文化的人才,也极其珍惜爱护书本典籍之(5)
类的文化用品,对于族谱这样的文物,更是视若珍宝、敬为神明。他在我们前王村是受人尊重、众所公认的大好人,因此我们池头干这一支谱,族亲们才放心推举他保管。果然父亲不负众望,在文革“破四旧”时,一贯胆小怕事的他,竟然冒险胆壮了一回,顶住了种种压力,始终没有出卖祖宗的灵魂,坚持不交出族谱。听说当时红卫兵曾到处追查,有一族亲顶不住压力,为了自保,还招出了由我父亲保管族谱的事实。
可是父亲坚持对红卫兵说由于年代久远,几经战乱,早已丢失,终于躲过了这一劫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一点,足见先父的智慧。父亲自1967年起就患有胆结石症,经常发作,后来变成肝硬化,于1970年病逝。一直到离世,他始终都没有向我们三兄弟交代这两本族谱的事。可能当时还处于文革混乱时期,他怕万一交给我们,年轻人顶不住压力,再交出来,岂不前功尽弃,枉费他老人家的满腔心血?父亲逝世后,我们在清理父亲的遗物时,方才发现这个珍贵的文物小包,一直由我悉心珍藏至今。
先父遗留的蓝布小包,两本原汁原味的王氏峒山支谱,对前王村族谱的重修,其意义是不可言喻的。根据王氏族亲、省王审知研究会副会长王凌的考证,这两本族谱对我省王审知研究工作也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可以依此确认一些宗亲的支脉源流,澄清一些历史上悬而未决的难题。比如我们前王村原来只知道是王审知的后代,再具体到哪一分支,就有分岐了。有说是属于王延政的,有说是属于王延翰的,到底是属于哪一支脉的呢?现在终于明确了:我们前王村是属于王延翰这一分支的。
还历史本来面目,让子孙后代知根知源,我想,若先父在天有灵,当笑慰九泉了!
王良仲(王晖,审知公35世孙)供稿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