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福清市龙田镇王氏

2014-08-15 08:25:54来源:龙田镇王氏各村宗亲

打印 字号: T|T

  龙田镇位于福清龙高半岛中部,东邻港头镇;西与上迳镇、海口镇镇南部接壤;南邻江镜镇;北临福清湾海域。总面积8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6.3公里,是福清老五镇之一。自有史以来,龙田就是福清龙高半岛的商贸中心,改革开放后,更成为福州市二十个商贸旺镇之一,2010年后列入福建省首批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龙田古称“牛田”。据传,南宋时蒙古铁骑南下肆掠,江浙一带先民为避战祸,迁居龙田,在福庐山下的大片海滩草地,为朝廷牧马放牛,逐渐发展成集镇,得名“牛田”。明嘉靖41年(公元1562年)抗倭名将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在此地一举歼灭入侵的倭寇,史称“牛田大捷”。因镇区下街有登龙门、龙舟塘等地标,故改名为龙田,此即龙田地名的由来。
  唐宋时期,龙田分属孝义乡隆仁里,崇德乡福唐里、时和里、井得里、化北里。明初属南隅,正统七年(公元1443年)分属南上隅时和里,东隅化北里、南隅井得里,北隅福唐里、隆仁里。清末宣统二年(公元1911年)后属龙田镇。民国16年(1927年)属龙田区,民国21年(1932年)属第4区,民国24年(1935年)分属第一区署和第三区署,民国32年-38年(1943-1949)为龙田镇。1949年成立龙田区辖江镜、港头。(1958年公社化时兴办的龙田影剧院、港头芦华盐场、龙田五峰林场均属龙田、江镜、港头三乡共有财产,现五峰林场还是三镇共有财产,三镇共同派人管理)。1961年江镜、港头拆出各自成立人民公社,龙田人民公社辖39个大队。1984年9月改为龙田镇人民政府,辖40个村委会和龙辉、福庐2个居委会和一个工业小区,共计36500多户,总人口13.3万人,居福清市首位。
  龙田历史悠远,自古地灵人杰,文化积淀深厚。唐末五代时,开闽王王审知重视农业开发,带领军民在隆仁里围垦大湖洋,即现在的蔗塘和友谊前林区域,现龙田镇友谊村的前林自然村在福清各地都称其为“大湖前林”。明清两朝,仅龙田镇区就有施鹏、施兆昂、何玉成、施三捷、何其惕、何其忻、何舜钦、何肇学、薛廷熙、何司明、何东山、吴文壁等10多位文人中进士在朝为官任职。至近现代,龙田的教育事业更有成就。龙田镇区的福清三中,创办于1829年,原名“福清培元书院”,后改名“龙田培元书院”,又名“培元斋”。民国13年(1924年)改名为福清私立融美初级中学“。新中国建国后,1952年人民政府接办,1955年改名为”福清第三中学“。建校至今有120多年的历史,培养了翁独健、陈元晖、高由禧、曾融生、张钹、王钦敏等6位中科院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现王钦敏任国家政协副主席,在全国闻名遐迩。
  距福清县城30里,龙田镇区2华里地有福庐山、灵岩山两山前后相连,岩景千姿百态,石洞重叠幽隐,青松翠柏、小涧细泉、秀丽富甲八闽,系闽中天然游览胜地。据福庐灵岩志载:明万历年间,由内辅首相叶向高首倡开辟,经进士、翰林院庶常施兆昂,进士、廉州知府何玉成,山东提督何东山和其弟何东岩等邑人名贵相继辟出:三天门、岩、涧、峰、台、泉、池、亭、桥、寺观庙宇、别墅楼阁、摩岩题刻共108景,成为闽中仙景。历经三百余载,先后有历朝政要,明抗倭名将戚继光、部将郭建初,进士顺德府推官王锡候,刑部主事、广西布政司何乔远,福建巡抚、工部尚书、河道总督南居益,巡抚邵捷春,进士,工部侍郎董应举,福建都督施德政,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曹学佺,户部主事施三捷,闽中诗坛领袖徐勃,洪士英等百余名达官名贵,文人墨士均慕名来游,在景点留迹题咏,留诗题刻,给名山平添丰采。但龙田这一天然造化佳构,闽中瑰宝,竟于1964-1965年的“四清”运动时,到十年的“文革”期间被破坏殆尽,附近乡村民众组织打石队进山,任意开采,大肆破坏天然岩景。福庐、灵岩胜地,闽中仙境毁于一旦,永远在地球上消失,成为福清人民难以磨灭的一大撼事。
  五代十国以后,生活在龙田古镇辖区的王氏宗亲,主要分布在镇区的玉井(现下一村),大湖洋抱壁山下的山后,现为漈(蔗)塘村,后林村、东营村的后园(后王)自然村,玉瑶村化底自然村,大湖洋的友谊村前林自然村、东壁岛的茶腰村,厝场塔兜、积库村、东庭村下店自然村,以及镇区的上一村、三村和福庐社区的零散住户。在龙田镇王氏宗亲约600多户,总人口5000多人。
  一、漈(蔗)塘村王氏
  漈塘村又名蔗塘,历史上称为“山后”,位于原福清县南关外孝义乡隆仁里永福境,即现在龙田镇的西北部大壁山(又名抱壁山)山峦,背靠大壁山,面临大湖洋海域。据传,古代抱壁山下的漈塘村村口就是海岸码头,地理位置突出。唐末五代时期,开闽王王审知开发福建重视农业,曾组织带领军民围垦大湖洋,开发万亩滩涂。围垦后,为改造海滩土地变良田,发动军民大面积种植甘蔗,山后故又称为蔗塘,此即蔗塘地名的由来。蔗塘王氏祖先是王审知军队围垦大湖洋后,留居漈塘发展农业生产,繁衍生息,进而发展成为现在的漈塘王氏。
  漈塘村是龙田镇40个村委会之一,东邻海口镇东庭村(现工农村);西邻龙田友谊村南井自然村;南邻友谊村前林自然村(民间俗称大湖前林);北与海口镇东庭村  下自然村接壤。由蔗塘、薛厝、西郑三村组成。全村有王、薛、林、陈、邹等姓氏村民,属多姓氏村庄,以王氏居多,全村王氏400多户,总人口2000多人,全村旅居海外侨胞有40多户,总人口有200多人。
  漈塘村原始王氏族谱遗失,于1992年编修“漈塘村王氏族谱”,谱序主要概述以下六个内容:
  一、族谱开篇为“开闽先祖史略”,谱载:“吾族先祖审潮、审邽、审知公,籍河南光州固始县”……。
二、“谱载:”时十八勇将随王入闽,其中施展系龙田上一村施氏始祖,施氏宗祠历代供奉,其族谱亦有载明:三山上魏村族谱记载,始祖看公率亲属暨四子随王审知入闽;龙田张氏祠堂供奉的始祖张睦公,亦系随王入闽,族谱均有明载,以上皆系确证。
  三、谱载:诸族王氏皆开闽派始祖,南城头、北城头,上安民、下港头。南山后(漈塘),北峰前、上瑶兜、下江兜,族人一直流传,以上诸族皆属一本。
  四、谱载:先祖原籍河南省光州固始县,由南京铁井栏迁入福建,后裔于元朝分支定居山后(漈塘),明末天启壬戌年,兴建王氏祠堂,堂中排列三块风水坛。
  五、谱载:全村五大支派,长房漈塘村上厝,包括门角底,歪嘴门角,祠堂边,竹下以及官斗底、姚厝底;次房明(名)晖一支家族原迁福清宏路东岭,现旅居印尼;三房漈塘村下厝,其中一支王新母仔家族迁居东壁岛茶腰村;另一支王细细弟家族迁居福清城关下瓦窑;四房迁塘边村现江镜镇下塘边,和秦屿镇(现福鼎市)。
  六、谱载:秦屿镇自有族谱,未修入本谱,1991年1月23日明(名)球、高华、元寿三人专程拜访秦屿镇王姓宗亲,由王苏年引见80多岁老人王吓灼、王黎山,吓灼兴奋地说:“我们是福清县人,但是不知福清在哪里。”躺在床上的黎山老人说:“我的祖先王协山公由福清漈塘迁来,何曾没想回祖乡看望,但祠下无款,难以成行。”1993年3月24日,秦屿派王汝向、王昌年、王芳年三人随带族谱来漈塘核对澄清无误,确认属漈塘迁出。在此之前,福鼎秦屿的王氏后裔与福清漈塘王氏没有来往和信息沟通,相互情况不明。由以上族谱内容确认,龙田镇漈塘王氏系开闽王后裔。现漈塘村两委和老人会代表对此均表示无误!
  蔗塘王氏祠堂,始建于明天启壬戌年(公元1622年),祠堂坐落于抱壁山下村中心位置,坐北朝南,背靠大壁山,面向大湖洋,前景视野开阔,一马平川,过大湖洋对面就是龙田福庐山、灵岩山。由于历史悠久,后落出现柱倾墙斜,全村王氏族亲于1991年进行整修,又于1999年对前落进行重修,保持原址,朝向不变,三进三落,立面大门石,西边仪门石,底座五幅石均为白玉大理石,大门楣题刻“王氏祠堂”天启壬戌岁、孟冬吉旦立,两边仪门门楣题刻“入孝”、“出悌”,白玉大理石石板均为原祠的历史文物。前落为舞台,中为祭祀厅,后落为神主龛,舞台中间一对红漆大柱楹联为:“先祖不忘怀河南传固始,后贤能继志唐末迁漈塘。”后厅神主龛内悬挂大幅“开闽先祖审知公像”,两边楹联为:“十八勇将随始祖,绍越开疆福州城”。祠后围墙中间横跨在三块岩坛风水石上,是王氏祖先留给后代寻根访祖的标志。
  漈塘王氏的行第辈份自第1-28世不祥,祠堂中厅红漆大柱上题有第29-44世的行第楹联:
大名:传吉水芳名源远泽长龙潭清勇西江月;
表字:振植庭嘉品根宏枝秀星辉人文相国材。
漈塘王氏,人丁兴旺,人才荟萃,据统计从新中国诞生至今,漈塘王氏培养出的大学本科以上各种专业技术人材和各级干部共有100多人,有多人在中共中央各机关任职,确系是福清王氏的一大旺族,突出的人才有:
王陈剑,男,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现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任职。
王远枝,男,毕业于北京大学,又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历任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局长,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司长等职务,其夫人赵涛,山西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其女王滢,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在紫金矿业国际公司任职。其侄儿王捷,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在中共中央警卫局任职。
印尼侨贤王名晖,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是1991年、1999年两次重修缮王氏祠堂的首倡人和捐款首户,是全村各项公益事业的捐资大户。
漈塘王氏后代,重视民间民族信仰传承活动,建有豪华的“永福境大王宫”“龙安五福堂”“土头垱九公”和“福德正神”(土地庙)。四座庙宇集中建设在一起,统一布局在一个围墙内,在福清全市乡村尚属少见。
  从漈塘王氏迁徙江镜镇下塘边村王氏,现全村有130多户,总人口500多人,居住外侨胞30多户,人口100多人。
  从漈塘迁徙在福鼎市大姥山秦屿镇的王氏后人人口数不祥。
  从漈塘迁东壁茶腰村王氏,现有40多户,总人口200多人。
  从漈塘迁城关下瓦窑王氏,具体情况不祥。
  二、下一村玉井王氏
下一村为现代村名,是福清县五大古镇之一的龙田镇镇区所属乡村。历史上,龙田古镇集居多种氏族,有施、张、何、方、翁、王、余、吴多个姓氏。新中国建立后,龙田镇区行政区域分为上一村、下一村、二村、三村四个行政村。
上一村施氏人称高楼施,下一村施氏人称玉井施,二村张氏人称清河张,三村何氏人称庐江河。而下一村王氏所在地是原福清县南关外崇德乡时和里兴福境辖区下井村,又名玉井。玉井王氏始祖弘仁公,源于粤东广州府番禺县银井巷。南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中进士、后任福州府同知,敕赠中宪大夫。弘仁公在任上逝世后,其子承启公扶棺携眷返粤,时逢宋元战乱,加上暴风雨灾害,无法成行,遂定居龙田镇时和里兴福境(原玉井村现下一村),自承启公至今子孙后代繁衍生息700多年,成为继福清开闽王氏,南城头(锦海)、北城头(锦城)、上安民(锦屏)、下港头(锦江)、南山后(龙田漈塘)、北峰前(北城头)、上腰兜(音西腰峰)、下江兜(新厝桥尾)等各王氏宗支之后的又一大王氏宗支。弘仁公为福清玉井王氏的第一世祖,承启公为二世祖,现居住在下一村的王氏有46户,总人口200多人。
  从玉井(下一村)王氏繁衍分布各地的分支,其中16世宗光公迁居井得里龙沁南境,现江镜镇塘沁村,总户数200多户,总人口有830多人。
  16世宗宪公迁往井得里福塘境仁厚村,现江镜镇南宵村下院后,总户数160多户,总人口有530多人。
16世宗鼎公的长房、三房迁往建宁府内扇巷(现建宁县)
16世宗庆公一支迁往南宵村白马庙,现在印尼的后裔有10多户,人口50多人。
从玉井王氏后代迁徙在阳下街道的有北林村王氏,总户数80多户,总人口240多人。迁往阳下街道还有西亭村中亭和下亭,其中下亭有近20户,人口70多人,下亭有10多户,人口40多人。同时还有迁徙在作坊村5户20多人。
从玉井王氏迁往原福清城关大北有10多户,总人口50多人,另一支迁城关石井有40多户,总人口120多人。
从玉井王氏迁往音西街道音西村园中自然村王氏总户数120多户,总人口有630多人。
从玉井王氏迁东张镇三星村园美自然村的有130多户,总人口500多人。
从玉井王氏迁往龙田镇东营村后园自然村总户数近百户,总人口有460多人。
  玉井王氏弘仁公子孙后代于明万历年间,在原时和里兴福境泰和社南面建有规模宏大的王氏祠堂,祠堂面宽15.6米,进深29.6米。
  王氏祠堂为三进三落,砖、石、木材瓦顶结构。历经清代中叶修缮,可叹的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土改运动,将王氏祠堂作为公产,分配给村民居住,前落分给施姓村民居住,后落分给王氏村民居住,王氏祖业变成私人财产。1981年12月26日发生重大火灾事故,烧死叁人,祠堂变成一片废墟。现前落由私人改建成民房占用,中落倒塌成废墟,后落在90年代由王氏宗亲捐资修缮使用,现前落仍然成为施氏村民的私人房产。
1991年9月15日旅居在印尼万隆的南宵白马庙16世宗庆公后代家字辈王荣松、王荣太、王荣成、王鉥宋、王玉宋、王重坤等海外侨胞宗亲,经印尼万隆福华理事会主席黄季焰、文书林秉材见证,向我国务院侨办,福建省福州市侨办、福清市人民政府、龙田镇人民政府、龙田镇侨联会、龙田镇下一村村委投诉,请求中国各级政府归还被占用的王氏祠堂。承诺发动海外宗亲重建祠堂,让海外赤子有根可寻,有祠可祭。1995年11月4日龙田镇下一村村委会致函回复,支持祠堂重建工作,决定规划拨给土地2.44亩,用于原居住在祠堂内的村民搬迁重建新居,但中途由于其他原因,重建祠堂大事搁置至今。现如今祠堂的前落的产权仍然属施氏村民个人所有,使海外侨胞宗亲的一片尊祖爱乡之心付之东流。
玉井王氏在祠堂左侧北向,建有祖庙“泰和社”。
玉井王氏先祖在后园村的山地建有清乾隆戌午年(公元1738年)德一王公墓,墓体用壳灰三合土筑制。现全座墓体保存十分完整,每逢清明季节,王氏宗亲后代都会前往扫墓拜祖。
玉井王氏行第世序第1世至16世记录不详,第17世至46世是:
大名:时名振起斯,是传家重典,深念先代祖,宗忠存孝心,维期浚来叔,仲诗书留意。
表字:彦英克绍允,为经国良谟,宜远作千万,年纲常大本,可永成昭穆,裔树建洪基。
  三、后园村王氏
  后园又称后王,是龙田镇东营村由东营、北游、南柄、溪柄、后园五个村组成,后园是其中之一。位于龙田镇区北方,东邻东营村;西靠金山,金山是龙田军用机场的雷达站;南邻东施村;北临福清湾松下门海域。
  后园王氏源于原福清崇德乡时和里兴福境玉井王氏后裔搬迁而来,现居村总户数100多户,总人口有460多人。
  据村高龄老辈相传,清代后期,后园王氏宗亲曾出资修缮玉井王氏祠堂,90年代初玉井祠堂后落修缮,后园王氏又一次出资,现后园村后山上,有清乾隆戌午年建成的王氏德一公祖墓,每逢清明季节,各房宗亲都会到祖坟踏青扫墓。后园老一代一致认可自幼以来,后王村均在下一村王氏参加修祠拜祖活动。
  四、后林村王氏
  后林村位于龙田镇东南方,东邻港头镇岭头村;西与江镜镇南宵村上院后自然村接壤;南邻江镜镇柏陈村;北与东庭村西欧自然村相邻。由后林、七井坑、南厝三个自然村合成后林村委会。后林村有薛、王、李、余、高、施等多姓集居,全村共500多户,总人口近三千人。其中薛姓居多,王氏居第二位。
  后林王氏源于福清开闽王氏南城头(锦海)、北城头(锦城)、上安民(锦屏)、下港头(锦江)四锦兄弟的老大,南城头一世祖元益公的第七世孙,仕字辈迁徙在后林村定居发祥,现居村总户数100以上,总人口有500多人。
  后林村东南与龙田军用机场相连,1955年国家在修建龙田军用机场时,由国家指令搬迁内地,移民在镜洋镇馆口村定居,现有10多户,人口50多人。同时搬迁移居在音西东刘村,现龙江街道有10户,人口40多人。
后林村村内现有独家民营企业“中福工艺制品厂”,就是南城头开闽王氏后代王其彪创办,产品出口在全世界各国。
后林王氏的行第世序按照发源地江镜镇南城头的行第,世代传承相袭。
  五、东壁岛王氏
  东壁岛位于福清湾海域南部,因位置在龙田东营村东面,是东营村东面海上的天然屏障,故名东壁。全岛南北长3.88公里,东西宽0.68公里,面积2.64平方公里,自有史至今,均属龙田镇管辖。岛内有海滨(又名北山)、茶腰、山利、厝场4个行政村。辖井仔、上、下东尤、塔兜、南尾、清坑、乌尾、山营、南尾等10个自然村。地形南北高、中间低。北部的九使山为最高点,海拔85.7米。东、北石岸陡峭,乌尾、山营、南尾前的水道深水区。东海域对岸是三山镇嘉儒村,西距龙田镇东营村4公里滩涂海面,南海域对岸是港头与岭头村,北海域对岸是平潭岛屿头村,历史上岛上的交通是涨潮时用木船轮渡,退潮时可徒步涉滩到达东营。2012年下半年开始围垦东壁岛,至2013年结束,围垦大堤从东营直通东壁岛茶腰村,结束了东壁海上孤岛的历史。
  福清王氏宗亲迁徙在东壁岛上有茶腰村王氏和厝场村塔兜自然村王氏。
  据茶腰村王氏后代口述与漈塘王氏族谱载,清代末年,茶腰王亦嫩的父辈,系漈塘王氏三房,下厝王新母仔家族的其中一支,兄弟二人从漈塘到东营投亲无靠,经12次搬家后搬迁到东壁岛茶腰村定居,发展到现在传六代,总户数约40多户,总人口有200多人。
  现定居在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有10户,总人口50多人,还有大都搬迁在福清、福州商品房,在外创业、发展经济。
另有一支从平潭王氏搬迁在厝场村塔兜自然村定居发祥,现有2户,总人口十多人。
 
六、龙田镇分散在各村的王氏
1、龙田上一村王氏:龙田镇区上一村王氏,源于港头王氏马可家族。民国初期马可先辈到龙田街发展,在龙田开设“马可牙科”行医,现龙田镇区龙辉街“马可牙科门诊部”,生意兴隆、闻名于世。王氏马可牙科分布在龙田、三山、高山、福清城关各地,有八十多年历史,在东南亚华侨中颇有盛名。现龙田上一村王氏马可家族有二十多户,人口100多人。王氏马可家族还分布在三山、高山、福清、北京和海内外各地。王氏马可前辈是现国家政协副主席王钦敏的父亲,马可家族是福清王氏一大旺族。
2、玉瑶化底王氏:清代末年,泉州府晋江县南门外有王豪、王集兄弟二人,系闽南开闽三王后裔,精通打铁工艺,在外谋生,最后在化底落籍。繁衍生息至今有100多年历史,发展50多户,人口200多人。
3、从港头王氏后裔搬迁在龙田镇区还有三村10多户60多人。搬迁在积库村10多户70多人。搬迁在东庭村下店10多户60多人。
4、迁居分布在龙田镇龙辉社区的各家王氏有70多户200多人,其中港头王氏10多户50多人。
5、迁居分布在龙田镇福庐社区的各家王氏有60多户180多人,其中港头王氏10多户50多人。
6、前林村王氏:龙田大湖前林王氏源于江镜镇薛墩王氏的山顶、路北分支的其中一支,于清初迁徙在海口镇半岭溪村定居。半岭溪位于龙田大壁山与海口镇相邻的半山中,据前林王氏薛墩昆字辈王明月介绍:祖父王为桂那一代之前,居住在半岭溪,因山中交通闭塞,人员稀少,经常被山贼强盗打劫,有时白天都不敢开门。王为桂幼年时半岭溪王氏纷纷外迁投亲,有的迁居安民村、有的迁居松潭村。王为桂兄弟二人的福字辈九户儿孙搬迁在前林落籍,至今有100年以上的历史。现半岭溪村的旧址只剩下旧地基,开始消失了。每年的清明季节,王氏后人才会上山扫祭祖坟。
由于上代长辈没有传承源流世系,长期与江镜薛墩王氏失去联系。薛墩王氏王开国受家乡先辈的嘱托,历经近40年之久,到处查问半岭溪地名,无人知晓,直到2013年6月在蔗塘村向王氏宗亲查询,方知半岭溪的地理位置,才了解到薛墩的山顶、路北分支迁徙在海口半岭溪的族亲,又迁居在大湖前林,2014年6月前林王氏与薛墩王氏才接上关系。
由于源流失传,半岭溪王氏搬迁在大湖前林后,与相邻的蔗塘王氏相认为亲。1992年蔗塘王氏编修族谱。由王明月的父亲、在龙田镇企业办工作的王福善经手,将前林王氏作为蔗塘王氏的第五房入编蔗塘王氏族谱。故前林王氏的行第世序由昆字辈以上是薛墩王氏行第,昆字辈以后有的按蔗塘王氏的明字辈开始取名。现在前林王氏明确了自己的世序源流是江镜镇薛墩王氏,属港头锦江开闽王氏后裔。
前林王氏自半岭溪搬迁到大湖前林,传五世,共20多户90多人。
                                         资料提供:龙田镇王氏各村宗亲
采访组成员:王国平、王远德、王开国
摄影、撰文:王开国
2014年7月23日
各村审核意见:

世界王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