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民俗专家王宇明谈元宵之四:放烧火
2003年,中央电视台做了一档“正大综艺”南通专集,突出宣传了南通的河、海、江、山。在说到南通的风土人情时就播出了一段“放烧火”的盛况,我全程参与了组织拍摄工作。编导把南通过去各家各户的个体行动,进行了集合和再现,场面大,气派得没得魂。当时,在狼山江边上的一块空场上(现“鹏鑫国际花园”),狼山镇党委、政府动员了一千多人来做群众演员,单草把就扎了几千个。大家先是在冷风里排练了几个钟头,转来实拍还要真的舞动,还要不停地溜,不停地喊。当然不是以前的喊法,词儿改成了“一元复始,噢……二龙戏珠,噢……三星高照,噢……四四如意,噢……五谷丰登,噢……六畜兴旺,噢……”火龙游动,火光冲天,群情振奋,激动人心。为的是给全国人民晓得,这是南通地区一种原始的风俗。
“放烧火”的“烧”字,写出来应该是烧火的“烧”,但在这里要念少先队的“少”,不过也有写成哨子的“哨”,叫“放哨火”。为什么要写成“哨”,这又要碍到该死的倭子,还是和明朝嘉靖年间倭子侵略南通,烧、杀、抢无恶不作,老百姓吃了不少苦头之后想出来的办法有关系。
说有一年“元宵”,倭子他个瘟东西又来了。其实,沿海的老百姓也老早就掐准了,事先就准备好了火把,只等畜生倭子上岸。倭子前脚一上岸,老百姓后脚就把他们坐的船烧掉了,断了他们的后路。倭子没得退路了,只好四处乱窜。这个时候,老百姓就把火把点了起来,官兵和老百姓同仇敌忾,一鼓足气,把倭子全部消灭了,真的是又解气,又解恨。倭子正月半吃了“鳖”还不死心,二月半他又来了。老百姓还是老门儿——点火把,把天上地下照得旺晶煞亮,大家浑身是胆,个个英勇无比,还外加一条声地喊“噢……噢……”倭子他兜根不曾经识过这种事,嚇虚了,其实是心虚。结果是我们大获全胜。当然,正义必然要战胜邪恶!不过,老百姓的聪明才智也是取得胜利的法宝。从此往后,每逢正月半、二月半,大家就用放烧火来庆祝胜利,这是一种说法。假如要依这种说法,烧火的“烧”就应该是口字偏旁的“哨”了。不过,南通民间放烧火的风俗,已经慢慢地从纪念抗倭胜利演变成了预祝农业丰收的自娱自乐的活动,只有后头的一声“噢……”倒还是保留了老早围剿倭子时候的一种威武的气势。
其实,三十夜子的“煨百虫”和正月十五的“放烧火”,都是来自远古时代先民对火神和火的崇拜,《后汉书》上就有用火把驱疫打鬼的记载,是慢慢才演变成了后来的火把节。根据专家考证,从汉代的拿火炬驱疫到唐宋的元宵灯节,中间还显然存在了一个火把节的发展阶段。在《当代人与民俗》这本书上还特别有这样一段话:“时至今日,在江苏南通地区仍有放烧火的习俗。可见,少数民族有火把节,汉族地区也存在火把节的遗风。”也就是说,南通民间的放烧火,实际上就是汉民族的火把节。
总而言之,放哨火抗倭是后来人讲的故事,是老百姓恨定了个日本鬼子,臭败、臭败他们、蔑蔑他们的。比较准确的说法还应该是“放烧火”。“放烧火”应当是一种来源于远古的民俗。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