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南通民俗专家王宇明谈元宵之四:放烧火

2013-02-23 08:49:45来源:

打印 字号: T|T

2013-02-22 16:41:23 来源:南通网 元宵看灯的风俗全国各地都差不多少,唯独南通农村“放烧火”的风俗倒是独此一家。直到现在,南通农村的人都晓得有“正月半,二月半,家家人家放烧火”这么一句顺口溜。

过去,每逢正月半的下午,南通农村的家家户户就用芦苇、红草或者茅草,扎成了碗口粗,几尺长的大草把,少的一个,多的三四个。等到太阳一下山就把草把点起来,再捧着火把,挨着自家的田岸上一头溜、一头喊:“正月半、二月半,家家人家放烧火,噢……”;“人家的棉花收到一盘篮,我家的棉花收了一堆栈,噢……”;“我家的菜上了街,人家的菜才在栽,噢……”;“我家养了个八八儿,你家养了个豁豁儿,噢……”等等,语言诙谐风趣,比喻生动形象,虽说是抬高了自己贬低了别人,但是大家都是这样说的,所以反而不会得争吵。大家看重的,是要比哪家的火把亮、烧的时候长;比哪个的声音喊得高,比哪个溜得快。

放烧火又叫烧毛虫,因为用烟熏火烧的方法,既可以消灭躲在地下过冬的害虫,又能够使烧下来的草灰变成钾肥,有利于农业的丰收,农民兄弟十分热衷。所以,放烧火就成为了一种民众自由狂欢、自我陶醉的娱乐样式;成了一道火龙飞舞、火光灿烂的胜景奇观;更成为一种得以世代延续的民俗活动。

山村好是晚风初,

烧火连天锦不如;

但祝麻虫能照尽,

归来沽酒脍池鱼。

清朝道光年间通州人李琪写的《崇川竹枝词》,展示出一幅“烧火连天锦不如”的壮丽场景;描述了放烧火“归来沽酒脍池鱼”的愉快心情和“但祝麻虫能照尽”的良好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