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民俗专家王宇明谈元宵之三:元宵看灯
2013-02-22 16:37:44 来源:南通网 正月十五叫上元节,南通人叫“正月半”,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
“元”,就是指月亮正圆,象征团圆美满。按照我国的传统,正月十五叫“上元”;七月十五叫“中元”;十月十五叫“下元”。三元当中“上元”最受重视,所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古人认为“上元”是天官赐福的日子,是春节的延续,又是一年当中的头一个满月,是吉祥的日子,为了祈求全年平安、万事如意,所以要隆重庆祝。又因为主要的庆祝活动是在这天子的夜头,所以又叫“元宵”。原意是上元节的夜头才叫“元宵”,也叫“元夜”。现在大家把这一天叫“元宵节”。既然是节日就应该是一整天,再说叫惯了,叫顺了口了,约定俗成也就无所谓了。
元宵节又叫“灯节”,活动的内容就是放灯,这种风俗始于汉文帝。史书上说,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广施仁政,励精图治,每逢正月十五还要微服出访,体察民情。而每到这天,长安市民就要张灯结彩恭迎皇帝。汉文帝也就把这一天定为“元宵节”,还决定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解除宵禁,开禁三天让百姓自由欢乐。于是,各种民间的传统文艺表演遍及各地,也就成了春节期间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东汉永平十年(67),蔡音从印度求佛法归来,汉明帝刘庄为了提倡佛教,敕令正月十五夜家家户户必须通宵点灯,以表示对佛教的尊敬;并说这天夜里点灯,可以预示一年吉祥、吉利、光明,往后便相沿成俗。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要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到了唐代,观灯的风俗蔓延到了民间,不仅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而且也逐渐脱离了宗教色彩,有了盛况空前的灯市,成为了真正民间的娱乐活动。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时期,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灯彩花样繁多。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观灯的风俗达到了鼎盛状态。到了明代,朱元璋为使金陵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家家户户都悬挂灯彩,花灯焰火照耀通宵,喧闹达旦。至清代,宫廷不再办灯会,但民间灯会却仍然壮观。由于元宵节的活动主要是以灯为中心,所以又把元宵节又被叫做了“灯节”。
从前的灯节,不仅仅是灯多,还有许多的民间的文艺节目表演,街上是人山人海,真的可以叫“万人空巷”,这种气氛尤其要数京城最为壮观。黄梅戏里有一出著名的《夫妻观灯》,就是唱的元宵看灯的个热闹:“高子来看灯,他挤得汗淋淋;矮子来看灯,他看也看不见……”清朝通州人李琪的《崇川竹枝词》里头是这样描写南通元宵灯会的:
街东踏肩又街西,
十字街前路欲迷;
为看球灯三百六,
一双红袖唤郎携。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