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塘神”王槐修造的蜀墅塘引颈待“国宝”

2013-02-16 22:47:40来源:

打印 字号: T|T

    金华日报2012-11-30 00:56:10 星期五  责任编辑: 刘芳  作者: 张海滨   佛堂镇后塘村附近蜀墅塘(全景)记者 张海滨 文/摄。

    义乌市佛堂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让人遗憾的是,佛堂没有一件“国保”(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着828年历史的宋代水利系统蜀墅塘,是众多专家眼中最具有“国保”潜力的文物遗存。让人担忧的是,这是一个水利系统工程,如果保存了800多年的古河道被毁,蜀墅塘将极有可能与“国保”擦身而过。


    蜀墅塘是山地型水库的鼻祖

    提起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无疑首屈一指,早在2000年就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佛堂镇后塘村附近的蜀墅塘,与都江堰有异曲同工之妙,被认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山地型水库的鼻祖,并“具有申报国家级遗产的潜力”。

    许多文化界人士明确表示:这是一个系统的水利工程,如果保存了800多年的古河道被破坏,将极有可能影响其申报,甚至会让义乌失去一个“国保”。

    王洪晓是蜀塘王氏第32世裔孙,多年来一直关注蜀墅塘的保护。《蜀塘王氏宗谱》画有一幅《蜀塘之图》,昨天上午,王洪晓按图索骥,带记者查看了蜀墅塘古水利系统工程。

    蜀墅塘始建于南宋,是义乌历史上最早的水利工程。这项水利工程与以“四世一品”为代表的浙中王氏家族有关。据王氏家谱记载,王槐字植三,历官大理寺卿兼翰林学士。他为官清廉,直到86岁获准告老还乡。1184年,王槐回到义乌后塘,两年后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修造蜀墅塘。王槐因而被宋理宗皇帝御封为“塘神”。

    蜀墅塘水面面积454.83亩,集雨面积达到24.6平方公里,流灌面积3万多亩。蜀墅塘以飞来山作为天然屏障,靠山筑坝;塘堤中段的底部建有人工放水用的硎井;塘坝东西两砌建有渠道,可以调节库容和泄洪;下游的灌溉分水系统分为三枧九川,各枧都设堰建坝,开渠引水。蜀墅塘大坝设计结构精妙,主堤选址与飞来山呈37度角,以缓解流水对大坝的冲击。

    “828年过去了,蜀墅塘水利系统依然青春不改,灌溉着下游地区的田心畈、毛陈畈、倍磊畈的绝大多数农田,大部分河道都保留着原来的面貌。”村民王忠说,可惜1958年后,在蜀墅塘的下部兴建了一个小型水库蜀水塘,让著名的横塘枧没入蜀水塘中。上世纪80年代建设公路时,劈开了飞来山,并将蜀墅塘主堤进行了改建,加葺了石堤和水泥路面。古硎井、东砌等也失去了历史面貌。但西砌其本保留了宋元时的原貌,保存较好。清丝枧除了在堰坝的二头修建了水闸,其他也保持了宋代的原貌。


    蜀墅塘的民间推动保护模式

    在蜀塘王氏宗祠的墙壁上,张贴着王氏后人保护蜀墅塘的经过。

    在重修王氏宗谱的时候,王氏后人发现了蜀墅塘的独特之处。2009年4月,王洪晓在京期间前往中南海北文津楼查阅到了许多蜀墅塘的相关国史档案。在王洪晓等人的推动下,蜀墅塘古水利工程引起了水利部著名水利史专家谭徐明教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著名考古学家张廷皓教授等多位权威专家及国家文物局许多领导的关注。这些专家实地考察后称,这是全国乃至世界中小型农田水利的典范。

    2009年5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等单位的专家组一行考察了蜀墅塘古水利工程,确认蜀墅塘为国内首次发现的“蜀墅塘”古水利类型,与世界著名古水利文化遗产日本的狭山池相类似,对中国古水利史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2009年7月,浙江省文物局专家组数次考察蜀墅塘古水利工程,并对蜀墅塘水利系统古遗址的保护作出了指导安排。8月14日,省文物局李新芳和省考古所宋煊、陈云根等专家为推荐第七批“国保”事宜,专程来义考察蜀墅塘遗址。

    与此同时,后塘村村民自发组织,就古蜀墅塘文物保护和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准备,同时成立了10人蜀墅塘义务文物保护小组,定期开展巡查,以减少古水利设施的人为破坏。2010年5月,蜀墅塘下游水渠受到人为破坏,在原金华市委书记徐止平、义乌市长何美华的关注下,得以保全。

    在张廷皓教授的积极斡旋和建议下,2010年11月,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的10位专家学者和5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的研究团队,到蜀墅塘进行考察调研,为以后蜀墅塘水利工程展开高层次的论证会奠定科学基础。

    让人们想不到的是,就在这些工作逐步进行的时候,新的变故出现了。


    当文物遗存遭遇新农村建设

    今年11月16日,村民王良友到镇政府办事,无意间听到一个消息:蜀墅塘的河道要整治了!

    这个消息,让一直在为保护蜀墅塘而奔波的后塘村民坐立不安。蜀墅塘是一个完整的水利工程,需要系统保护。2011年11月,蜀墅塘已被列入义乌市政府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只是一直未进行文物定级。

    王良友说:“我们不反对对河道清淤,但是如果清理河道,将剩下的一些宋朝的遗址也清理了,那就太可惜了。”

    佛堂镇农业与农村办公室主任陈樟富表示,这个工程属于“万里清水河道治理”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等都是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的,原来这个工程已经可以实施了,因为蜀墅塘的缘故,现在先停下了。

    据介绍,该工程总投资400万元,涉及河道2公里,以村界为界,属于田心四村范围内的都要进行改造治理,而这当中就包括了备受专家赞誉的清丝枧。

    “如果有挂牌的,比如说义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就会在规划时考虑到这一点,但蜀墅塘还没有挂牌。”陈樟富曾经参与过浙江省文物局专家现场考察蜀墅塘的活动,他说,前两年,国家、省、市等文物专家都来进行过考察,关键是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陈樟富说,另一方面,溪流经过的村子,在建设新农村的时候,对河道整治的呼声很高,因为很多河道都是原始的泥堤。蜀墅塘水利工程流经13个行政村,除了田心四村,现在还有几个村子已经在规划河道整治方案。如果早点能有定论,有保护规划出来,我们就可以让大家停下来。因为蜀墅塘如果能评下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那不仅是13个村子的荣耀,更是佛堂和义乌的荣耀。

    让人高兴的是,后塘村民的反映得到了义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1月22日,义乌市邀请了省文物局的专家现场考察了蜀墅塘水利工程。11月27日,义乌市水务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等文物部门的书面结论,如果具有保护价值,就一定要好好保护下来。

    原标题:义乌蜀墅塘会否与“国保”擦身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