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平武:王玺公衙距今447岁

2013-02-23 11:26:50来源:

打印 字号: T|T

以平武报恩寺建造者命名的明土司衙署——王玺公衙距今447岁 
 
  报恩寺被誉为“深山宫殿”,其建造者王玺在平武历史上大名鼎鼎。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游览报恩寺后,都对一个问题表示出浓厚兴趣:作为土司长官,王玺日常在哪里办公?

  其实,王玺的办公衙署就在距离报恩寺不远处。王玺离世100多年后,朝廷将龙州宣抚司改为龙安府后,随即建立了土长官司衙门,民间称为“龙安土长官司署”,又名“王玺公衙”。该建筑是平武县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木结构建筑之一,为研究平武民族地区早期的建筑技艺和土司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向远木 记者 夏克斌 文/图

  王玺公衙

  建于明嘉靖

  四十五年

  王玺公衙,民间又称“龙安土长官司署”,坐落在平武县城西北山脚下。据《龙安府志·公署》载:“土长官司署,在府治西”,《龙安府志·图考》又载:“土长官司与土通判署在平武县署与龙安府署之间”。该署原位于原平武县政府西侧、平武宾馆后面、北山公园大门南面,即清代以前的平武县衙与龙安府衙之间。

  土长官司署,是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朝廷将龙州宣抚司改为龙安府后,随即建立的土长官司衙门,该衙署是王氏土官处理政务和家眷居住的地方。与此同时,又在龙安府设立了土通判署,袭职者仍为王氏后裔,其署地就在土长官司署前不到50米的地方,即今平武宾馆处。人们为了便于区别称呼,将土通判署称为前王衙门,又把土长官司署称为后王衙门。

  土长官司署,原为三进院落,占地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主要建筑以大堂为中心。前有仪门、牌坊、石鼓,后有二堂、三堂,并辅以廊屋等组成,布局紧凑,规模宏大,环境优雅。大堂是为了处理日常政务和差役的住地,二堂为客厅和生活用房,三堂是供奉皇帝诏书谕旨和祖宗牌位,以及朝廷的赏赐品的地方。经历447年风雨,二堂、三堂均已损毁无存,大堂建筑得以保存。

  大堂面阔17.2米,进深11米,平面呈长方形,总面积189.2平方米,单檐悬山式楠木结构建筑,屋高7.7米。基座之上置础立柱,础石为古镜式。柱纵横排列成行,前后檐柱为方形柱,柱径35厘米,屋内中心柱和金柱为圆形柱,直径50多厘米。檐柱间有侧角生起,檐下无斗拱,皆为圆形椽、檩,屋面举架较平缓,覆盖灰色筒瓦,屋脊高大,为水波纹空心花砖装饰,两端安置吻兽一对,古朴素雅。整个大木结构粗壮结实,具有明显的早期木构建筑特征。大堂建筑的木构架基本未经后世更换,是目前平武县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木构建筑之一,为研究平武县民族地区早期的建筑技艺和土司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一直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有效保护。

  1987年,因城市建设需要,经请示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县文管所将王玺公衙大堂迁至报恩寺山门南侧内,从而得到更好的保护。

  1998年,平武县城旧城改造时,在土长官司与土通判衙署大门前,出土了一对青石质卧狮,造型威猛,雕刻精细,石狮旁边还出土了还有数枚宋代钱币、铜剑、铜罐等文物,皆系原土长官司之文物。

  王玺留下深山宫殿报恩寺

  在1566年的节点上再向前追溯100多年,王玺建造了报恩寺。

  为镇抚边夷,明朝在平武设制宣抚司官衙。明宣德三年(1428年),龙州宣抚司土官佥事王玺(字廷璋,祖籍扬州府兴化县人),袭父继任土官佥事之职。据《敕修大报恩寺碑铭》记载,王玺“崇儒奉释,夙植善根”。宣德十年(1435年),王玺借进京朝贡之机,以“古遗藏经无处收贮,思无补报”为由,“保障遐方,祝延圣寿为请”拟修建寺庙一所,上奏帝延。帝念其心诚,破例允之。王玺奉旨而归,便“爱竭资产,鸠工积材”,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破土动工,历经王氏父子两代20年春秋,于明天顺四年(1460年)乃告竣工。

  报恩寺融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为一炉,集儒、释文化与民间传说之大成。建筑结构上承前启后,具有中国古代民族建筑由宋、元向明、清型制过渡的特点,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明初罕见之遗构”,是王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王玺建造报恩寺的时间,早于龙安土长官司署建造100多年。由此可见,王玺无法在后来的王玺公衙里办公。但参考“土长官司署,在府治西”等文献资料,可见王玺当年办公衙署地点即在后来的王玺公衙处。因王玺建造报恩寺名声远播,对后人影响甚大,故后人又将此处以其姓名命名为王玺公衙。

  重现土司衙署风貌

  在文物灾后重建中,平武充分发掘该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央灾后重建专项资金拨付2450万元打造的平武县城特色旅游文化街,将重点打造龙安土长官司署(王玺公衙)、祐圣宫(薛家祠堂)两处土司官衙。工程于一年前开工,竣工后平武县城将重现明代土司衙署风貌。

  记者从龙安土长官司署(王玺公衙)效果图上看到,龙安土长官司署为二进衙门。建筑风格简洁庄重,用仿古建筑的形式、玻璃及石材等元素进行重组与穿插,以现代仿古建筑简洁线条组合。在中心景观轴的设计上主要遵循移步换景的原则,轴线两旁设置有序的景观节点,以现代的造景手法为主,塑造出动感的景观轴线。平缓起伏的草坡、群落成荫的树木,匍匐低矮的灌木丛,点缀的景石,曲折的小道,构成了丰富的景观。

  平武县文化部门负责人表示:土司衙署的重建,是平武推陈出新深挖文化遗产的举措,将使以报恩寺为中心的古文化得以传承和进一步弘扬,逐步拉长报恩寺景区各功能区的产业链条。

  土司是元、明、清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分封民族首领,世袭其官。平武的土司制度兴起于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兴盛于元、明、清并沿袭到近代,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最终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