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富豪家族见证回归15年
2012年06月30日 07:13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何涛、杨洋
王绍基
金城营造集团执行董事王绍基接受本报专访 畅谈香港企业专业精神
站在一群义工当中,衣着普通的王绍基并没有吸起外人的注意。他举止斯文、十分谦虚,尽量让别人讲话,很难让人联想到这位年轻人是香港金城营造集团的执行董事、一个大家族企业的接班人。尽管日常工作十分忙碌,王绍基都会定期抽时间组织员工去探访香港的贫困家庭。
众多的家族企业成为了香港的基石,他们不仅给香港创造财富,在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西方的先进管理经验,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专业精神。 香港的家族企业本身就是香港的一个符号。回归15年,香港众多家族企业发展壮大,他们的经历成为香港回归15年最好的见证。而香港作为全球经济最活跃、最繁荣的城市、全球第十一大经济贸易体系,而绝大多数家族企业是支撑这个庞大经济体中坚力量,王家就是其中之一。
在香港九龙土瓜湾的金城营造集团(以下简称金城集团)总部,本报记者见到了集团执行董事王绍基,试图从王氏家族的视角一窥香港15年。
爷爷“辉叔”20元闯香港建立商业帝国
金城集团是香港市政工程领域知名企业之一,以输电网络工程为主。虽然内地人并不太熟悉这个家族企业,但提起王绍基的爷爷王锦辉许多人并不陌生。王锦辉被人亲切地称为“辉叔”,也被内地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的助学老人”。到目前为止,辉叔已经在内地捐建了114所希望学校,获得了“南粤慈善之星”的殊荣。
辉叔是金城集团的创始人。1957年,辉叔带着20元到香港闯荡,开始在建筑工地当小工,十分艰辛。1963年,辉叔在香港创建了自己的公司,打拼20年后,他已成为香港商界的风云人物。
1973年,辉叔的儿子王国强从香港维多利亚工业中学毕业后,出国留学。临行前他对父亲说,“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不能仅靠体力挣钱,而要靠知识。”在加拿大留学期间,王国强的费用全靠奖学金和勤工俭学获得。毕业之后,他留在加拿大工作,成为工程设计管理业界崭露头角的人物。1985年,辉叔的儿子王国强从加拿大归来,接管公司,辉叔开始专心做慈善。
社会打拼证明自己能力
今年30多岁的王绍基是辉叔的长孙,作为家族企业的第三代传人,他已经全面参与公司的管理。
王绍基早年也在外国留学,后来回到香港,在浸会大学读完硕士。大学毕业后,他像父亲一样,并没有直接回到家族的公司,而是选择在社会上打拼。他在一家银行里做普通职员,同时在一家咨询公司里上班。“这段经历对我很重要,我想证明自己的能力。”王绍基说。
2006年,在父亲的劝说下,王绍基回到家族企业。时值香港已回归9年,在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3年的SARS后,香港经济开始步入快速增长期,这也让香港的许多家族企业受益。
随着香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增加,也让王家的生意越做越大。王绍基说,香港回归后是公司业务发展最快的时期。1997年公司聘请的员工只有300多人,目前已经有近4000人。从1985年到2008年,金城集团累计完成工程价值总额超过250亿港币(约205亿人民币)。
港企专业精神新体现:
路面挖掘先挖两洞再深掘
香港的家族企业一般都秉承着专业精神,回归15年来,香港保持着这一鲜明特色。在香港坐地铁、享受夜生活,都需要电力供应保障,王家参与了其中不少项目。香港岛的路灯维修、保养也是公司的业务。
对于基础设施的供电网络来说,专业就意味着保障设施安全稳定。王绍基说,公司从事电缆接驳的员工经过长达3年的培训才能正式上岗。让他感到自豪的是,香港电力的供应稳定性达到了99.999%,从来没有发生过大停电的情况。
香港各个行业的门槛都很高,大家竞争不只是凭价钱,还有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也成为了香港企业的新的专业素质要求。
在香港进行一项路面施工,要办理繁琐的申报手续,需要环保、路政、康文等多个政府部门审批,一般需要提前半年开始申请。办理申请的时间有时会超过施工的时间。王绍基说,施工时尽量少扰民成为了新的要求。一些工程常常会在马路施工,可能会对过往路人和沿街居民、商家造成影响。为此,公司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30名专职的社区关系大使。每当工程施工时,公司会派出一名社区关系大使驻守现场。此人不参与施工,只负责向路人作解释工作,并和受到影响的商家和居民协调施工时间。
此外,公司还采取了最新的路面挖掘方法,先挖两个洞口,然后在地下挖掘,就如同修地铁一样,尽量对公众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现在香港对环保的要求很高,不光要求符合法律,甚至超过法律要求的标准。目前公司有300多辆工程车辆,全部采取了欧盟5型环保标准,比政府规定的标准更高。在每一年公司的员工大会上,都将公布公司全年的碳排放量。”王绍基阐述了香港市民对环保的新要求。同时,本报记者也注意到一个细节,在采访王绍基的会议室里,灯光有专业的节能设计,通过一个无线的遥控器,可以控制多组灯光。根据不同类型的会议,选择不同的灯光效果,最大程度上节约能源。
富三代成为富义代
作为一个大家庭企业的接班人,像王绍基一样的富三代,却被香港媒体称为富义代。 2008年5月15日,王绍基结婚,全家商量一致同意将200多万元婚礼礼金全部捐给灾区。“当时中央驻港联络办的领导建议我们将这笔钱捐到甘肃陇南地震灾区,后来我们在当地建了一所希望学校。”
近几年,王绍基开始频繁到内地探访家族捐赠的希望学校。由于许多学校都是地处偏远的县市,行程十分辛苦,但他觉得很有意义。每次,王绍基还会组织一批香港的青年企业家同行,通过这个平台给内地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搭桥。“我希望让香港的企业家多点关注这方面的情况。”
采访结束后,王绍基将参加一个义工活动,探访香港贫困家庭。他还会定期抽出时间参加公益活动。
平时王绍基衣着朴素,与员工打成一片,十分随和乐于助人。一个家族企业的富三代,为何能做到这些?他说,“家族的理念就是以诚待人。这种教育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公司的核心价值是诚信、诚意和承担。”
王绍基说,目前公司将全年利润的四成用于捐助他人,回馈社会;三成用于员工的分红;两成用于企业发展的基金;只有一成留给股东盈利。“香港一些客户都同我们保持了10多年的业务关系。我们要先吃亏,不怕吃亏,爷爷常教我们,要饮水思源。”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