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力:振兴家族企业的空降兵

2013-02-19 23:56:13来源:

打印 字号: T|T

 2013-02-19 04:50 来源:温州商报 王力的名片上,主色调是蓝色。唯一的一行醒目红色是公司名称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备注——这是他当前最大的骄傲之一。早在4年前,他刚回到父亲的企业,便开始有意地加大公司在科研领域的投入,并且不断地沉淀积累。2012年,他的远见终于收到了回报。

人物介绍

姓名:王力

籍贯:温州鹿城

出生年月:1983年8月

创业时间:2009年

企业名称及职务:浙江超荣力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颁奖词

他是可塑性极强的80后,在跨国公司任过职,海归双学士……

他的回归令家族企业三年里产值增了近七倍。

以血缘为纽带,这样的高端人才于中小企业不再是镜花水月。

愿温州千千万万拥有类似履历的创二代都有如此美妙的开局。

海归白领

王力的个人履历非常漂亮。

2007年,他从新西兰最大的研究学府梅西大学毕业,拿的是双学士学位,专业是如今很热门的电子媒体与公共关系。

在就业时,一位赏识他的导师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给他带来了在丹麦百年企业“马士基”实习的机会。3个月后,他成为马士基上海船务公司物流部的正式员工,负责销售。王力的业绩挺不错,每个月可以拿到近万元的销售提成,过的是都市白领生活。

名校—名企,一份漂亮的履历正在成形,即使在上海,他也拥有了很多的选择空间。但在马士基就职1年多以后,他却主动向父母亲提出回家族企业帮忙。

在当时,“超荣力”公司只是一家年产值1000来万的小企业,但对于王力来说,意义却非同寻常。组成公司名的三个字,依次是从他们一家中父亲、母亲与儿子名字中选取,是亲情的凝聚。

“我觉得父母亲太辛苦了,我也应该为这个家尽一份力。”王力说。

兼职与专职

2009年1月,王力成为超荣力电器有限公司的一名销售经理。父亲为他引见了几位客户之后,便把剩余的空间交由他自由拓展了。

对于王力而言,业务拓展并不难。他善于营销,并且在如何与人沟通方面受过系统的教育。几个月下来,客户就和他成为极好的朋友了。

王力还很喜欢管公司的“闲事”:他发现公司技术力量不弱,但对于知识产权、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极少,而对科技方面的各种荣誉也是几乎从不争取。他说服父亲,加大研发的投入,并且暗自以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的标准来建设企业。

4年下来,他“兼职”的研发成果不少,成功申请鹿城区科技创项目创新基金,拿下17项实用新型专利,成为鹿城区专利示范单位。当然,最大的收获是在2012年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在专精的销售领域,王力的业绩也是相当惊人——2012年,他一人便完成了3000多万元的销售额,可说掌握了公司销售的“半壁江山”。

掌舵者的视角

做跨国公司的白领与当民营企业的二代有什么不同?

王力说,工作强度其实相差不大,但后者所承受的压力要大很多。因为你时时刻刻要以一个掌舵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确保公司的长远发展。

超荣力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电器的成套设备,销售则基本通过项目招投标达成。近些年来,温州、台州等地大量基础建设项目的上马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王力所力推的“科技兴企”理念,则让他们在面对那些“大单”时,变成了“有准备的人”。

瓯江口指挥部港城发展公司、玉环喜来登大酒店、滨海园区的电信大楼、温州银行、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瓯海区府便民中心……他们的变配电工程进入温台两地诸多大工程、大企业,超荣力的销售额与知名度同步增长。

以科技为支点,做精做强公司业务,令超荣力公司成为温、台两地同行业中数一数二的企业。但即使如此,王力仍保持危机意识。

这名今年刚满30周岁的年轻人,很认真地考虑着十几二十年之后,城市基础建设渐渐饱和、减少的可能性,并着手开辟新的业务以应对这种情况。

2009年的时候,刚到超荣力公司不久的王力拜访了一位温州知名度极高的企业家,谈话间,他见这位心目中的牛人竟为公司某个角落需要清理的琐事向员工唠叨不停,不由得心中暗笑。

“现在我已经完全理解他的心态了,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公司,换我也会这样。”王力说。商报记者 李显

>>>对话

记者:相对而言,你的接班经历相当顺利,对于温州诸多的二代而言,你觉得其中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吗?

王力:我有时候会有点疑惑,自己当时主动回来接班到底对不对。我是希望能够帮父母的忙而回来的,但我发现,我回来之后,这几年,无论是在我的适应过程中,还是公司走上高速发展通道,业务越来越多,父母亲都不是变得更轻松而是更繁忙和劳累了。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当时就选择留在外面,父母亲知道我过得不错,可能会省心一点,公司这边也会更简单一点。所以我觉得,二代接班不用有太多对父辈、家族的顾虑,你过得精彩,对他们其实就是好事。

记者:你有海归以及在跨国公司任职的背景,你会不会考虑用制度化的东西让公司事务变得相对简单,让父母也不用那么累?

王力:在国内这样的商业环境下,我觉得不太现实。甚至在诸如财务等方面,我自己都觉得要放在家里人手里才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