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茅台酒--《赵晨说藏酒》
江苏商报
1
紫釉圆陶罐茅台酒
因为民国四年(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牌等形势,茅台镇上的各家烧房逐步开始普及烧制小型酒瓶便于罐装销售。紫釉圆陶罐在此时期成为主要的罐装茅台酒的器皿之一。紫釉圆陶罐包装的茅台酒,每罐均为一斤,用猪尿泡皮封口。瓶身贴有红底木刻板印刷黑字商标,注明某某烧房回沙茅酒,部分烧房还将“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字印在烧房名称的左右两侧。
紫釉最初为明代江西景德镇所创,其中主要以锰为主要着色剂。《南窑笔记》中曾载:“铅粉、石末,入青料则成紫色”。紫釉中的锰,是名为“叫珠”的钴土所引入的。俗称“茄皮紫”的紫釉,依深浅还又分“淡茄“、“深茄”。
2
柱形陶瓶茅台酒
民国十三年(1924),军阀周西成“靖黔军”自立政权,坐镇赤水河畔。他旗下几乎所有军官都是他的老乡桐梓县人。同年六月,周西成在茅台镇建立十师护商处,重点保护茅台酒的生产和经营。因为他本人十分喜爱茅台酒,除了自用以外,每年都要大量采购送礼。所以当时的报纸上曾登出“内政方针,有官皆桐梓;外交礼节,无酒不茅台”的对联,来讽刺周西成。到了民国十五年(1926),国民政府委任周西成为贵州省主席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军长,此时的他掌管贵州全省军政,对茅台酒的采购量更是加大。就在这个时期,茅台镇上的“成义”、“荣和”两家烧房首先开始打破陈规改进包装,烧制圆柱形小口状陶酒瓶,以便装运。两家还都在茅台酒瓶的商标上做起文章,全部改为道林纸石印。我们都知道,道林纸的伸缩性小,对油墨的吸收均匀、平滑度也很好,质地紧密而且不透明,加上白度好,抗水性能强,用在白酒包装上是恰到好处。道林纸正名为“胶版印刷纸”或“胶版纸”,是当时上海的一家纸行同香港道林股份有限公司(英商)联合从欧洲进口的一种质地相对较好的纸张。“成义”、“荣和”争先使用好的材质进行包装茅台酒,由此可见当时的茅台镇烧房间对像周西成这样的“大客户”的重视。
“成义”、“荣和”两家烧房新式的柱形茅台酒瓶所用的商标均为白底蓝字,除酒瓶正、反面两面帖标之外,还要在酒瓶的瓶口上再贴标封口。正面两侧印有麦穗,中间是“回沙茅酒”字样,背面说明茅台酒是用茅台杨柳湾的天然泉水和精湛的工艺酿制而成。“荣和烧房”还在商标上描述了茅台酒在巴拿马世博会荣获金奖的经过。“成义烧房”还在瓶身商标上增加了清代遵义人郑珍的诗句“酒冠黔人国”。此段时期茅台酒瓶确立了圆柱造型的,奠定了今天茅台酒瓶形的基础。后来,由于这种陶瓶装酒渗漏较大,直至1966年,国营茅台酒厂开始采用了由贵州清镇玻璃厂生产的乳白色玻璃瓶,结束了茅台酒陶瓶的历史,而柱形圆瓶造型却一直沿用至今。
我们现在可以见到的解放后至1956年这个时间段,地方国营茅台酒厂生产的“贵州茅台酒”,其瓶与1956年后地方国营茅台酒厂生产的“贵州茅台酒”相比,通体瘦长,表面为略显粗糙的褐色釉,是沿用的“三大作坊”时期的茅台酒瓶。我们今天难得一见的解放前茅台镇“恒兴酒厂”所产的“赖茅”,它所使用的就是此种酒瓶。
3
三大作坊
只要讲到茅台酒的历史,我们经常会提到三大作坊,分别是茅台镇上的“荣和”、“成义”、“恒兴”三家酒厂。我们要了解茅台酒的发展历史,就一定要知道这个是怎么一回事。在解放之前,在贵州仁怀县的茅台镇上有无数的酿酒作坊都在生产品质不一的白酒,因为都是茅台镇上所产的酒,所以都称之为茅台酒。
到了民国年间,因为战乱等原因,贵州地区经济发展迟缓,茅台镇中的各个酒厂因为经营策略和资金周转等原因,迅速的被分化,不少小型酒厂因为经营不善而歇业。其中三家稍具规模的茅台酒酿造作坊异军突起,这便是我们所讲的三大作坊。在抗日战争时期。三家烧房茅台酒年产量达到120000斤,成为茅台酒生产的鼎盛时期。其中恒兴酒厂因为是金融家、银行家、实业家赖永初的产业,其拥有殷实的资金作为后盾,一直成为新中国成立前后茅台镇私立酿酒厂中的佼佼者。
三大作坊中所产的茅台酒相对其他酒厂的产品,品质和包装远远优越于其他作坊。在三大作坊中,由王氏荣和酒厂中生产的茅台酒故名“王茅”,由华氏成义酒厂所生产的茅台酒称之为“华茅”,恒兴酒厂则为“赖茅”。我们今天依然可以见到的仅有“荣和烧房”更名荣和酒厂前的酒标和恒兴酒厂生产的“赖茅”牌茅台酒,包括民国时期已经成为三大酒厂的“三茅”报纸广告。沧桑的外表,有多少历史故事在其中荡漾,值得我们每一个藏酒之人去细细品味。
版面首席顾问:赵晨 版面顾问:朱颜 责任编辑:陈月华
三大作坊茅台酒产销
4
华茅:同治元年(1682),华联辉在由兵废的茅台村新建“成裕酒房”,即为后来驰名的“成义烧房”前身。华联辉祖籍江西临川,祖辈自于康熙年间来黔经商,遂定居遵义府,此后子孙均以经营盐业为生。华联辉为咸丰乙亥科举人,光绪三年(1877)任职于四川盐法道总文案。胞弟华国英,举人,官至四川官盐总办。华氏兄弟在官府任职的同时,还在贵阳、茅台设“永发祥”、“永隆裕”盐号。“成裕烧房”附属于“永隆裕”,不久更名为“成义烧房”。
王茅:光绪五年(1879),仁怀县绅石荣霄、孙全太和“王天和”盐号老板王立夫合股收购偈盛酒号创立“荣太和烧房”。数年后,王立夫病逝,其子王和星虽有股权,但烧房实际已完全落入石荣霄手中。石荣霄原姓王,因其为石家所收养,故姓石。王立夫死后,石荣霄又复王姓,到石荣霄之孙王少章之时,“荣和烧房”已为王家独揽。
赖茅:民国十八年(1929),贵阳人周秉衡于年在茅台创立“衡昌烧房”,其原在贵阳与人合伙开设“天福公”商号经营鸦片,但看中茅台酒销售的火爆,从而开始投资生产经营茅台酒。其在茅台村以八百块大洋购得可建五间厂房的土地,并修建了十七个大窖,于两年后正式投产经营。民国三十年(1941),赖永初在贵阳创办永初中学,民国三十四年(1945)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任贵阳银行总经理,民国三十七年(1948)任贵州省银行总经理直至解放。
抗日战争期间,“成义”与“恒兴”将产品主要投放贵阳市场,“恒兴”产量大、资金势力雄厚,在贵阳薄利多销,且善于宣传,利用广告登报宣传,“买一送一”更是大开销路。“成义”则凭借自己的老字号招牌“窖老酒醇”的牌子,也保持者其一定的地位。“荣和”主要拓展重庆市场,贵阳只由“新生纸号”代销。民国三十五年(1946),赖永初在上海设立永兴公司,销售赖茅20000斤,并在其位于重庆、汉口、广州、长沙等大中城市的商号推销赖茅。“成义”的华茅,也逐步在在上海、广州、重庆、长沙等地通过其家族文通书局分店进行销售,“荣和”的王茅则在重庆、贵阳以“稻香村”字号进行销售。 .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