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台姓氏渊源
姓氏源流:王姓来源有五支。1、古帝虞舜的后人,以王为姓。2、殷少师比干后代,以王为姓。3、周文王的后代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居太原,称王氏。4、战国时韩国、赵国、魏国三家分晋,拥兵称王,后为秦国灭,王族子孙以王为姓。5、信陵君之孙卑子,避难于泰山,汉高祖时封阑陵侯,子孙亦姓王。
王姓家族世居太原。战国时期,王剪、王贲、王离祖孙三代为秦大将,王离生三子:长子王元,居琅琊;次子王威,居太原。从此分为太原与琅琊两个郡望,王元和王威分别被尊为两支派始祖,太原王的堂号为“清节流芳”。
福建王审知属山东琅琊王这一支派。唐僖宗光启元年(885)。王潮、王审知随王绪由河南固始入闽,初居漳州、泉州,大顺二年(891),又占据福州、莆田。景福二年(893),王潮为节度使,潮死,王审知遂自称留后,其生有十二子,子孙散居各地。福建大多王姓都认王审知为先祖。这是因为:“王氏初建国,武夫悍卒,气焰逼人。闽人战栗自危,谩称乡人,冀其怜悯,或犹冀其拔用。后世承袭其说,世(祀)邈绵,遂与其初而忘之尔。此闽人谱牒,所以多称固始也”(方大琮语)。
王姓入莆有三支。1、莆田《王氏族谱》载: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罢为民,居太原,太子晋下传十八世,王翦为秦国大将。其曾孙(二十一世)王元迁入山东琅琊临沂,为“琅琊王”始祖。三十一世王祥,卧冰求鲤。三十四世王羲之为东晋书法家。四十八世王殷,渡江入闽,任侯官令。五十世王逢,任殿中监丞检校工部尚书,居福州,为“奎山王”入闽始祖。五十一世王居、王楷两兄弟,从福州迁入仙游县。居善化里(今大济)。其后一支迁入莆田壶公山之麓。五十六世王回,任御史。
仙游县《云庄王氏族谱》:王逢事闽,官殿中监,后裔居仙游。《奎山王氏族谱》载:“第一代,逢公:先世河南光州固始,曾祖父讳侃公,任徐州法曹参军。祖父讳殷公,任侯官令。父讳绶公。在五季之乱时(885),公从祖父殷公随军入闽,居福州三山王巷,仕闽官殿中丞检校工部尚书,是为入闽始祖。生两男,长曰居,次曰楷。第二代居公,官秘书省正字,与弟楷公,于公元940年,五代后晋开运元年,由福州三山王巷迁仙游常德里(大济)乌头村居住。地名曰奎山。公为仙游奎山王氏始迁祖。第二代楷公,官秘书郎,与兄居公入仙后,买田于莆壶山,并在玉几峰之前建仓贮粮,故其地曰‘王仓’。是为莆壶山王氏始迁祖。莆田王仓开族地有:云仓、冲溪、涵江、下阪、耕原、山美、东汾、莆头、美澜、洋城等村”。仙游城东涵井村(锦井)系入闽第十一代复祖公后裔。复祖字思振,南宋嘉定年间由奎山迁去,南宋绍定间再徙东昆仑山麓(榜头云庄)。昆山王氏第十四代谷韶公,与兄谷安同时迁万善里大旗山之麓,名其地曰下云。第十五代永善公,于明洪武末,由下云徒居莆田广业里岭兜,是为广业里岭兜王氏始迁祖。
2、《帽峰王氏族谱》载:由河南固始渡江入莆,始迁祖为王嫡麟。王嫡麟,字宗正,行朝一,唐天(佑)三年(906)由光州固始入莆,居仙邑慈孝里黄岭(紫帽山下,今郊尾伍狮村)。垂统后世,衣冠之衍,为帽峰王氏之始迁祖。五代间,其子王滕,官太常博士;王滕,字邦道,行潮四,慈孝里黄岭人。五代间庠贡,授官东安(今湖南衡阳)教谕,升国子监学正,迁太常博士,致仕;王滕子王坞,字东山,行经五,少游沣,监举,官兵马都尉,升昭信军节度推官;王震,宋崇宁二年特奏名进士,官都官员外郎;王监,宋昭熙元年进士及第,官古田主簿、太中大夫;王里,宋进士及第,官都官员外郎;
3、本支王姓,先祖扬州真州人,明代初以入籍隶兴化卫,始为莆田人。王大用,字时行,正德(1508)登进士第,官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平息贼乱有功,擢广东佥事。
莆田王姓首登科第者为王献可,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及第,官太子中舍。
福建王姓族人于明、清二代渡过台湾海峡,到宝岛营生,现多分布在台北市、台北县、高雄市、彰化县、台南市、嘉义市。
王姓人口数全台湾排序第6位。莆田市排序第9位。全国排序第1位。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漳州王姓源流
- · 安溪王氏源流
- · 广东湛江盈河王氏始祖積翁公与世系图
- · 开闽王氏的主要分支
- · 福州王姓源流
- · 开闽王氏的主要分支(续二)
- · 福安王氏的分布
- · 潮汕王氏源流
- · 三明王姓源流
- · 漳州王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