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安溪王氏源流

2013-01-24 14:19:05来源:八闽姓氏文化网

打印 字号: T|T

    据2004年12月安溪县人口资料统计,安溪王姓共96804人,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安溪姓氏中居第3位。其中长坑乡人口最多,西坪镇次之,剑斗镇居三。

    安溪王氏以王审知四子王延政的后裔居多,部分为王审邽及其他王氏后裔。
  王审知有五子,排行为:延翰、延钧、延羲、延政、延禀。安溪王氏芦田招卿派、外洋派、虎邱少卿派、官桥五里埔派与长坑华美派五大支系均出自王审知四子王延政。
  王延政传六子,排行为:继成、继昌、继达、继元、继重、继晋(又作继勤)。其次子王继昌,又名秉祯,字伯祥,生有五子,排行为:管礼、管朋、管斌、管友、管智。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南唐兵逼福州,王继昌被原王审知的部下、谪居于福清的李仁达率军攻入福州所杀。其子王管礼避居南安翁山(又称瑛内,现南安英都,后裔迁安溪少卿),王管朋(管明)避居永春东卿(坑),王管斌避居安溪长卿(今长坑),王管友避居南安岩头,王管智避居安溪招卿(今属芦田)。《王氏谱志》称之为“五子分四卿”。
  肇基安溪王氏宗支主要有:
  1.后周显德元年(954年),王管斌避乱棲身清溪县长卿(今安溪长坑),肇基华美草苑,子孙繁兴,衍播长坑、剑斗、感德、湖头、魁斗等乡镇,王管斌为华美派王氏始祖。
  2.后周显德三年(956年),王延政之三子王继达,又名直道,字伯三,号潜夫,继詹敦仁之后任清溪县第二任县令。未几,辞官归隐,避居清溪县崇信里招卿乡(今安溪县芦田镇招坑村)。子孙衍播西坪、龙涓、芦田、长坑玉湖等地。
  3.王审邽的四世孙王嗥,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约于宋咸平三年(1000年)徙居清溪县珩上美(今安溪县城厢镇同美村)。
  4.王审邽长子王延彬派下长房王继崇的十四世孙王万臻,任宋通议大夫、琼州观察使,于元至治三年(1323年)由泉州船坊巷迁居安溪长卿华美。王万臻被尊为王氏“清溪华美派”始祖。
  5.元至元五年(1339年),王真治(讳君仁,王延政之六子王继晋的十六世孙)由长泰县到安溪行医,后定居西坪盖竹,分衍西坪盖竹、珠洋、大垅格等地。
  6.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王继成的十三世孙、福州长乐彭坑人王氏儿(又名知本)从戎助明兵攻福州有功,领百户。王氏儿有三子,长兴祖,字良恩;次佛生,字良惠;三良贵,字良慈。明永乐二年(1404年),王兴祖移居安溪崇信里彭溪(今芦田镇芦田村外洋,又称外坪),尊王氏儿为一世。王氏儿的次子王佛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抽补为小旗官,先后镇守福清镇东卫、泉州永宁卫后所。永乐二年(1404年)奉旨屯田,其长子王子英承父官爵,领兵到安溪三洋(今属芦田)军垦,先后在三洋、作隔、石塔、西兴屯居,最后择居龙涓福昌,王子英为福昌王氏一世祖。故芦田外洋与龙涓福昌王氏同为王氏儿之裔。
  7.元末,王审知的十六世孙、原籍同安石浔的王廷臣与安溪龙兴里吴家为友。为避兵乱,其子王允贤随母黄氏到吴家居住,于明洪武初年(1368年)在安溪立户。黄氏为纪念祖籍地把居住地称为“石浔”,追认王廷臣为始祖。“石浔”即今安溪官桥新春村溪兜附近,宋时属龙兴里。今官桥镇五里埔一带王氏为王允贤之裔。
  8.元末,王继昌长子王管礼之裔王进秀、王进翁分别自南安翁山移居安溪县虎邱镇福井村和新康里柏叶鹏雏。另说,王继昌之裔王进翁由南安二十七都翁内迁入镇抚镇东(今安溪参内乡镇东村),为镇东王氏始祖。年代不详。
  9.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王念君(讳廷燮,号献白)由晋江县杏敦乡迁入安溪县感化里,为现湖头镇庙巷居委会、美溪村新路下王氏始祖。
  10.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王友明自长泰县岩溪镇坂美村迁入安溪上场(今凤城镇上山村),为上山村上场下巷王氏开基祖。
  11.王继成的十六世孙王均德,从永安清水罗兜祠迁居汀州上杭县桑梓坑(今龙岩市红坊乡联合村)。王均德的十四世孙王志万是铁匠,清顺治四年(1647年)偕兄弟共3人由上杭县桑梓坑到安溪县长坑华美打铁,后定居,成为华美另一支王氏的开基祖。
  12.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王审知之裔王慈敬携眷自南安大泳贵峰乡迁入安溪县城后北街开基,为安溪贵峰王氏始祖。
  13.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王举贤自南安二十八都荷墩岭迁入后垵(城厢镇域)内土楼。

     繁衍及外迁  

  (一)王审邽派

  1.凤城草埔头王氏
  草埔头位于安溪县城旧车站边,始祖王万臻系王审邽的十六世孙,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由泉州船坊巷迁居清溪长卿华美,娶黄氏,生二子,长光达、次观荫。王万臻死后葬于永安里后垵乡。后裔迁入安溪县城大东街华美(位于凤城镇大东街原粮食局粮库)定居。
  2.魁斗大岭王氏
  王万臻之裔王赓恩约于明末清初移居大岭后墩顶厝。有族人迁往台湾、新加坡、菲律宾等地。
  3.官桥仁峰王氏
  王万臻之孙王吏入居光德里,后子孙择居依仁里凤坂,裔孙王福又迁依仁里白石(现仁峰村)、莲美塘后等。此外,官桥镇白石村王氏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有二房迁江西古城县千阳街。清初族人迁居台湾淡水,民国年间迁海沧、龙海程溪。
  4.城厢同美华美王氏
  王万臻之裔,属大东街华美王氏,由县城迁入。有族人迁往台湾等地及新加坡、菲律宾等国。
  5.城厢同美松树美王氏
  王审邽曾孙王嗥的十四世孙王善斋开基同美村松树美(又称珩上美),王善斋为松树美王氏一世祖。此后族人有人迁往台湾等地及新加坡、菲律宾等国。
  6.剑斗双溪西池王氏
  王审邽的二十世孙王祖兴,号致政,肇基南安象运(今翔云)黄田云都。二十五世王兑移居同安马巷吴垅边。三十世王见溪自同安移居安溪祥云渡。三十三世王炳寰迁入剑斗西池肇基,至今历传十五世。

  (二)王审知派

  1.王继成支系

  (1)芦田外洋王氏
  王继成的十三世孙王氏儿,原居福州长乐彭坑。明永乐二年(1404年),率二子入彭溪(今芦田外洋)定居,为芦田镇芦田村外洋王氏一世祖。后裔迁居龙涓石塔、福昌、西坪尧阳等地。清末因瓷器滞销,龙涓乡福昌村王氏许多族人举家迁到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民国时期,又有不少人“逃壮丁”到西贡谋生。现在越宗亲1万多人。此外不少人移居厦门、漳州、台湾等地及印尼、美国等国。
  (2)西坪尧阳王氏
  明正德二年(1507年),王氏儿的六世孙王毅庵,由芦田外洋迁入西坪尧阳梅坂。后裔衍播西坪南岩、尧山、上尧、西坪村、凤城南街等地。
  (3)西坪平原坝田王氏
  派出芦田外洋王氏。
  (4)官桥五里埔王氏
  王继成的十四世孙王允贤,元末随母入安溪,居住在现官桥镇新春村溪兜附近,洪武初年入户,尊其父王廷臣为一世祖。现五里埔的恒美、草坂、洪塘三个村皆其后裔,分支移居城厢上营、澳江及蓬莱新林、寮海等地。官桥镇五里埔王氏早有族人分别迁往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现在外埠人口已超过本地王氏人口。
  (5)长坑华美中山王氏
  清顺治四年(1647年),王继成的二十九世孙王志万偕兄弟共3人迁入,后定居于华美村“打铁垵”(今中山自然村),至今历传十三世,人口近千人。其两位兄弟后繁衍不明。
  (6)凤城上山王氏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王继成的十三世孙王子伦自芦田迁长泰,其后裔王友明又从长泰县岩溪镇坂美村迁入安溪县凤城镇上山村上场定居。后裔自七世起即有族人迁往台湾台北,现已繁衍2000多人。

  2.王继昌——王管礼支系

  (1)虎邱福井王氏
  元末,王管礼之裔王孟观的次子王进秀、三子王进翁分别从南安翁山移居安溪县。王进秀居兴一里后井(今安溪县虎邱镇福井村),后裔聚居于后井、大池、根竹等自然村;王进翁居新康里柏叶鹏雏(又称坪殊,今西坪柏叶)。族人先后移居晋江青阳、兴化、江西、台湾以及东南亚。
  (2)虎邱仙景王氏
  王进秀之裔,由福井村迁入。
  (3)虎邱少坑王氏
  王进秀之裔王福斋自福井移居少卿(今虎邱镇少坑村),称卿头祖。
  (4)蓬莱鹤厅王氏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王福斋之裔王瑞圭,号朋石,由兴一里少卿乡(今虎邱镇少坑村)移居鹤厅新厝。族人于民国年间陆续移居厦门、台湾等地及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国。
  (5)参内镇东王氏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王继昌之裔王进翁由南安二十七都翁内迁入。族人先后移居南安、建宁及浙江、江西、湖南、广东等地。

  3.王继昌——王管朋支系(蓬莱美滨王氏)

  约于明末,王管朋之裔王南溪自同安莲河(今大嶝)迁入安溪县龙门坂头。至入安五世王建善、王建上兄弟,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迁入蓬莱美滨后山园开基。后裔先后迁居越南、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4.王继昌——王管斌支系

  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王继昌被杀后,“祸乱频仍,棲身靡定,四卿(长卿、少卿、招卿、永春东卿)有兆,五桂分香”。其三子王管斌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开基长卿(今安溪长坑)华美,子孙衍播茂盛,形成安溪王氏一大支系。
  (1)长坑华美草苑王氏
  肇基始祖王管斌,移居还二里长卿华美后,建草苑祖宇,繁衍生息,华美草苑成为安溪继昌——管斌派王氏的发祥地。族人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年)迁往江西上饶、浙江常山等地,现已在当地繁衍人口数千人;中山自然村二世有族人迁江西,八世王忠滚迁居台湾台北府大绸埕。
  (2)长坑村王氏
  长坑村王氏有三个分支,均出自王管斌的八世孙王祖发的长子王恭甫之孙王仙助之后。王仙助有四子,长茂长,次茂钦,三茂宾,四茂显。现长坑村有茂长后裔100余人,茂钦后裔约4000人,茂显后裔2000多人。
  (3)长坑下林王氏
  出自华美,为王管斌的十二世孙王茂显长子王廷仁之裔。
  (4)长坑文坪王氏
  出自华美,为王管斌十二世孙王茂钦之裔王纳箴之后。今长坑竹脚、华美大潭、文坪的大都、大坪均出自王纳箴。
  (5)蓝田后清王氏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王管斌的二十世孙王颜迂率妻儿由华美迁居后清坑园。后裔于民国19年(1930年)始迁台湾及东南亚谋生。民国24年(1935年)又有族人迁往本省龙海县定居。
  (6)湖头湖一王氏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王管斌的二十一世孙王天三由长坑华美到湖头办私塾,娶湖头李仁兴之女为妻,定居湖头,迄今已传十世,后裔分居湖头镇下东、仁福、四角井、船巷居委会。
  (7)魁斗溪东蓬洲王氏
  系长坑华美王管斌八世孙王先发之裔。王先发自华美移居蓬莱沈洋,其子王训生由沈洋移居魁斗溪东蓬洲,为蓬洲一世祖。后裔迁居魁斗镇蓬庭、翁后村及黎山场。蓬庭村王氏自十七世起即有族人移居台湾台中。
  (8)感德大格王氏
  先祖于民国33年(1944年)由长坑迁入,居大格村内石迈自然村。
  (9)剑斗由义王氏
  北宋仁宗年间(1023~1063年),王管斌的曾孙王新六自长坑华美迁居剑斗由义,开基“月牵星”祖祠,后裔衍播月星、红星、福斗、前炉四村。族人先后迁居台湾、浙江、江西、广东、陕西等地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
  (10)剑斗双洋王氏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先祖自由义迁入剑斗双洋村。
  (11)感德岐阳王氏
  约于清顺治、康熙年间(1644~1722年),王新六的十九世孙王美溪自由义迁入。
  (12)感德龙通王氏
  约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王新六的裔孙王国荡自由义移居龙通村。
  (13)感德洪佑王氏
  出自由义王新六之裔福斗派王寅生之裔王圣庵,启基洪佑藜堂。后裔分居五甲村。

  5.王继达(直道)支系

  (1)芦田招坑王氏
  招坑古称“招卿”,其村王氏主要为王继达(直道)之后。此外,王继昌的五子王管智在南唐灭闽后亦迁入招卿,后裔繁衍不明。
  (2)龙涓长塔王氏
  由芦田招坑王氏二十二世王文秀分支迁入,居顶塔自然村。
  (3)龙涓钱塘王氏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王直道的十二世孙王维仁由招坑迁入湄田(今钱塘村)。
  (4)龙涓珠塔王氏
  王直道的十六世孙王季治由芦田招坑分支迁入,开基珠塔埔上。
  (5)西坪内社王氏
  该村王氏共有三支,均出自芦田招坑。王直道的十九世孙王汝雄由招坑迁居圆潭内社,居南坂下坪。王直道的二十一世孙王洪明由招坑择迁圆潭内社茶林下。王直道的二十一世孙王成祖由招坑迁湖头,其子王真应由湖头后溪移居圆潭内社米岭。
  (6)西坪平原王氏
  先祖自芦田招坑迁入,居产地自然村。
  (7)西坪西原王氏
  先祖自芦田先迁尧阳,后迁入西原村石狮自然村定居。
  (8)剑斗圳下王氏
  相传先祖由芦田招坑迁入,居黄厝坪自然村。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族人迁往本省福清县城(现市区)定居,现繁衍3000多人。
  (9)长坑玉湖王氏
  开基祖系王直道的十九世孙王太(字宽义,又名第四),生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元至顺三年(1332年)由龙涓三乡黎山土堀洋的招卿派迁入。
  明末,因倭寇入侵长坑玉湖,土寨被烧,玉湖王氏族人四散迁移,有迁浙江的云和、丽水,江西的上饶和省内的顺昌富门、兴化、永安、永春等地。清康熙、乾隆年间又有不少人迁往台湾。据有关资料记载,台湾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系长坑人。150多年前的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王永庆的高祖母许雪娘携子王天来与媳妇林谨渡台,择居台北县新店镇直潭里,以种茶维生。王天来传王添泉,以教书为业。王添泉传王长庚(王永庆之父)。至王永庆时艰苦创业,成为巨富。
  (10)蓝田乌殊王氏
  长坑玉湖王太的十四世孙王子镜、十六世孙王廷杻先后由玉湖迁居乌殊。
  (11)感德尾厝王氏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先祖自长坑玉湖迁居尾厝村小舟(今属福田乡)。
  (12)官桥善坛王氏
  王直道的十六世孙王孟孙之子迁入繁衍。

  6.其他支系

  (1)西坪盖竹王氏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王继晋的十八世孙王真治(讳君仁)自长泰西门武安世德堂到安溪行医,后定居盖竹。后裔又衍播西坪大垅格村、珠洋村及安溪县城池头。西坪镇盖竹村王氏族人很早就到江西、浙江、台湾谋生。
  (2)凤城贵峰王氏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王审知四子王延政之裔王孟奇(讳应寿、号一斋)由漳州田里乡到南安岩头肇基拓业。清乾隆十年(1745年),后裔王慈敬(1745-1816年)、王慈德(生卒不详),自南安大泳迁入安溪县城后北街开基。据《贵峰王氏族志》记载,此二人为贵峰七世四房云耀支系(但未知是否为亲兄弟),后王慈敬之子王垂保、王垂彩兄弟移居凤城上西街,王慈德之子王东山居凤城北街。
  (3)湖头庙巷王氏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王念君(讳廷燮,号念白)由晋江县杏敦乡迁入。后裔徙居湖头镇美溪村。
  (4)城厢土楼王氏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始祖王举贤于由南安二十八都迁入。
  (5)金谷东溪美溪王氏
  明末,王志弘自永春城内随母迁入。
  (6)城厢上营王氏
  明末清初,王洪玑由官桥虞宗迁至上营观音山,而先祖从何地迁入虞宗不详。族人于清末、民国期间,先后迁往新加坡、缅甸、台湾、香港等地,现在新加坡繁衍人口达3000人。
  安溪王氏支派繁多,历史久远,均出自王审知及其兄王审邽,以王审知四子王延政繁衍的支系最多。此外,由于各种原因,还有一些王氏定居的村居没有详细的家族史料,不知其支系来源。这些村居为:参内大厝,长坑云一、珊屏、月眉等村。新中国成立后,全县各地王氏不少人因谋生、工作、经商等原因迁居安溪县城,散居于各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