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王姓源流
一、溯源
王姓渊源主要有三支:
商末,皇叔比干因苦谏纣王,被剖心致死。其遗腹子为避祸改名林坚,成为林姓始祖;另有后裔不忘“王子之后”,以王为姓,子姓之王已有3000多年历史。
周朝姬姓天子之后裔。分有三支:一是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毕公高封地于毕(今陕西西安、咸阳北),后毕国绝封,贬为庶人,有以毕名为姓的;也有以王为姓的,居陕西京路(今西安市)、河间一带(黄河两岸)。春秋时,毕姓后裔毕万仕晋封于魏。秦灭魏,无忌孙魏卑子逃避泰山,其后代又都以王为姓。二是东周初,周平王(姬宜臼)东迁去世后,其孙姬赤继位,被胞弟姬林夺去王位,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亦以王为姓,史称“河东猗氏”王姓。三是周灵王在位时(前571~545年)太子晋因直谏,被贬山西太原,当地人见是王族,称曰王家,延用成姓。其后代多聚居山东琅琊(今胶南一带)和山西太原,形成琅琊王、太原王两大王姓望族。闽王王审知就是琅琊王之后。
远古母系氏族时代有妫氏,其后裔孙妫满封地于陈(今河南淮阳)。陈国内乱,陈厉公之子陈完逃难奔齐,改姓田,任工正。陈完的后裔田和取代姜姓的统治成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后来齐王建生田安,项羽封田安为济北王,子孙遂改王姓。
此外,还有历代赐姓、改姓、冒姓等。
二、入闽
唐光启元年(885年),王审知与兄王潮、王审邽随王绪军入闽,占据漳、泉。景福元年(893年),王潮派从弟彦复为都统,三弟审知为都监,攻打福州,一年后占领福州,唐昭宗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至乾宁时(894~897年),朝廷升福州为威武军,任命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后王审知继任节度使,被朝廷封为琅琊王。唐王朝灭亡,朱温建立梁朝,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四月,梁太祖朱全忠加封王审知为中书令,封为闽王。王审知生(养)有12子,其后裔主要分布在福州地区,也有留居闽南、晋江。
元初,金陵(今南京)乌衣巷王导后裔王撒达,受元世祖忽必烈嘉赏,赐姓唐兀氏,传至五世孙王翰,官潮州路总管。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王翰自潮州入闽,任福州路治中,带季子王傅定居永福(今永泰县)观猎村,为“官烈王氏”始迁祖。与此同时,东晋王导从弟王彬任建安太守(今建阳县),遂由山东琅琊入闽;齐王增也由中原渡江入闽。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江西吉水县清江乡(今吉水县于江乡)王旭窗在福州经营陶瓷生意,定居闽县(今福州市),其后代称“西清王氏”。
三、繁衍
(一)王延政世系
开闽王王审知世系,以王延政支系分布最广。王审知谢世后,王族争夺王位,骨肉相残,王延政为建州(今建瓯市)刺史,后封为富沙王。南唐李景年间(943~958年),王延政见闽乱,自建州迁徙金陵,子王继勋等亦随迁。王延政被南唐封为羽林大将军,继拜鄱阳王;继勋也仕宋,官至太师,荣国公。后王延政请求归闽,王延翰、王延钧、王延喜等王氏后代也迁回福州,因离乱不知上祖,都归于王延政支派。
宋代,王审知后裔王官升历官提举干办,自长乐迁省城后屿(今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明朝王审知后裔王君朝自泉州迁福州藤山(今仓山区)。王审邽的子孙主要定居在漳泉,也有从泉州迁到长乐的。明朝初,王审邽后裔王朝元由长乐移迁会城(今福州市),清康熙年间王子韬由福清迁侯官县凤岗里(今仓山区建新镇)。
开闽王氏始祖为王审知,延政为二世祖,传有“王继勋、王继元、王继重,其后裔居仓山区下渡藤山,衍分连江、闽清等地。”藤山支派繁衍到清朝后,衍发10房,通族房传三十二世。仓山下渡王氏后裔衍分仓前、东升(浦头下)、浦顶、北园、石步、龙津、马尾亭江、鼓山湖塘以及连江浦口、上元、官岭、壶江,长乐井下,闽清云龙等地。王继重生二子:长子王承、次子王就,其后裔衍分闽侯上街、金桥、尚干(山后),永泰樟坂、霞拔,长乐筹岐等地。
(二)王延喜世系
始祖王审知,王延喜为二世祖,世居长乐十四都旒山,称吴航王。其中一支为避祸移迁金峰塘下。明末,二十二世王聘显迁闽县嘉登里(今琅岐镇)。清初,王聘显之孙王世聪、世培兄弟迁闽江北岸闽县合北里象洋墩(今马尾亭江象洋村)。
(三)王延钧世系
始祖王审知,王延钧为二世祖,传王继鹏、王虞(又名更生),其后裔聚居长乐青山下、塘下以及福州鼓楼、台江等地。
(四)王翰世系
始迁祖为金陵王导,元世祖赏赐先祖王撒达,撒达生尚回,尚回生蕉,王蕉生德,王德生王翰,元至正间,任福州路治中,升同知、理问官,综理罗源、永福两县。翰生3子:长王伯,次王仲,三王孟扬。王翰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偕王移居永泰观猎山。三王生2子:长修(早殇),次伟(又名振),今传25世,后裔衍分晋江、泉州、石狮、龙岩和福清石井、闽侯南通、永泰城关、官烈,福州保福山、梅坞等地。
(五)王旭窗世系
始迁祖王旭窗,为太原王氏一支派,世居江西清江,明嘉靖间来往闽赣,从事陶瓷买卖,定居福州。传至六世始衍分支派,七世王秀卿,分6房,在城内孝义巷置宅产。传至第十世王庆云,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中举,西清王氏商贾之家,变成官宦世家。
分 布
根据2001年12月福州市公安局统计,福州王氏人口有25.77万多人,居福州市各姓人口总数第五位。其中福清市最多,长乐市为次,鼓楼区列第三位。
鼓楼区24000人,仓山区17600人,晋安区12600,台江区14200人,马尾区3800人,福清市79200人,长乐市31100人,连江县19400人,闽侯县18200人,平潭县14200人,永泰县11200人,闽清县8400人,罗源县3800人。
一、 鼓楼王氏
(一) 鼓东庆城路王姓
宋咸平年间(998–1003年),始迁祖名讳失考,世居庆城路闽王祠旁。今传40世,50余户、200多人。因旧城改造,其后裔移迁福州各地,还迁同安、将乐、顺昌等地。
(二) 鼓东鼓楼前王姓
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王世享携子道富由连江迁福城鼓楼前。今传20世,100余户、400多人。其后裔移迁台江、连江、香港,侨居新加坡等地。
(三) 鼓东公正村王姓
清康熙年间,王有洪由福清港头锦江迁福城井楼门外(今公正村)。今传11世,因旧城改造,其后裔移迁各处。
(四)鼓西陆庄境王姓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王通顺由福清迁福城西门外陆庄境。今传8世,l955年旧城改造,其后裔散居陆庄花园新村。
(五)华大红墙路王姓
清康熙年间,王子财、子能兄弟由长乐旒山迁福城红墙、山头角、营迹等地。今传l3世,50余户、200多人,还外迁香港、台湾等地。
(六)洪山镇兴园村王姓
清康熙年间,王正举由长乐旒山迁洪山镇兴化园(今兴园村)。今传13世,l70余户、300多人。
(七)东街孝义巷王姓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王旭窗由江西清江入闽,定居孝义巷。今传l7世,因旧城改造,其后裔散居各处,还外迁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及台湾等地。
(八)水部王庄村王姓
清代,始迁年间与始迁祖名讳失考,由长乐旒山迁福城凤庄(今王庄)村。其后裔多外迁,居村30多户、180多人。
二、仓山王氏
(一)下渡藤山王姓
五代广顺年间(951-953年),始迁祖名讳失考(王延政后裔),由长乐旒山迁福唐(今福州市)下渡藤山。今传40世,200余户、1000多人;还分迁仓山埔顶、东升、仓前、龙津,连江壶江,闽侯金桥,台湾及侨居美国等地。
(二)盖山镇北园村王姓
宋开宝年间(968-976年),王逢(王继勋后裔)由福唐迁徙南关外高盖山池头。三世孙传烈,筑石室而居,时称石室王氏。元末,十五世王维岳移居石室之北,称北园。今传39世,八世同堂,居村500余户、2000多人;移迁鼓楼区200余户、800多人,闽侯县甘蔗镇170余户、700多人,延吉厝l20余户、480多人。还有外迁香港、台湾侨居美国等地900多人。
(三)城门镇石步村王姓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世居北园王维岳、王浚成兄弟由福城城内移迁南郊龙江乡王码头(今石步村)。传三世衍分池墘、青园、恭四、上渡、后厝五房l4支。今传25世,九代同堂,居村700余户、3500多人;还分迁峡北浚边、闽侯新岐、长乐潭头,外迁香港、台湾、澳门及侨居东南亚、美国、日本等地。
(四)城门镇安头村王姓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王浦(王延政后裔)由莆田仙岐迁城门安头村。今传20余世,居村300余户、1600多人,还分迁福城、新店象峰、南平夏道及政和、周宁和台湾等地。
(五)城门镇富安村王姓
清代,始迁年间与始迁祖名讳失考(王延政后裔),由漳浦官浔横山乡迁城门富安村。现居村100余户、500多人,还裔分迁台湾等地。
(六)建新镇洪塘村王姓
清康熙年间,世居北园三世孙王岐由盖山北园移迁洪塘村。今传l6世,居村有20余户、l00多人。还分迁福州城内(今鼓楼区)和台湾等地。
(七)建新镇后曹村王姓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王公达、公华兄弟由闽侯旗山康南村移迁侯官嘉衍境后曹洲(今后曹村)。今传14世,居村65户、400多人。
(八)建新镇东岭村王姓
清康熙末年,王尔俊、尔茂兄弟由福清高山前王村迁仓山东岭村(今建新东岭),现居村80余户、330多人;王尔安移迁竹缆里、王尔建移迁下渡,居村l00余户、500多人。其后裔还分迁鼓楼区、台湾及侨居美国等地。
(九)建新镇淮安村王姓
现居村30余户、160多人;居石边自然村5户、20多人,新颐自然村20余户、70多人。
(十)盖山镇步卓村王姓
明嘉靖年间,世居北园仗房村后裔移迁步卓村。今传19世,居村有160余户、680多人。
三、晋安王氏
(一)新店镇西庄村王姓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王炳(王延政后裔)由漳州迁福城(今福州市)北门外溪墩(今西庄)村。今传l6世,居村350余户、1500多人,还外迁台湾及侨居美国等地。
(二)新店镇斗顶村王姓
清康熙年间,王启操由泉州迁徙福城(今福州市)北门莲花峰下(今斗顶村)。今传13世,居村l00余户、400多人,还外迁闽侯关源里等地。
(三)新店镇溪城村王姓
清康熙年间,王时敏、时运兄弟由仓山谢坑安头村迁新店象峰溪里村。今传16世,居村100余户、400多人。
(四)新店镇磐石村王姓
明嘉靖年间,王君清由长乐旒山迁福城(今福州市)北郊磐石村头,亦称王厝头。今传19世,居村l00余户、400多人。
(五)新店镇象峰村王姓
明万历年间,始迁祖名讳失考,由城门镇安头村迁新店象峰村。今传l6世,居村50余户、200多人,还外迁上海、台湾等地。
(六)鼓山镇鳝溪村王姓
清康熙年间,王大伦由漳州南洋村迁福城(今福州市)东郊鳝溪村。今传l2世,居村120余户、500多人;外迁台湾5户、20多人。
(七)鼓山镇湖塘村王姓
明万历年间,王侃(王继勋后裔)由闽侯南通泽苗移迁鼓山镇湖塘,今传16世,居村250余户、1000多人;分迁鼓楼三头角、南台江,50余户、200多人;外迁台湾30余户、100多人。
(八)鼓山镇鼓一村王姓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王德和、德合兄弟由长乐塘下迁鼓山乡(今鼓一村)。今传l4世,居村l20余户、600多人,侨居新加坡l0余户、50多人。
(九)鼓山镇鼓三村王姓
清同治五年(1866年),王长茂由长乐旒山迁鼓山乡(今鼓三村)。今传9世,居村80余户、300多人。
(十)鼓山镇鼓四村王姓
清康熙年间,王道丁由长乐旒山迁徙福城(今福州市)东郊后屿(今鼓四村)。今传12世,居村ll0余户、700多人,还分迁琯头、鼓岭、塔巷,并外迁台湾、上海、广东等地。
(十一)鼓山镇前屿村王姓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始迁祖名讳失考,由长乐旒山迁福城(今福州市)东郊前屿村。今传l0世,居村40余户、200多人。
(十二)鼓山镇东山村王姓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始迁祖名讳失考,迁鼓山东山村。今传9世,居村90余户、400多人。
(十三)鼓山镇临庄村王姓
清乾隆年间(1736-1798年)始迁祖名讳失考,由城内移迁鼓山下连(今临庄)村。今传ll世,居村l00余户、400多人。
(十四)红寮乡寿山村王姓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王振绪由长乐旒山迁徙福城(今福州市)北峰寿山村。今传l6世,居村40余户、200多人,还外迁台湾等地。
四、台江王氏
茶亭河上、河下王姓
明末清初,由长乐旒山和福清三山迁台江茶亭河上、河下村(今茶亭社区)。今传43世,居村500余户、2000多人;迁台湾及侨居越南10多户。
五、马尾王氏
(一)亭江镇象峰村王姓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王世聪、世培由长乐金峰塘下村迁闽县嘉登里(今琅岐镇)。清初,因台风随鸭群飘流至亭江象峰村(即象洋)定居。今传l5世,居村l00余户、400多人,还侨居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及新加坡等地。
(二)亭江镇英屿村王姓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王发由上溪移迁英屿村。今传l9世,居村400余户、2000多人,还外迁厦门、南京、上海、香港、台湾和侨居美国、东南亚等地。
(三)亭江镇亭头村王姓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王发后裔由闽县合北里(今亭江)英屿移迁亭头村。现居村800余户、3000多人。
(四)亭江镇树兜村王姓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王文达由长乐三沙迁亭江树兜村。今传l8世,居村400户、l500多人,分迁鼓楼、马尾50余户、200多人。还外迁台湾和侨居美国等地有20余户、l00多人。
(五)琅岐镇龙台村王姓
宋绍兴年间(1131-1149年)始迁祖名讳失考,由马尾亭江码头移迁琅岐镇潼续洲(今龙台村),现居村只有2户、l0多人。
(六)琅岐镇董安村王姓
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王铭政由仓山下渡移迁琅岐岛三平乡董安村。今传14世,居村50余户、200多人,还外迁晋江、连江,还有侨居美国、新加坡等地。
(七)琅岐镇勤耕村王姓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王文奇、文球兄弟由长乐古槐七都玉田境王道村迁琅岐岛上岐勤耕村。今传10世,后裔还外迁台湾及侨居美国等地。
六、连江王氏
(一)琯头镇壶江村王姓
明代,始迁祖名讳失考,由仓山下渡迁连江琯头壶江村,现居村l50户、760多人,还侨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
(二)琯头镇山兜村王姓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王后峰率领族侄昆仲由福清龙门迁连江琯头集贤境(今山兜村)。今传18世,居村50多户、270多人;侨居美国、加拿大、巴西l30多人。
(三)琯头镇东岸村王姓
明代,王邦栋由长乐县旒山(今称旒峰)东平迁连江在洋,后又移迁琯头东岸。今传10余世,居村37户、230人,侨居美国、新加坡30多人。
(四)浦口镇上山村王姓
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王寅由山门后迁敖江北岸浦口上山村。今传30世,居村100余户、600多人。还衍分福州、宁德、湖南岳州,侨居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数十户。
(五)官坂镇东头村王姓
明隆庆年间,王庆生由福宁县(今霞浦)迁连江官坂鹤屿东头村,生3子,王宗祁、王宗礼、王宗祐。今传l8世,居村60余户、320多人。
(六)浦口镇官岭村王姓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王崇德由仓山下渡迁连江官岭。今传17世,居村280户、l410多人,还分迁城关、文山、蛎坞、蛤沙、洋尾、麻里等地。
(七)透堡镇尖墩村王姓
元末明初,王祖由罗源县鉴江迁连江东阳(今尖墩村)。今传25世,居村720余户、3670多人,还分迁城关,白鹤、大建、下宫等地,并外迁台湾等地数十户。
(八)琯头镇下塘村王姓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王审知后裔由连江城关迁下塘村,传至第四世王嵩南于清乾隆年间,衍分4房:王仲久(孝房),王仲昌(悌房),王仲盛(忠房),王仲安(信房),现居村50户、200人。
此外,还有始迁祖和祖籍地失考的,现居坑园下园村740多人,红厦村360多人;居安凯高塘村550多人,文湾村340多人,长沙村260多人,蓼沿兰水村420多人,居东湖岩下村610多人,居苔菉后湾220多人,居晓澳晓丰村350多人,居长龙下洋350多人,居筱埕小埕300多人,定海村230多人,居官坂浮泉村390人,莺头村的220多人,居凤城街道560多人。
七、长乐王氏
(一)航城镇井下村王姓
清代,由福州仓山下渡王厝里迁长乐井下。今传l6世,居村l76户、708人;迁福州、南平等地6户、28人,侨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40户160人。
(二)航城镇井美村王姓
明代(年间失考),王镐由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迁长乐井美。今传l8世,居村l95户、786人;分迁福州北门5户、26人,侨居美国、加拿大的有ll0户、440人。
(三)航城镇航城村王姓
明末清初,始迁祖名讳失考,由闽南、福州等地迁长乐航城。其后裔分迁莲柄港、洋屿,高安、上湖、里兰等。现居村343户、l275人,侨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68户、194人。
(四)古槐镇青山村王姓
宋建隆年间(960—963年),王虞(王继鹏支派)由马尾迁长乐,定居青山下。居村208户、874人;外迁福州、霞浦西洋、邵武、明溪、顺昌桂岭、尤溪150户、650人,侨居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西班牙8户、24人。
(五)古槐镇感恩村王姓
明代(年间失考),王岁高由长乐吴航镇平贤里河下街移迁古槐感恩。今传17世,居村105户、330人;外迁福州、外县30户、l00多人,侨居美国20人。
(六)古槐镇王道村王姓
清代(年间失考),王东恒、东来两兄弟由平潭迁徙长乐古槐王道村。现居村l39户、529人;外迁福州、外县的有52户、l91人,侨居美国4户、23人。
(七)金峰镇塘下村王姓
明代(年间失考),王天祚(继鹏支派)世居长乐芝阳太平桥祖厝,传至王文忠移迁金峰镇塘下王朱村。文忠生2子:长子一端留居塘下,次子一武外迁福州鼓山后屿。塘下前后园今传24世,居村l65户、524人;外迁l6户、38人,侨居美国、加拿大l5人。
(八)金峰镇金峰村王姓
始迁年代与始迁祖名讳失考,世居长乐金峰镇背头村50户、238人,侨居海外l5人;移居前铺村27户、l05人,又外迁24户、ll0人,侨居海外l5人。
(九)漳港镇西王村王姓
明宣德八年(1433年),王德顺由晋江县磁灶前尾村(今前美村)迁长乐漳港。今传18世。居村88户、328人,分迁福州洪塘,外迁15户、45人,侨居美国3人。
(十)漳港镇王宅村王姓
明代(年间与始迁祖名讳失考)闽王第十三世孙由福州梅园迁长乐漳港王宅村,衍分漳港、长乐城关。现居村96户、334人;外迁福州等地8户、20多人,侨居美国、加拿大18户、25人。
(十一)漳港镇王朱村王姓
始迁年代与始迁祖名讳失考,世居长乐漳港王朱村。现居村410户、l800多人;外迁福州及外县200余户、900多人,侨居美国、加拿大662人。
(十二)鹤上镇旒峰村王姓
明代,王求玉(闽王十二世)由福州迁长乐鹤上旒山,衍分白眉、峰顶、东平、大架、大厝自然村。现居村7874户、l3100多人;外迁福州等地340多户、750多人,侨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460多户、980人。
(十三)营前镇筹岐村王姓
始迁年代失考,王永安、永定兄弟及王永安长子王爱堂,由福州下渡迁长乐漳港小屿定居,后移迁营前筹岐。今传21世,居村490多户、1800多人;外迁福州及外县l00多户、430多人,侨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48户、l67人。
(十四)潭头镇潭头村王姓
明代(年间失考),王贵恩由长乐漳港山边平坑(今平洋)移迁潭头,衍分汶上,霞江、菊沄、曹垱、湖头自然村。现居村1350余户、4500多人;外迁福州及外县l60余户、660多人,移迁台湾、香港及侨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196户、950多人。
(十五)梅花镇梅城村王姓
清康熙年间,王宗发、宗祥兄弟由长乐金峰东吴程朱移迁梅花梅城。今传l2世,居村119户、430多人。
(十六)玉田镇玉田村王姓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王善和由福清牛田(今龙田七里桥)安民村迁长乐玉田。今传l2世,居村l05户、400人;外迁福州南平及香港地区30户、l00多人,侨居美国、加拿大、新加坡20人。
(十七)猴屿镇象屿王姓
始迁年代与始迁祖名讳失考,现居猴屿象屿村王姓98户、390多人;外迁福州及外县20户、65人,侨居美国、加拿大30户、66人。
(十八)松下镇松下村王姓
始迁年代与始迁祖名讳失考,世居长乐松下长屿、牛山、大祉三个自然村。现居长屿岛171户、590多人,居牛山顶45户、l25人。
八、福清王氏
(一)港头镇港头村王姓
元代初,王景,字伯琛,迁崇德乡化北里龙集境(今福清锦山西埕边),现居港头、光辉、五星、东光村300余户、1500多人;衍分江镜下院后、西边,三山池店、卓坑,海口东阁,南厝,镜洋齐云,东瀚佳乐,福州城门等40多个村庄,有60000多人;还外迁香港及侨居印尼、日本等地。
(二)龙田镇下一村王姓
某弄庆元年(1259年),王弘仁世居广东番禺银井巷。中进士,授福建布政司福州府同知,传二世王启承,因倭乱无法返粤,定居福清龙田下一村。今传35余世,分迁融城上巷、江镜塘沁、东张三星、阳下王典、音西石井等地。
(三)音西镇安民村王姓
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王锦屏由长乐迁徙福清,取锦屏名字作村名。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因戚家军驻村张贴安民告示,改名安民。今传28世,居村400余户、2000多人,外迁香港及侨居新加坡、日本等地l00余人。
(四)高山镇前王村王姓
明洪武四年(1371年),王审知后裔(名讳失考)迁福清城头镇前垣村。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王文成定居高山王厝村,今传20世。传至六世王尚申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迁海口南门,一支迁海口云际。清末,还有一支迁东瀚坑石,一支迁沙埔和联东南头村。
(五)三山镇官路村王姓
明初(年间失考),王源仕官云南丽江府巡海道,传三世王肇,自怀安县南屿水西迁玉融平北里上都官道村(今三山官路村)经商。今传25世,分迁福清沙浦、福州茶亭(河上)、长乐甘蔗、平潭四尾以及霞浦、连江等地。
(六)城头镇峰前村王姓
宋淳祐元年(1241年),王守约由福城(今福州市)迁福清城头镇峰前村。现居村600多户、2000多人。清末民初,有一支由峰前村分迁海口晨光村赤屿。
(七)龙田镇际塘村王姓
始迁祖为南京金陵王导支派,迁福清玉融隆仁里蔗塘(今龙田际塘村)。清道光五年(1825年),有一支由际塘村分迁江镜塘边村,一支派分迁龙田友谊村以及福鼎县青屿等地。
(八)沙浦镇江夏村王姓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王维寅由南日岛东寨尾迁福清沙浦江夏村(今八一村),王孔顺又由江夏移迁三山前庄村。
(九)一都乡王坑村王姓
宋绍兴二年(1132年),王世昌随外祖父王远入闽,定居永福(今永泰县)余坑,不久由佘坑迁福清园耕社清源里王坑。元代及民国初,分迁县城旺巷、高山东埔、港头西炉等地。
(十)新厝镇江兜村王姓
明万历元年(1573年),王诚,字严清,携子王文亮,由南安石鼻尾迁福清新厝江兜。今传l6世,居村2000多户、10000人。
(十一)三山镇洋坪村王姓
始迁年代失考,王敬宗由河南光州固始县迁福清三山泽岐洋坪村。传三世王继勋迁福州仓山北园。
(十二)江境镇南城头王姓
始迁年代失考,河南固始县王氏后裔迁长乐大祉村。传至五世王元益迁福清江镜南城头村,今传26世。清道光年间,有后裔移迁海口洋坂洋头村。
(十三)海口镇牛宅村王姓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王克傅由福清城头前王村移迁海口牛坑村;王克福移迁海口牛宅南底村。
石门村王姓
清光绪年间,始迁祖名讳失考,由福清县江阴玉田迁宏路镇石门王厝村,今传5世。
(十五)宏路镇新华村王姓
清乾隆年间,始迁祖名讳失考,由河南入闽,定居南安县。乾隆六年(1741年)又由南安县迁徙福清宏路新华村。
(十六)东张镇道桥村王姓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王文锦为避乱,由南安龙头宫迁福清东张道桥村。
(十七)东瀚镇高坪村王姓
始迁年代与始迁祖名讳失考,由漳浦县弃水迁徙福清东瀚万安高坪村,今传18世。
九、闽侯王氏
(一)上街镇金桥村王姓
王天麟(王继重十四世孙)的裔孙始迁仓山藤山,第三子王添兴与子王复生由仓山下渡移迁闽侯上街。今传39世,居村200余户、1000多人,还衍分岐头、建新,外迁南平、台湾及侨居新加坡、印尼。
(二)上街镇侯官村王姓
明代(年间失考),王龙台由台江王厝迁徙上街侯官村。今传19世,居村250余户、1200多人;外迁、南安、永安、台湾、香港100余户,侨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l00多人。
(三)上街镇南坑村王姓
始迁年代失考,王柯由福州迁闽侯穆国(今南坑村),生有四子:衍分四房:王远(南坑房),王居(桥头房),王茂(溪源房),王苞(大模房)。今传44世,居村l80余户、1000多人。
(四)祥谦镇山后村王姓
始迁年代失考,闽王裔孙王浩为漳州横山县令,其后裔参与郑成功反清复明,为避祸迁闽县尚干,王惠添、王惠应兄弟定居五虎山下山后村。今传l5世,居村l30户、650余人。其后裔分迁城门富安等地。
(五)祥谦镇延吉村王姓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王仓山由北园移迁闽县虎头山下延吉厝,现居村l20余户、480多人。
(六)青口镇青圃村王姓
明永乐年间,世居漳州的王延政后裔迁福城(今福州市),于清代中叶,维字祖辈携子王孝宝、孝重、孝坚定居闽县正北境(今青圃团结村)。今传7世,居村58户、300多人。
(七)大湖乡墙坪村王姓
元代,王绶由侯官北郊上梅坪移迁闽侯大湖梅峰(今墙坪村)。今传27世,居村l50余户、500多人;还分迁白沙溪头巷,红庙岭,廷坪,昌桥、西山等地。
(八)白沙镇各乡村王姓
明万历年间,王廷升世居福州台江,生4子:长龙台迁侯官,次春台迁建洋,三思台迁徙白沙埕头,四少台迁溪头,已有420多年,今传17世。
(九)荆溪镇关西村王姓
明代(年间失考),王朝亮、朝纲兄弟由闽侯白沙坑管头移迁闽侯关西,其后裔衍分阵坑、龙岭庙、铁岭口等地。今传l8世,)居村50余户、200多人。里王村还有l20余户、500多人。
(十)南屿镇芝田村王姓
始迁年代与始迁祖名讳失考,闽王后代世居漳州芝山,其后裔迁福州王巷后,后移迁南屿芝田。今传33世,居村有100余户、450人;外迁台湾及侨居马来西亚等地20余户。
(十一)闽江乡闽江村王姓
始迁年代与始迁祖名讳失考,现居村60余户、190多人。
十、闽清王氏
(一)坂东镇玉坂村王姓
明嘉靖年间,王发圣(王审知第二十四世)由漳平迁闽清二都际上、七都下庄,后居九都玉坂。今传20世,分布闽清各乡村,居玉坂村3000余户、15000多人,侨居马来西亚4000多人。
(二)白樟镇白南村王姓
始迁年代失考,王右理(闽王第三十一世)由仓山区下渡迁闽清十六都岭白南(旧称隔头),传至第九世王天全,生3子;次子传远、三子銮远于清道光年间(约1850年),从隔头移迁云龙、云柄隔。今传13世,居村40多户、200多人。其后裔侨居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三)白樟路下村王姓
明代,王朝宝由十九都蕴田上隔移迁白樟十六都白云渡下厝。今传10多世,居村60多户、300多人。
(四)省璜镇佳垅村王姓
清代,王兰浩迁徙闽清四都佳垅。现居村500余户、2000多人。
(五)白樟镇岭隔头王姓
明朝中叶,王仕朝由古田西洋里马坂村后迁徙闽清岭隔头,今传l0余世,居村100户、500多人。
(六)金沙镇金沙村王姓
清雍正八年(1730年),世居福清锦江王旗春由锦江迁徙闽清十四都三泰洋,生3子:开璧,开姿、开玺。今传10多世,居村80多户、300多人,其后裔外迁贵州、台湾及侨居马来西亚的有400多人。
(七)桔林乡林洋村王姓
明永乐二年(1404年),王胜由安徽凤阳府横路下八角井边迁闽清二十三都桔林林洋。今传20世,居村l20余户640多人。
(八)桔林乡高洋村王姓
明永乐二年(1404年),王宗盛由安徽凤阳府迁闽清桔林高阳。今传l2世,居村30余户、l00多人。
(九)下祝乡长新村王姓
明永乐年间,闽王第二十二世孙随兄王谷政、谷用兄弟由福州黄巷迁闽清下祝杉村(今岩富村)。今传18世,居村l00余户、500多人。
(十)下祝乡坑里村王姓
明永乐二年(1404年),王文彬任职江西吉安,奉命率军入闽,守闽清渡口,后迁下竹坑里。今传20世,居村90余户、400多人。
(十一)梅城镇渡口里洋王姓
清乾隆元年(1736年),王学由仙游县钟山镇汾山村迁闽都梅溪一都谷口里洋(今渡口里洋)。今传l0余世,居村20多户、100多人。
(十二)梅城镇南山王姓
清末,王明德、王明海由兴化府迁梅城南山。今传5世,居村20多户、100多人。
十一、永泰王氏
(一)霞拔镇霞拔村王姓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王丈、王恕兄弟由江西建昌新城县五都三社(旧名白洋围前山茶埕)迁徙永泰,衍分三房,定居福长、长庆、同安等地,现居村500余户、3000多人;还迁连江、罗源、闽清等地。
(二)塘前乡官烈村王姓
明末(年间失考),王翰仕宦理白,综理罗源、永福两县。元初,隐居永福观猎村。今传25世,居村400余户、1600多人,其中福清水井500多人,闽侯南通300人,永泰城关200多人,福州梅坞,保福山等地100多人。
(三)丹云乡赤岸村王姓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王安由安徽庐州统军入闽,定居鼓楼区钱塘巷,生3子:王端、王敏、王宁,均袭职将军职,王宁屯兵永福赤岸,迁赤岸前洋。今传24世,居村380余户、1500多人。传至三世王成于永乐间年迁闽侯鸿尾乡,现居村200余户、1000多人。正德年间,六世王治迁闽侯竹岐,现居村100余户、500多人。其后裔还分迁溪坪的有50多户、200多人;城关30户、l50多人。
(四)同安镇云台村王姓
明代(始迁年间失考),闽王第十五世孙王庆迁永福县同安云台村,今传25世。
(五)长庆乡长庆村王姓
始迁年代失考,王审知第十六世孙王古兴由福州府迁永福县长庆乡,今传23世。
十二、罗源王氏
(一)松山镇大目村王姓
明洪武年间,王新兴由江西吉水岩头村入闽任延平卫。永乐二年(1404年),随军屯田定居罗源洪洋大目,衍分松山镇小获村,分迁宁德县。
(二)鉴江镇下刘里村王姓
南宋末,王朝祚由连江安德里迁罗源县。清康熙三十年(1765年),王朝祚的十七世孙王赓德移迁罗源县鉴江下刘里。
(三)白塔乡长基村王姓
唐末,(始迁祖名讳失考)由河南光州固始县投军,南涉入闽,世居福州。清末,因避乱迁徙罗源白塔长基村。
(四)飞竹镇刘洋村王姓
明景泰、天顺年间(1450-1464年),王篆官由同安迁徙罗源飞竹刘洋。弘治年间(1488-1505年)移迁罗源城关前洋、起步田后壁以及进山、洪洋、皇万等地。
(五)飞竹镇马洋村王姓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王朝忠由福清高山王厝村,因经商定居罗源县飞竹马洋。
(六)碧里乡濂澳村王姓
清道光年间,王许安由连江东阳(今马鼻尖墩村)迁罗源贤一里后湾岭(今碧里乡濂澳村后湾岭),从事渔业生产。今传7世,居村40多户、160多人。
十三、平潭县王氏
(一)城关镇五福镜王姓
明代(年间失考),王克履世居金门,因经商定居平潭县城关五福境,迁流水西楼村。
(二)北厝镇湖南村王姓
始迁年代与始迁祖名讳失考,王审知后裔于明朝由福清渔溪南城头迁平潭北厝镇湖南村。今传20世,居村400余户、2500多人,还分迁台湾。
(三)北厝镇澳尾村王姓
始迁年代失考,王国馨由福清港头迁平潭澳尾村,传至三世孙王过山,生5子:长平坦分迁斗石垄村,次寿海,三通明留居澳尾,四竹园分迁三门澳,五英田分迁澳前中村。今传29世。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漳州王姓源流
- · 安溪王氏源流
- · 广东湛江盈河王氏始祖積翁公与世系图
- · 开闽王氏的主要分支
- · 福州王姓源流
- · 开闽王氏的主要分支(续二)
- · 福安王氏的分布
- · 潮汕王氏源流
- · 三明王姓源流
- · 漳州王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