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温州李浦王氏与绍兴王姓谱系记载有很大的差别

2013-01-23 22:49:28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据一,《光相桥王氏》谱记载:

         先世  王奇二子,倓、作。倓二子,道、随。道四子,资之、补之、辅之、翊之。补之三子,元龙、元明、元褒。元龙子松。松二子,应良、应茂。

    附记  考《姚江王氏宗谱》,倓子道,一名彦洪,南渡居余杭仙宅界。子补之,家上虞达溪。补之曾孙应良,由达溪迁余姚秘图山,为余姚之祖。

    二,《峧里王氏》谱载: 

 先世  倓二子,长道、次随,一名彦觉,随官淮南参议,南渡居山阴。生二子,起文、錬文。

 附记  錬文子元蒙。元蒙子核,元兵入临安殉节;錬文兄起文子元稼,始以教授居上虞达溪。元稼子荫。荫子思华,亦居峧里。思华子质甫,生三子,良用、良知、良能;考《姚江王氏宗谱》,谱载,錬文字沅之,复字世卿,宋宣教郎,由项里徙居潞庄之峧里。子一,元蒙。

对照李浦王氏始祖世系:

始祖:倓,字伯行,号贞庵。子二:彦洪、彦觉。宋靖康间金寇逼京城,从高宗南渡由卞梁(今河南开封市)迁至温州城南锦春里而居,

         彦觉,字良规,号任齐,生子二:详、诰

         详,字沅之,号约轩,公自温州转迁永强九甲陈宅巷(永兴沙园村),子柏;

         柏,字惟贞,号植槐,公自陈宅巷迁李浦。

差别:《峧里王氏》谱——随,一名彦觉,随官淮南参议,南渡居山阴。生二子,起文、錬文。

          起文子元稼,始以教授居上虞达溪。元稼子荫。荫子思华,亦居峧里。思华子质甫,生三子,良用、良知、良能

    另《姚江王氏宗谱》谱载,錬文字沅之,复字世卿,宋宣教郎,由项里徙居潞庄之峧里。子一,元蒙,元蒙子核,元兵入临安殉节。

         《李浦王氏》谱——彦觉,字良规,号任齐,已经随父居(永嘉)温州,生子二:详、诰 ; 详,字沅之,号约轩,公自温州转迁永强九甲陈宅巷(永兴沙园村),子柏; 柏,字惟贞,号植槐,公自陈宅巷迁李浦。
 
又据光绪庚辛王荣曾、王允猷乡试硃卷载,先世居宛丘,有名随(原名迥)字彦觉者,宋南渡时,由宛丘徙山阴清溪泊里。至元初有名良能者,始居潞庄,此族之第一世也。考《姚江王氏谱》,王奇生二子,倓、作。倓生二子,道、随。随字彦觉,宋淮南参议,南渡家余姚,后卜居山阴清溪泊里. 

王俊海·三槐始祖王言至王道世系
           
一 世 王言,字伯谨(869-930),生活于唐朝后期,先军职三年,后从其文职,累官至滑州(今河南滑县)黎阳令。宋天禧初以曾孙旦贵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许国公。娶姚氏,追封鲁国夫人。子二:彻、永。
二 世 王彻,字文通(892-942),后唐进士,官至左恰遗。后以孙旦贵,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鲁国公。娶田氏,追封沂国夫人。
子二:祜、祉。
三 世 王祜,字景叔(924-987),自幼聪惠过人,年轻时即以文章词学名振京师。后周时曾任魏县、南乐二县县令,入宋后历仕太祖、太宗两朝。以才、德闻名,实有宰相之职,但不顾个人前途而以百口之家担保符彦卿,被传为美谈,名声大振,世人交口称赞:(王氏有阴德,后嗣必昌)。太宗即位,,升任中书舍人,不久改知开封府,后拜兵部恃郎。但未施展才华,上任后月余去世。后因子旦贵,追封晋国公,累赠太师、尚书兼中书令。娶任氏,追封徐国夫人,子三:懿、旦、旭。继娶边氏,追封秦国夫人,子一:勉。

四 世 王旦字子明(957-1017),北宋最杰出的宰相,三槐王氏最优秀的代表人物。幼年沉默雾言,勤奋好学,极有文才。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官大理评事,知平江县------。真宗时官拜给事中,知枢密院,次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后拜工部尚书,集贤院大学士监修国史,成为当朝宰相。具有非凡之才,军国大事均参决策。为人极具忠义道德,胸怀宽大,有谤不较。成为宋代著名的大功臣。去世后,真宗临丧恸哭,废朝三日,举国致哀,追赠为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仁宗乾兴初(1022)下诏配享真宗庙庭,并建碑纪念,还御笔亲题:《全德元老》之碑。葬于河南开封新里乡大边村。娶赵氏,封荣国夫人,子三:雍、冲、素。

五 世 王素字仲仪、又字朴夫(1007-1073)。北宋著名官吏,三槐王氏五代的佼佼者,赐进士,历任鄂州知府,仁宗时擢升知谏院,遇事敢直言,颇受仁宗器重。后出知成都府,为政务合人情,蜀人号《王公异断》。后又以枢密直学土知开封府,复以端明殿学士再知谓州,后官拜工部尚书。以才闻名于世。去世后,谥懿敏。葬于开封大边祖墓。娶李氏,继滕氏,又继张氏。子九:厚、固、坚、巩、本、硕、凝、常、奥。

六 世 王厚:字裕国(1029-1061),仁宗天圣七年(1029)已己八月生,嘉佑六年(1061)进士及第,终将作监主簿,早世。娶张氏,矢志守贞,抱王巩 长子,王奇为嗣。

七 世 王奇:厚嗣子(巩长子),副氏所生,字守均(1068-1112),生于宋熙宁元年(1068)十二月初八日,校书郎,调青田尉。三迁至太常少卿,出知魏县,有惠政。卒徽宗政和二年(1112)九月十一日,娶金氏,继曾氏。子二:倓、作。
    据《宋史》记载:王奇生于北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戊申年)十二月初八日,自徽宗政和(公元1112年)后不详。原配金氏,继娶曾氏,生二子,倓、作。

八 世 王倓:字静夫(1079-1119),生于神宗元丰二年(1079)已未二月初—日。举茂才,太学博士,通判澶州兼判西京勾院事。四迁至朝仪大夫,赠紫金鱼袋。卒于徽宗宣和元年(1119),赠光禄少卿。娶严氏,继边氏。子二:道、随。
    据《宋史》记载:王倓,字静夫。生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己巳三月初一日。举茂才,为太学博士、通判澶州,兼判西京勾院事。四迁至朝议大夫,赠紫金鱼袋。卒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己亥,年三十一。赠光禄少卿。配严氏,赠余姚县君;继边氏,封陈留郡君。子二,道、随。二子虽皆生于北宋,然主要生活于南宋。
  
李谱王氏谱却记载:
        王倓,字伯行,号贞庵,世居河南开封新里乡大边村,宋靖康间金寇逼京城,从高宗南渡(1127年)由卞梁(今河南开封市)迁至温州(1130年2月)城南锦春里而居,诰赠参议大夫兼朝议大夫,赠少卿,生于宋治平乙已(1065)三月十五日,卒绍兴丁已(1137)六月初十日,卒葬吹台山,后改扦五都凤岙之源,配边氏封三品太淑人,子二:彦洪、彦觉。

九 世 道公,字彦洪。登政和二年(1112年)莫俦榜进±,朝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徽猷阁待制,赠小师柱国,余杭县开国男。建炎中南渡,家余杭仙宅界。配贾氏,四子;资之、补之、辅之、翊之。补之、辅之守母墓移居上虞县十九都达溪虹桥。南宋淳祜三年王补之曾孙王季从达溪迁居余姚,后裔王华、王阳明即出自本支。故达溪虹桥王氏、秘图王氏、余姚上塘王氏、姚江开元王氏、上菁李家塔王氏均为彦洪公后裔
    据清王国栋《王氏宗谱·三槐王氏》记载:“王道登政和二年(1112年)莫俦榜进±,除秘书郎,历龙图阁直学士,扈高宗南渡。

若对上述王言到王道的世系转载,请注明出处(王剑华注)
 
王瑜臻·另据余杭仙宅界谱载 
 
     八 世 王倓:生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己巳三月初一日。举茂才,为太学博士、通判澶州,兼判西京勾院事。四迁至朝议大夫,赠紫金鱼袋。卒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己亥,年三十一。赠光禄少卿。配严氏,赠余姚县君;继边氏,封陈留郡君。子二,道、随。

     九 世 王道:字彦洪,配贾氏,子四:资之、补之、辅之、翊之。

     十 世 王辅之:王道三子,娶徐氏:子二:元彬、元觊。

     十一 世 王元觊:字子臣,辅之次子,子二:柏、杞。

     柏 生应新;杞,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