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出姬周的王氏开族始祖—王子成父和太子姬晋考
中华堂堂,民族皇皇,文物典章,辐射光芒。圣哲相传,代有辉光,文明古国,礼义名邦。
中华先民最早发祥活动于黄土高原,后沿黄河东进,散布于中国的中原地区及北部的部分地区,即今所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分布区。华夏集团有两大支系:一支称黄帝,一支称炎帝。黄帝即轩辕氏,发祥于泾河流域的姬水,故以姬姓;炎帝即神农氏,发祥于渭河流域的姜水,故以姜姓。据古书记载,黄帝四出征讨,迁徒无常,东至大海,西至空桐,北逐荤粥,南达长江。他生于寿丘(今甘肃天水市一带),居于轩辕之丘(一说在天水市,一说在陕西渭南),长于姬水(大致在今陕西北部地区),与炎帝战于阪泉(一说在今河北涿鹿东南,一说在今山西运城解池附近),与蚩尤战于涿鹿(一说在今河北涿县,一说在今河北巨鹿),死葬桥山(在今陕西黄陵县)。黄帝战败炎帝之后,势力大增,炎帝姜姓部落与黄帝姬姓部落联合,并尊黄帝为“大帝”(领袖),炎、黄成为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中华民族的许多伟大发明创造,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都创始于黄帝时期。
传说炎帝陵在陕西宝鸡、湖南酃县等地,黄帝陵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城附近的桥山。这两位古帝,同为最早的得姓者。但炎帝只传有姜姓一系,而黄帝却分衍出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儇、依等 12 姓。自此,随着支系派衍,华夏民族的姓氏越来越多,后起的姓氏大都源出于此。
司马迁著《史记》,坚执天下皆同姓、同姓皆一家的思想,认为中华民族,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中国人的姓氏产生于唐、虞、夏、商、周等上古时代,而唐、虞、夏、商、周的古帝之姓皆出于黄帝。从《史记·五帝本纪》可知,黄帝共有 25 个儿子,其中他娶西陵氏的女儿螺祖为正妃,生下玄嚣和昌意两个儿子,后代都曾掌有天下,由此分出两系:玄嚣生蟜极,蟜极生高辛(即帝喾),高辛生放勋,放勋即唐尧(帝尧),此为一支;昌意生高阳(即颛顼),高阳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桥牛,桥牛生瞽叟,瞽臾生重华,重华就是虞舜(帝舜),此为另一支。《夏本纪》:“禹者,黄帝之玄孙而颛顼之孙也”。《殷本纪》:契是成汤的祖先,而契又是帝喾的次妃所生。《周本纪》:周王室的祖先为后稷(弃),后稷乃帝喾的元妃所生。这样,“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姓。弃为周,姓姬氏”。唐、虞、夏、商、周之古帝都出自黄帝一系。
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蟜极,蟜极生高辛(帝喾),高辛娶第一夫人(元妃)生弃。高辛的这位第一夫人,也即弃的生母,相传叫姜嫄。也有的史书记为姜嫄是远古氏族部落有邰氏的女儿。姜嫄生弃的经过还有一段奇特的“异行”,即是“履迹感生”而受孕。《史记·周本纪》与《诗经·大雅·生民》记为姜嫄“履大人之迹”而生弃:“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弃(后稷)的降生过程,实际上是华夏先民图腾感生的典型例证。
弃,不但是周人的开族男始祖,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教民种植百谷、发展农耕的伟大人物。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弃在儿童时代就有远大志向,他善于种植稷(高粱)、菽(豆子)、麦等粮食作物,被帝尧发现,破格提升为“后稷”(农官),主管农事,教民耕种,并将“邰”(今陕西武功西)这个地方封给弃。于是,人们以官相称,就称弃为“后稷”。所以“后稷”既是弃的名号,也是上古农官之称。自商朝起,曾把弃作为“稷神”列入祀典。
周人从后稷以后的传承衍变斑斑可考。《史记·周本纪》记其世系为:后稷… →不窋(按:不窋与后稷世次相去很远,约有1200多年,不窋应是后稷的后裔而不是儿子)——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即史书所称的周太王,也即周文王的祖父。早先他作为周族的领袖,居住在“豳”(今陕西彬县东北),因受到戎,狄族的威逼,由豳迁到岐山上的周原。
著称于世的周原,位于今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部,距西安市约 200 华里。它北倚巍峨的岐山,南滚滚东流的渭河,西侧有汧河,东侧有漆水河。广义范围的周原包括今凤翔、岐山、扶风、武功四县的大部分,兼有宝鸡、眉县、乾县三县的小部分,东西长约 70 余公里,南北宽约 20 余公里。狭义的周原范围,指今岐山县岐山附近的凤雏村、贺家、董家、礼村和扶风县的齐家、庄白、云塘、召陈等相连的村庄。这一地区,不断发掘出周代墓葬和窋藏铜器群。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凤雏村发现了两处西周早期的宫殿建筑遗址,历史学家确信这里就是西周早期的都城区域。
——这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正是3000 多年前周朝发祥崛起的地方,也是现代王姓中国人寻根追祖必须要考察的第一个史迹。因为,王姓源出姬周,是不折不扣的周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姬昌,生公元前1234年,卒前1135)——周武王(姬发,生公元前1170年,卒前1116,前1134年嗣位)——周桓王(姬林)的后裔。
自周先王后稷(约公元前2600左右)传至周太王古公亶父,再传至周武王姬发,再往下延续至东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约有 一千八百多年。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