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流芳三槐堂:忠义精神的传承与复兴
在古都开封东郊曹门外的曹门村委会一组,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庙宇 —— 三教堂。它主殿里并排供奉着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这种 “三教合一” 的独特景象,让三教堂在世界宗教史和中国宗教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其辉煌历史和杰出贡献享誉海内外。以三教堂为中心,周边街道分别命名为三教堂街、三教堂南街、三教堂北街 。
三教堂在开封可谓妇孺皆知,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狭窄的三教堂南街便人潮涌动,热闹非凡。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开封人对三槐堂却知之甚少。实际上,三教堂所在之处,正是驰名海内外的三槐堂 —— 海内外三槐王氏的祖庭地 。如今,众多海内外三槐王氏后裔都会来到这里,缅怀先人,寻根溯源 。
1. 三槐堂的起源:王祜植槐的传奇
三槐堂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这里原是张仪的府宅,到北宋时成为王祜的家宅 。王祜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其祖父王言和父亲王彻都在后唐担任官职 。王祜在五代时期先后侍奉晋、汉、周,北宋建国后,宋太祖赵匡胤任命他为监察御史,他颇受赏识,官职不断升迁,最终官至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 。
当时,符彦卿地位显赫,他的三个女儿分别成为后周、北宋的皇后 。宋开宝二年(公元 969 年),有人密告魏州节度使符彦卿谋叛,宋太祖派王祜前去调查,并许以相位,暗示他便宜行事,实则是想除去符彦卿 。王祜心里明白太祖的意图,但他到大名接任后,经过明察暗访,并未发现符彦卿谋叛的实据 。数月之后,宋太祖驿召王祜面问,王祜直言禀报符彦卿并无谋叛事实,甚至以全家百口性命作担保 。他还上书给皇上:“过去五代十国的君主,大多因猜忌大臣、滥杀无辜,所以在位时间很短,希望陛下引以为戒 。”
符彦卿因此获免,避免了宋朝初期的一场动荡 。而王祜不仅失去了成为宰相的机会,还被贬至襄州 。临行前,王祜在住所手植三棵槐树,寓意 “祜有阴德,必有阳报”,并预言:“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
后来,王祜的次子王旦在宋真宗时成为宰相,实现了王祜的预言 。从此,王家宅成为宰相王旦的家祠,因王祜之前在庭院中种植了三棵槐树,王旦便将祠号命名为三槐堂 。王旦辅佐真宗 18 年,在任期间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他也被人们称为 “太平良相” 。
王旦去世后,墓葬起初未立碑 。38 年后,仁宗皇帝以礼为王旦建了墓园,墓园中有石人、石马、石羊、石方柱等 。该墓园位于今开封东郊边村之东,后来因建设需要,王旦墓园内的石人、石马、石羊被移到铁塔公园存放至今 。
在王旦的下一辈中,出了王素、王质、王端三个进士,孙辈、曾孙辈中也是人才辈出 。在整个宋朝 300 余年的历史中,三槐王氏家族几乎代代都有人在朝廷为官,《宋史》上专门立有传记者就有 11 人 。
整个宋代,久居相位且死后获 “文正” 谥号的,仅有王旦一人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 1079 年),王旦的孙子王巩在翻修故居、重建三槐堂时,特意请大文学家苏轼撰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三槐堂铭》 。文中详细记述了三槐王氏祖先的事迹,以此勉励王氏后人效仿祖先的美好德行 。
2. 三槐堂王氏的迁徙与繁衍
北宋时期,只有少量三槐堂王氏子弟因做官而在外地落籍,尚未形成大规模迁徙 。但在宋室南渡时,一大批王氏子孙南迁,其中定居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的最多,不少人成为客家人 。如今,三槐堂王氏宗族的后代已遍布全国各地,从原本的中原地区辐射到南京、苏州、昆山、绍兴、余姚、太仓、漳州、泉州、南靖、晋江以及广东的揭阳等地,在大西南、两湖地区也有分散的支派 。
三槐堂王氏的海外迁播始于明清时期,这与当时南方沿海省份民众大量 “下南洋” 的历史紧密相关,尤其是清中叶以后,此风更甚 。在这个过程中,三槐堂王氏的足迹遍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有的还经此远徙欧美 。有人评价:“王氏苗裔在海外,可谓无地无有 。” 而三槐堂王氏后裔确实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如今,三槐堂王氏宗亲人口超过 3000 万,占整个王姓人口的近 1/3 。
王祜、王旦将人生体验的精华浓缩成三槐文化,其核心是忠诚、仁义、宽容、善良 。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已深深根植于人们心中,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
3. 三槐堂与三教堂的历史变迁
随着北宋王朝的覆灭,三槐堂毁于兵火,三槐王氏家族举家南迁 。但王祜种植的三棵大槐树却顽强地存活了 900 多年 。到清同治五年(公元 1866 年),三槐堂旧址上的三棵古槐已长成参天大树 。于是,有人以这三棵古槐暗指儒、释、道三大教派,在三槐堂遗址上重新建成了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庙堂,并将 “三槐堂” 改名为 “三教堂” 。
当时的三教堂占地 180 余亩,有三进院落,主堂里供奉着 “三教” 始祖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的塑像,且不分主次,共同享受 “三教” 信徒的香火 。“三教合一” 在我国历史上尚属首创,三教堂也因此教徒云集、香火旺盛,成为开封最热闹的一大文化胜景 。
朝廷认为 “三教合一” 顾大局、识大体,不偏不倚,若臣民都能如此,对治理国家大有裨益,于是加以倡导,外地也陆续修建了几座三教堂 。民国年间,三教堂部分殿宇被毁坏 。抗战后仅存 3 间大殿,孔子、释迦牟尼、老子的塑像破旧,堂前路断人稀、香火寥寥 。日寇攻占开封后,一队日本兵冲进三教堂砸碎塑像,村民们奋起与日本兵搏斗,十几人惨遭枪杀,三教堂也被火焚毁 。
新中国成立后,三教堂破旧不堪 。成立人民公社后,仅存的三间破屋被当做曹门生产大队牲口棚 。“文革” 期间,三教堂被列为封建迷信场所,面临拆除 。关键时刻,曹门村第一生产队队长胡松林据理力争,称 “三教” 并非迷信,而是传统文化的经典,这才使三教堂得以保留 。
1985 年,曹门村一组村民许宝玉、魏秀兰、王建华等人集资重修开封三教堂 。重修后的三教堂看上去与一般民居无异 。殿内所祀孔子、释迦牟尼、老子塑像坐北朝南一字排开,释迦牟尼正襟危坐于中央,目视前方,老子与孔子分立左右 。
在三教堂殿前,现存 “重修三教堂碑记” 石碑,尽管碑面上的文字磨损不少,字迹模糊不清,但它依然极为珍贵 。它见证了三槐堂的变迁,也向世人表明,此处就是三槐堂旧址 。就这样,三教堂带着历史的回音,将三槐堂的故事传承了下来 。
如今的三教堂仅存 3 间大殿,占地不足一亩,被民宅团团包围 。不熟悉的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盛极一时的三教堂,更是象征忠义精神的三槐堂 。
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三槐堂王氏后裔、美国电脑大王王安先生计划来开封寻找三槐堂祖庭 。为此,开封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和当时的开封市郊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积极收集相关史料,寻找三槐堂遗迹、遗物 。由于三棵古槐已不知去向,三槐堂王氏后裔王宴春先生便在开封三教堂门前补植槐树三棵 。受土地限制,本应自东向西排列的三棵槐树只得临墙而立,自南而北一字排开,间距两三米,直指三教堂正门,最北的那棵离正门仅有两米 。虽然王安先生因故未能成行,但受王宴春先生植槐的影响,曹门村一组的村民兴起了种植槐树的热潮,家家以拥有槐树为荣 。
开封三槐堂已成为海内外三槐堂王氏后裔心中的崇拜之地、神圣之地 。2012 年 11 月 25 日,中国首届三槐文化研讨会暨王氏宗亲联谊会召开,来自河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山东等省的三槐堂王氏后裔在三槐堂遗址三教堂举行了首届祭祖大典 。
4. 三槐堂的未来规划:复建与发展
随着开封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步伐加快,复建三槐堂被不少有志之士提上日程,李济民便是其中之一 。为推进这项工作,李济民等人牵头成立了开封三槐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在李济民的积极运作下,公司先后与区、市有关部门沟通,听取专家意见,并与省市规划和设计部门合作,出台了《复建三槐堂暨曹门城中村改造概念性规划方案》 。
《方案》规划土地 472 亩,其中包含三槐堂、三槐堂会馆、安置区和商业区 。根据初步规划,复建后的三槐堂景区占地 100 多亩,南北长 300 米,东西长 260 米,内有四殿、祭坛、王祜故居、三教堂、三槐会馆等 。景区左右两侧,一侧分割成四个院落,一侧为宋代街道 。其建筑将仿宋代建筑风格,整个建筑极具宋文化色彩 。
目前,三槐堂的复建规划正在稳步实施中 。预计在未来两三年时间里,体现三槐文化、三槐精神的三槐堂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槐堂的复建,不仅将弥补开封东区旅游景区的空白,进一步拉大开封旅游框架,还将成为开封的又一重要旅游亮点 ,让更多人了解三槐堂的历史文化,感受其独特魅力 。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 · 千古流芳三槐堂:忠义精神的传承与复兴
- · 琅琊王氏源流考
- · 热烈祝贺沙湾王氏线上祠堂开门启用
- · 张振丰赴乐清市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 · 广西浦北县王氏湴山联宗祠蛇年祭祖庆典
- · 苗医捐资10万元,苗寨建寨门聚灵气
- · 世界王氏给黄山非遗王璧墓祭的贺信
- · 商丘市第二届王亥(王氏)文化研究会第二次会
- · 话说珩厝
- · 重庆市轩辕文化研究会双喜临 门斩获社科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