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槐王氏在北宋年间世系源流的考证总结(三)
六、 三槐王氏的旁支典例
我们一方面将王言作为三槐王氏的始祖,但是又尊手植三槐的王祜为三槐王氏的开基祖。因此,这里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第二代中王彻之弟王永支,王祜之弟王祉支如何安置?且王祉支在正史资料中均无记载,只有《通谱》、《宗谱》及有关支谱中有所记载。因此我们认为将这两支划为三槐王氏的旁支。而王言—王彻—王祜以下的直系,作为三槐王氏主流支派。
另外,王祜的懿、旦、旭三子是正史和所有三槐王氏族谱中完全肯定的。但是在《通谱》、《宗谱》及有关支谱中还记载了王祜还有一个四子叫“勉”,也考虑将“勉”作为旁支。对于这三个旁支以世系图和逐代简要行传简述如下。
(一) 王彻之弟王永的世系简述
王永支,据王庸敬著《琅邪王氏通谱》卷八记载,自河南开封迁居安徽舒州,为舒州一派,据不完全统计王永支后裔有进士11名,九品以上官员44名。永四世孙玘全族徙居江都(今杨州)。四世孙珪,宋庆历二年(1042)举壬午科杨寘榜进士。《宋史·宰辅表二》载:王珪任宋神宗朝宰相(辅)十六年(王旦任正宰十二年,王珪任正宰十一年),是北宋时期继王旦后的三槐王氏第二位宰相。宋庆历元年(1041),永八世孙居正,仕宋仁宗朝参知政事(副宰相)《宰辅表二》,其弟居修,居厚同朝为官(见《宋史·列传卷第一百四十》。王珪六子,前五子后裔均居住在安徽舒州,幼子仲山宗 避居靖康(今广东东莞)。珪二弟琪,进士出身,历官两浙淮南转运使,盐铁判官,户部院知制诰,龙图阁待制知润州,加枢密直学士,历知邓州、扬州、杭州,入判太常,以礼部侍郎致仕(见宋史本传)。王永幼子景珉,其孙埜,由成都徙居扬州之江都,是为一个大族。至此,王言幼子王永一支主要居住地为安徽舒州,江苏扬州,福建闽中及今南京和广州东莞等地。
另外,有一件趣事,就是奸相秦桧之妻王氏,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宋宰相王珪的孙女。珪三子仲山的女儿。此事在《琅琊王氏通谱》卷八有明确记载。仲山有个伯祖父皋(贽长子)。因此,历史上也有人误传定居在苏州荻扁(今苏州太平镇)的三沙王氏祖、太尉王皋的女儿嫁给了秦桧,不仅成为历史笑话,也一度给世居太平镇的王皋后裔们抹黑。此事一直到2004年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进入调查,于2005年1月15日的《中华王氏家谱研究通讯》总13期上发表王听兰的文章《王皋的丰功伟绩与坎坷经历》,并在2007年的《中华王氏家谱研究通讯》总第26期上刊登王听兰所写的《查清秦桧妻王氏上源揭开误传历史谜团》之后,才彻底澄清。实际秦桧妻王氏的大曾祖父也叫王皋,但他一直在北方任职,官知筠州、泰州等,他的子孙定居在扬州江都。秦桧本人定居在无锡南方泉的康村。
1、王永支北宋年间行述世表(2—8世)
世表二、 旁支一 王永支系行述世表
仲山长子亨道,宋知湖州,字殆,以字行者。
次子㬇,字显道,知泰州迁江淮制置使,知临安府。绍兴十四年改宝文阁直学士,右通政大夫等。子二:囗、熺。
三子昌,秦桧妻弟。
四子会,兵部侍郞,敷文阁直学士,右朝奉大夫。改知建康府,后坐秦桧党罢。珪四子仲嶷字丰甫,荫补承奉郞,历左议大夫,政和四年知绍兴府,以显谟阁待知,知袁州。配李氏,子二:丰、晓。
丰,少年以祠赋登科,文章世其家;晓,字浚明。珪五子仲煜承事郞。瓘 子 仲敷未详。
2、 王永世系北宋简图(2—8世)
见附件图五、《旁支一 王永支(2—8世)世系图》。
(二) 王祜之弟王祉的世系简述
王祉世系尽管在史藉中难找,但在《研究》、《通谱》、《宗谱》上均有记载。是按《萧山谱》和《姚江谱》上摘记的。而且王祉的行述上介绍他死后是葬在莘县群贤堡的,证明是按三槐王氏待遇的。因此,本文列入三槐王氏旁支记述。该支从祉孙轸开始定居宛邱,南渡后居余姚、诸暨、义安、浦阳,谱中也有错接的地方二处:①将旭子端的长子毅中的俣、伋、伶接入景章支;②将三沙王氏东沙支中的绘接入强恕支。该支名人众多,其中建国后我国赿剧名旦王文娟就属该支。
1、 王祉支北宋年间行述世表(3—8世)。
世表三、 旁支二 王祉支系行述世表
伋,文林郎,官澧州推官,卒归葬料马村。配李氏,子一:迥。
俣,字硕夫(1086—1157),生于元祐元年(1086)丙寅,政和二年进士,历监察御史,建炎初家余姚。寻为西浙转运使。迁户部侍郞。秦桧死后历工部尚书,以敷文阁待制致仕,召拜右司员外郎,知明州等。卒绍兴二十七年(1157)。
伶……。
伋、俣、伶同王旭幼子端长子元的长子毅的七子中的三个儿子同名。此间是个大疑点。伋、俣为余姚派,伶为山阴派。景华长子隣恕字伯连,元丰二年进士,除大理评事,签判武胜军,移湖北转运判官,迁尚书屯田员外郞,卒年五十三。配傅氏,子四:铸、铖、镐、锡。
铖,守宛邱文学,为大小学助教,子二:琅、(王干)。
镐,明经不仕。子一:琦,国子博士,南渡后居诸暨。
锡,,字以恩,崇宁初进士,宣和间淮南宋江横行河朔,遂徙族江陵。靖康初,起为金部郎中。南渡后居义安之枫桥。景华次子明恕字直臣,宛邱文学,知广安军,卒于官。年六十八。葬宛邱料马村。配宋氏,子三:鍠、镗、鎡。
鎡,历官侍讲,居池州青阳县,墓在石埭县西城子山。景华三子公恕宋举茂才,授迪功郞,庆历间调浮梁县丞,多惠政。子三:锐、镕、铛。
镕,字以化,元符中举茂才为著作佐郞,卒赠银青光禄大夫。配傅氏,子三:珪、(王燮)、玠。
珪,节度判官,子一:禀
王燮,字世耀,御营前统军,统制淮南招抚使。绍兴初败李成于湖口,累立战功,终光州观察使。配蔡氏。
玠,三班借职。
铛,赐同进士,历监察御史,南渡后居诸暨。字一:璋,字瓒臣,宣和六年进士,官中书郞,金人犯关,扈驾北行,被留,卒于燕诏,赠通直郞。为诸暨派。景华四子 忠恕子二:镛、鏐。景华五子仁恕字直躬,荫补从政郞,知邢州尧山县,赠卫府少卿,葬宛邱先茔。配徐氏,子三:铢、鉌、镇。
铢,字权仲(1077—1144),生于煕宁十年(1077)丁已四月初八日,由上舍生除秘书郞,后出为韶州司户,遂流寓也。靖康初以朝请大夫权江南路经略安抚使,绍兴十四年(1144)甲子卒于官。年六十八。配李氏,子一:绘。
鉌,字应仲,举茂才,为中书舍人兼侍讲。南渡后居余姚,配徐氏。子一:绰(居台州临海)。
镇,字乐道,通直郞,平江军节度推官,南渡后居余姚乐安湖。子一:绾。景华六子平恕举明经,授宣教郞,赠奉直大夫,配赵氏,子二:镏、鑑。
鑑,崇宁初进士,除监察御史,拜兵部员外郞,历扬州统制,威胜军节度使。南渡后居金陵。景华七子 危恕子二:銶、銍。景华八子强恕力学好礼,时称长者,赠朝仪大夫。配毛氏,子一:铿。上舍登第,历侍御史。南渡后居江州。(江州派)。子一:绘。景华九子多恕承事郞,配钱氏,子二:錡、鎛。錡为太常少卿,配周氏,子一:缤。景庄子 元恕 子一:锃。景恪子 囗……景恪六子,名字均未详。
2、王祉世系北宋简图(3—8世)。
见附件:《图六、旁支二 王祉支(3—8世)世系图》。
(三) 王祜四子“勉”支简述
《通谱》中在关于王祜的夫人与子女方面的记述是:王祜,“配任氏,追封徐国夫人,子三:懿、旦、旭;继边氏,追封秦国夫人,子一:勉。女一,适国子监丞杨光辅。”
关于王勉的记述是:“祜四子勉,初名勖,字勉之,行四。……历荆湖南路安抚副使,卒年五十八,赠通议大夫,葬宛邱料马村。配卜氏,子一:辑。女一。”
“辑,勉子,早卒。”这支似乎已经早绝,故也可不提。不过宛邱料马村,则是王祜弟王祉的后裔聚居地。
七、 主要存疑与初步处理意见
在本次考证中,主要还存在以下较大的存疑,也供我们今后继续考证的思考。
1、关于王祜、王祐实属同一个人,已经作出充分的考证;关于王祚实属太原王氏祁县支;王祉,作为王祜之弟,已经作为旁支处理。剩下的是三槐谱中曾经出现过的“祐”与“祁”,似乎确有其人,但应该查清他们实际属于那支世系,有待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2、三槐王氏的三个旁支,即王永支;王祉支;王勉支等,在史册上无记载,但有多谱记述,作为旁支处理,尚可质疑。
3、关于王旭之子,史册或多谱记载,经典的有三类:①是“质、徽、诲、端”四子;②是“粹、玄、质、端”四子;③是“粹、玄、质、徽、诲、端”六子。本文经过综合分析确认为第③类。也可质疑讨论。
4、王巩的儿子,据史料记载只有四个成年儿子,加上二个早世的幼子,总共有六个。但在现在谱中看到的有二十多个。诚望研究者和修谱者们,继续进行认真研究考证、和分析。
八、 结 束 语
经过2010年12月11日总谱局三槐王氏编辑组主编王听兰,副主编王福华、王元根、王祖锡,常务编委王宣国、王正南,文化副主编王有为、常务编委王树蕲,副理事长兼编委王汝珊等全体会议认真讨论与考证,统一了认识,通过了本考证总结报告。
本考证对三槐王氏研究,尤其是三槐王氏总谱的编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三槐王氏在北宋年间的人物(主流支派284人,三个旁支92人,合计376人)定位,为各三槐王氏支派的对接提供了明确的、统一的基础框架,对推进三槐王氏大总谱的编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九、 附 件
三槐王氏北宋年间世系图:
图一——总图(1——4世)。
图二——大房王懿支世系图(4——8世)〉。
图三——二房王旦支世系图(4——8世)〉。
图四——三房王旭支世系图(4——8世)〉。
图五——旁支一 王永支世系北宋简图(2—8世)。
图六——旁支二 王祉世系北宋简图(3—8世)。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编辑部
2010年12月22日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