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明代王化村三槐王氏世系

2013-01-24 14:29:08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莘县城东北有一个村庄,名叫套庙王,此时曾名王庄、群贤堡,村名更改,有其原因。
  群贤堡由来
  唐朝末年,黎阳(河南浚县)令王言因为战乱,辞官迁居于此,繁衍生息,建立村落,取名王 庄。自己年龄已大,仕途无望,便潜心培养儿孙。后世果然皆有志气,儿子王彻,后唐同光 三年(925)考中状元,官至左拾遗,王氏家族开始显达。孙子王祜,后汉乾估元年(948)进士 ,以文章显示汉周之际,为宋太祖、太宗手下名臣,累官兵部侍郎。曾孙王懿于宋初考中进 士,曾任袁州(今江西宜春)知州。王懿之弟王旦是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位至宰相,佐宋十八年,忠贞冠世,功绩显著,被誉为“一代贤相”。王旦之弟王旭曾任开封府尹,官至兵部郎中。
  四世孙王素,赐进士,曾任开封知府、成都知府,官至兵部尚书;王质,赐进士,官至天章 阁待制;王端,举进士,官至通议大夫;王淳,端拱二年(989)进士,曾任水部员外郎;王 冲,字仲和,宋进士,任作监主簿、司农丞;王悔,字信任,宋进士,历官几部郎中。
  五世孙王巩,能文善诗,是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好友,曾任宗正承;王靖,曾任广州知州、度 支副使;王厚,举进士,早卒;王恰,字箕生,二十四岁中进士,官司封郎中;王整,赐进 士,做过徐州知州;王准,字验之,乾兴元年(1022)进士。王元,官至朝奉大夫。
  六世孙王古,举进士,官右司员外郎、户部尚书;王震,赐进士,历任给事中、吏部尚书、 龙图阁学士。王毅,任朝散郎。
  七世孙王伦,赐进士,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成为二府大臣,进入宰辅行列。
  八世孙王述,王伦之子,曾掌管登闻鼓院,并任过平江通判。
  九世孙王楠,王伦之孙,荫补踏入仕途,开禧二年(1206)被封为右司郎,出使金国,后来历 任太府卿,太平知州、集英殿修撰。
  唐宋时期,王氏十代代代有官,为官者近百人,其中有17个进士乃至状元。从公元925年王 彻至王楠一进显赫了三百多年。由于贤人辈出,当地就将王庄誉为群贤堡。村东有王旦墓和 “三槐堂”。后来“三槐堂”移至莘县城内。
  莘县地外中原,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金与北宋、元与金,迭相残杀,血溅大地,堆 骨如柴,人民无法忍受战乱之苦,便四处逃亡。群贤堡人是宋朝宰相王旦的后代,当然难以 例外。其后代逃往江南的就有十八支,分布在吴地的无锡、三沙、松江、洞庭、建康,越地 的余姚、上虞、山阴、会稽、萧山、诸暨、四明、西溪、湖州、孝丰以及九江、涪州、泉州 ,此外还有本省的滕县、曹县。剩下一支,于金末元初迁居莘县城西董王庄,从此群贤堡成 了废墟,大约一百五十多年无人居住。
  套庙王由来
  王世祯,庠禀生,娶邑人大学生蒋克勤之女为妻,于明朝嘉靖年间,从王化庄重回群贤堡继 承祖业,建设新家园,并在村西修建一座只有一间的三公(刘备、关羽、张飞)庙。到清朝中 期,小庙顶塌露天,需要修缮,但怕触动神灵,不敢拆小庙,就在小庙的外面盖起了一座三 间大的新庙,形成了大庙套小庙的奇观,于是当地人又将群贤堡称为套庙王庄,清朝末年正 式定名套庙王,一直沿用至今。现在套庙已被拆除。
  王化庄由来
  王化《明故贞庵处士墓志铭》记载:“公讳智,字动之,姓王氏号庵,东昌莘邑人。高祖讳 宾……先是,公祖茔在城北(今套庙王),约顷余,逮元时,迁居董王庄东北,今尚存。逮明 时,我高祖(王宾)迁居董王庄南二里(今王化南院),遂卜茔庄东南(今王化祖茔)。”
史载:群贤堡的王旦,位极宰相,佐宋十八年,忠贞冠世,卒后被封为魏国公,谥号文正。 连其曾祖父王言、祖父王彻、父亲王祜分别被封为许国公、鲁国公、晋国公;又录其子孙十 数人为官。由于他的前世后代均受皇封,子孙迁居之地号曰“帝王造化”的村庄,简称王化 庄,民国时期改为王化村。
王宾为迁居王化庄的始祖,其子王贡服在明太祖时期任给事中,是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察 、驳正六部之违误的高级文官,颇有政绩,为明朝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孙子王守忠务 农,曾孙王纲是仁和举人,天顺年任教谕。
  四世孙王铎、王聪、王明、王睿、王智兄弟五个,其中王聪,例职仓官。
  五世孙王敏道,字经邦,岁贡,任河南原武县主簿;王敏学,役承差卒;王敏福,补阴阳官 ;王敏受,为岁贡监生。
  六世孙王宠,任陕西平凉府镇原县宰;王定,例贡,国子生;王丕显,邑庠生。
  七世孙王世祯又名震峰,庠禀生;王世裕邑庠生。
  八世——十六世名人不详。
  十七世孙王金台,字亦山,于清朝道光已酉年(1849)考中拔贡,但居家未仕,后来在阳谷县 教书数十年。王化远,字绳曾,清末庠生,排行第二,人称王二先生,他热心为群众服务, 深受爱戴。
  十八世孙王用实,字子诚,民国时期,任济南小清河公安分局局长,日伪时期任九县道尹, 但他暗中抗日,受人敬重。
  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统治地区,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积极措施,人民得到了 休养生息,人口迅逗增加。由于仕晋、灾荒、战争等原因,王化庄人口屡次外迁,居住在本 省、本县的有套庙王、赵王庄、南阳、沙窝、吴堤口、同智营(包括濮城),还有东昌府的李 堂(包括侯营、潘屯、楚庄、西王、王连),单县的汪娄村,四川冕宁县石龙乡的和平村等。 这些村总人口将近两万人。其中王化村一千五百多人,套庙王不足二百人。
  由于群贤堡人迁居王化庄,其后代又重回老家,所以群贤堡和王化庄有密不可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