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琅琊王氏源流考

2025-03-18 12:38:13来源:王氏宗亲总谱

打印 字号: T|T
       谱学,从大范畴来讲,是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史学的补充与发展。在诸多方面,谱学研究更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像《世本》《史记》中的《世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以及《二十四史》里的众多志、表、纪和人物传记,史官在编纂时,除了参考当时国家档案资料以及对时事的考察,很多内容都取自当时的谱牒。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谱是极为严肃且意义重大的工作。
 
       修谱需秉持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广泛搜集、整理历史资料,仔细比较、考证、甄别,力求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最大程度还原历史真实。当正史与谱牒出现矛盾时,通常以正史为准,但也要探寻矛盾产生的原因。不过这并非绝对,因为正史有时也依据谱牒叙述。所以,当正史、谱牒与新发现的文物史料,或者历史记载与碑版等实物记载,在辈份、生卒年月、重名人物等方面出现较大差异和矛盾时,就必须谨慎审视。
 
       谱牒虽对正史有补充发展,但与正史不同。官修正史对一般人物的立传,大多真实可信,仅对皇族和礼仪方面有所忌讳。而谱牒在撰修时,常出现为亲者讳、避祸而语焉不详,甚至拉名人入谱的情况。再者,部分谱牒撰修者和研究者,因文化水平与资料限制,对历史时代变迁和郡望形成缺乏清晰认知,随意改变历史,颠倒郡望形成与姓氏源流的先后次序,编纂出一些不合实际的谱牒,如《王氏总谱》《王氏通谱》等。就拿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的关系来说,本有史可证,却有人罔顾史实,随意杜撰。
 
1. 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的共同始祖
 
       秦王嬴政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汉朝建立后,才有郡望之说。随着儒家经学发展,琅琊王氏、太原王氏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逐渐出现。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的共同开基创姓始祖是周灵王太子晋,即姬晋,后人称其为太子晋。据《国语》《逸周书》《风俗通》等典籍记载,太子晋年少便有盛德,十五岁参政,德才兼备,声名远扬。因京都洛阳谷、洛二水相斗,危及王宫,在治水疏与导的问题上,他与周灵王意见相左,最终被废为庶人。其弟姬贵继位,即周景王。太子晋成为平民后,落籍洛阳缑氏山一带。他的儿子宗敬,在东周任司徒,后避难至平阳。因是王家之子,被时人称为 “王家”,遂以王为姓。
 
        宗敬的八世孙王错,为魏将军。王错传子王贲,官至中大夫。王贲传子王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作王渝),任上将军。王谕传子王息,官司寇。王息传子王恢,被朝廷封为伊阳君。王恢传子王永,宋人汪藻撰修的《琅琊临沂王氏谱》及北宋流传至元代梓版的安徽祁门《重修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均有记载,新安谱注明王永名元,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作王元。清初至乾隆年间的王国栋和清末光绪年间的王庸敬修谱时作王亢,当为字形之误,现依宋谱,并参照《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逸周书》《国语》《元和姓纂》《楚辞》王逸注等书,确定为王永名元。王永名元传子王颐,王颐卜居频阳东乡,即现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美原镇西南。至此,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的上祖籍贯,从河南洛阳因避周难迁至山西平阳(东汉王符《潜夫论・志氏姓》所载),又从山西平阳迁居陕西频阳东乡。
 
       王颐传子王翦,王翦是子晋公十六世孙,在秦国为官,任大将军,他与儿子王贲都是秦朝平定六国、统一天下的功臣宿将。王翦之孙王离,是王贲的长子(王贲还有次子王武),在巨鹿之战中被西楚霸王项羽击败并俘虏,最终以身殉国。从太子晋到王离,共传承十八世。王离生有二子,长子王元,次子王威。秦末战乱时,兄弟二人为避国难,从频阳东乡迁居琅琊皋虞,即如今山东省即墨市温泉镇皋虞村。
 
2. 琅琊王氏的开基与发展
 
2.1 开基始祖与定居临沂
 
       王元为琅琊王氏开基始祖,传四世至西汉著名经学家王吉,字子阳,史称王阳,官至谏大夫。王吉致仕(退休)后,迁居琅琊临沂都乡南仁里,也就是现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成为琅琊王氏定居临沂的始迁祖。王吉之子王骏,字伟山,官至御史大夫;王骏之孙王崇,字德礼,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在西汉末年位极三公。
 
       王崇之子王昇、之孙王遵。王遵,字伯业,是汉代著名经学家,历仕东汉光武帝、明帝、章帝三朝,拜将封侯,安邦治国。他还奉朝廷诏命,西行拜取佛典,对文化传承功绩卓著。王遵与其高祖王吉、曾祖王骏、祖父王崇,均为汉代著名经学家,为中国儒学发展贡献巨大。同时,王遵也为佛教东传开辟了新局面。
 
       王遵传子王音、孙王仁、曾孙王书。王音,字少元;王仁,字周望,二人世袭祖上经学遗业。史载王仁由骑都尉官至青州刺史。王仁传王书,王书传王融。王融,字巨伟,谱载其官至南康尹,史载公府征召而未就任。史载王融先配高平薛氏,谱载先配临沂姜氏,生一子王祥,字休徵;继配庐江朱氏,生一子王览,字玄通。
 
2.2 王祥与王览的事迹及家族影响
 
       王祥侍奉继母至孝,被元人郭守敬之弟郭守正(又作郭居敬)列入二十四孝之中。他历汉、魏、晋三朝,官至太保,封睢陵公,卒谥曰元,位列三公。王祥以孝行举孝廉,被徐州刺史吕虔征聘为别驾,后任温县令,最终成为三公之一的太保。古文《尚书・周书》之《周官》记载,设立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以治理国家、调和阴阳。《孔传》注释:“师,天子所师法;傅,傅相天子;保,保安天子于德义者。”《晋书》王祥传记载,司马昭为晋王时,王祥以三公身份,因怕有损魏朝威望、亏减晋王之德,面见司马昭时仅长揖不跪拜,司马昭称赞他 “今日方知君见顾之重矣”,体现了王祥作为太保 “保安天子于德义” 的职责与德行,也表明他将孝行与德义紧密相连,是道德典范。
 
        王览与兄长王祥相处和睦,兄弟情谊名满天下。王览入晋后官至宗正卿,以中大夫致仕,封即邱贞子,卒谥曰贞。自此,琅琊临沂王氏被称为孝感王,简称孝王,其家族被誉为孝友之家。明朝嘉靖十三年(公元 1534 年),世宗皇帝朱厚熜钦赐 “孝友格天” 匾额,琅琊临沂都乡南仁里遂改名为孝友村。清代乾隆年间,高宗皇帝弘历南巡路过临沂,将王祥、王览与诸葛亮、颜杲卿、颜真卿一同列入沂州城里的 “五贤祠”(又名 “景贤祠”),命有司春秋祭祀,并立御碑褒扬:“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
 
2.3 琅琊王氏乌衣派的形成
 
       王览之孙王导,字茂宏。王导之父王裁,字士初,西晋时官至抚军长史,袭封即邱贞子。王裁生四子,王导为长子。西晋末年,王导与首创 “渡江之议” 的王羲之之父王旷,都是晋元帝司马睿的主要谋士和佐命功臣。王旷字世宏,与晋元帝是姨表兄弟,王导与晋元帝为布衣之交,王导首倡 “分陕之计”,辅佐晋元帝在江东称帝,建立东晋王朝。王导历仕晋元帝、晋明帝、晋成帝三朝,当时有 “王与马,共天下” 之说,他是东晋开国元勋。其后裔卜居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的乌衣巷,成为琅琊王氏乌衣派大房王氏。
 
3. 太原王氏的起源与发展
 
       王离次子王威,在进入西汉后,过了很长时间才被征聘为扬州刺史。王威的九世孙王霸,字儒仲,是汉代著名经学家,由琅琊皋虞迁居晋阳(今属山西省太原市)隐居,王威便成为太原王氏开基始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太原王氏衍变过程和发展源流为:“太原王氏出自离次子威,汉扬州刺史,九世孙霸,字儒仲,居太原晋阳,后汉连聘不至。” 从秦、汉时代郡望形成来看,琅琊王氏脉祖王元及其四世孙王吉在前,为长支;太原王氏脉祖王威及其九世孙王霸在后,为二支。若按王元四世孙王吉的代数计算,王威九世孙王霸作为东汉光武帝时代的著名经学家,应是西汉著名经学家王吉的六世族孙。经重新考证,琅琊王氏世系从王元至王吉为四世:王元 — 王谆(王诚)— 王渊 — 王吉;从王吉至王祥、王览为十世:王吉 — 王骏 — 王崇 — 王昇(王遗、王霸、王讚)— 王遵 — 王音 — 王仁 — 王书 — 王融 — 王祥、王览。按此计算,王威的九世孙王霸与王音当为族兄弟。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也存在错讹。如记载 “霸生咸,咸十九世孙泽,字季道,雁门太守。生昶,字文舒,魏司空、京陵穆侯。” 从琅琊王氏开基始祖王元到裔孙王祥、王览兄弟,即便补上王昇(王遗、王霸)、王音、王书三代,也仅传承十三世,便到了生于汉末仕魏又仕西晋的王祥、王览兄弟。而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从王离次子王威至王霸已传承九世,加上王霸生王殷、王咸一世,为十世。若再加上王咸十九世孙王泽,便为二十八世,到王泽之子王昶,就是二十九世。王昶三国时仕魏,官司空,王祥、王览兄弟也先仕魏,后仕西晋,为同一时代。长子王元只传承十三世便至仕魏的王祥、王览兄弟,次子王威却传承二十九世才到仕魏的王昶,相差十六世,显然不合逻辑。所以,应是 “咸十九世孙泽” 存在笔误,可能是王咸之孙或曾孙或玄孙王泽。若按王咸之孙王泽计算代数,从王离次子王威到王昶,传至三国时代魏,为十二世或十三世至十四世,这就与王离长子王元到汉末三国时代先仕魏又仕西晋的王祥、王览兄弟为十三世相符合了。
 
4. 琅琊王氏的家学渊源与文化传承
 
       汉、魏、晋时期提倡 “以孝治天下”,这是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据《汉书》王尊传记载,涿郡高阳人王尊由郿令升迁为益州刺史,因王吉曾任益州刺史,且因孝行或生病引退回到琅琊临沂都乡南仁里。王尊赴任时,不畏艰险,称 “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王阳即王吉。王尊也是周灵王太子太子晋的后裔,其远祖是秦朝大将王翦的三叔王蠋,王蠋的后裔王陵在西汉惠帝时官至右丞相,传当路王氏一支,与琅琊王氏血缘关系很近。秦、汉时代有两位王陵,都是太子晋的后裔,另一王陵稍早于西汉右丞相王陵,是王翦的从伯叔,在秦王嬴政执政时官至五大夫、大将军,与太子晋的另一后裔大将军王龁同宗且同时,都是秦王嬴政称始皇帝之前的佐命功臣。由此可见,王吉的后世子孙多有孝子,当有家学渊源。王吉不仅是忠于国家的儒臣,以经学家身份出任兼资文武的益州刺史,因病引退,或许还有其他原因,这也表明他是受人尊敬的大孝子,为后世子孙树立了典范。
 
       王吉是汉代著名经学家,精通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他因病辞官,卒后仍由琅琊临沂回葬琅琊皋虞,其墓在今山东省即墨市温泉镇西北三公里处的丘陵坡地,有二十六座坟茔,总称王吉汉墓群。《琅琊临沂王氏宗谱》记载 “即墨有宗祠和祭田”,也印证了这一点。
 
5. 对错误谱牒的辨析
 
       有人依据清末一些拼凑、支离破碎且漏洞百出的谱牒,如《太原王氏全谱》,杜撰出诸多不合史实的内容,像渊源、系姓始祖、各类世表以及名人传承世系源流等。他们无视历史,将琅琊王氏的王吉、王导、王羲之、王献之、王俭、王褒等名人列入太原王氏历史名人传承世系,颠倒了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的主次关系,使长支琅琊王氏沦为二支太原王氏的分支,还杜撰出太原王氏所属的琅琊世表、江左世表、咸阳世表等,显得不伦不类。部分专家学者不加考证、盲目跟风,使谱学研究背离正史,失去本来面目。已故著名学者王汝涛教授在《琅琊王氏考信录》一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考辨,许多专家学者也针对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琅琊王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发展源流清晰可辨,从开基始祖到历代传承,无论是在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卓越贡献,在中华姓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家族的发展与变迁,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值得深入研究与传承。

商丘市第二届王亥(王氏)文化研究会第二次会员大会举行

2025-03-12 10:37:21来源:今日商丘

打印字号: T|T
       3月9日,商丘市王亥(王氏)文化研究会在市政府一楼第一会议室成功召开了第二届第二次全体会员大会。参加本次大会的领导和嘉宾有:商丘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二级巡视员刘道明,市直工委原党委书记、二级巡视员赵云峰,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博士、商丘考古研究院院长岳洪斌,市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长、商丘殷商文化研究会会长王良田,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原院长、市国学文化促进会会长李可亭,睢阳区区委原副书记、商丘酒业集团党委书记屠令臣,商丘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殷商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赵杰,河南省贵友集团董事长、商丘企业家协会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张金洲,商丘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田启礼。主管部门商丘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领导也出席了本次活动。
 
 
会议共有九项议程:
 
       首先由商丘市王亥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雷向大会做工作报告。王雷从强化组织建设,顺利完成换届;夯实日常工作,提升管理效能;深化文化文化交流,扩大影响力;王姓文化与姓氏文化有机融合;学术研究与社会宣传并重;承上启下,举办第二届王亥拜祖大典;聚焦发力,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紧跟时代,创新文化传播形式等八个方面对24年工作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来改进方面。
 
      重点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5年工作计划:
 
      1、继续加大王亥文化的宣传力度,尤其是王亥是王姓远祖,中华财祖的宣传力度。
 
      2、抓好中华财祖王亥起源地认证的工作重点,办好第三届王亥拜祖大典。
 
       3、大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启动爱心助学、扶贫就困、社区宣讲,环境保护等。
 
       4、抓好文化研究主业,组织专题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为研究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紧跟时代,利用好自媒体、新媒体,运营好研究会公众号、抖音号、短视频号,讲好商丘故事,宣传王亥精神,让华商始祖、王姓远祖、中华财祖走出商丘,远播世界。
 
       6、强化与世王会经济发展委员会的交流合作,争取在商丘成立世界王姓企业家联合会类似的商业联合体,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助力。
 
       商丘市王亥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民军在会上做年度财务执行情况报告。
 
       接下来,商丘市委党校原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商丘老干部大学第一副校长、商丘市王亥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家恩,商丘市王亥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德坤为学术顾问颁发聘书。聘请的学术顾问分别是:刘道明、赵云峰、岳洪彬、王良田、李可亭、田启礼。
 
       会长王德坤宣读了理事会决议并在大会上致辞。理事会决定增加商丘市委原常委、秘书长王金启为商丘市王亥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改选王雷任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增选朱昌军、李来银、王道运为副会长,增选王保通、王伟印为理事。王德坤首先对获奖的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受表彰的家人就是大家的榜样,希望大家都向他们学习,为传承家族文化贡献力量。
 
       新的一年,王德坤提出有两件大事要办。一是一定要办好中华王姓第三届王亥拜祖大典。这是商丘市王亥文化研究会向市委、市政府、向社会各界兑现承诺的大事。二是要把中华财祖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好。一定要宣传好中华财祖起源地文化,让中华财祖这张名片走向华夏、享誉全世界。
 
      大会还对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名誉会长王家恩,会长王德坤为王宝立等17位获奖代表颁奖。
 
       商丘市王亥文化研究会学术顾问、商丘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二级巡视员刘道明讲话。刘部长对商丘市王亥文化研究会在2024年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他指出:根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华人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这几年,商丘市王亥文化研究会取得成绩有目共睹,在推动商丘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姓氏研究会中树起了一面旗帜。
 
 
      会议最后,商丘市委党校原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商丘市老干部大学第一副校长、商丘市王亥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家恩做会议总结。
 
       王家恩说,商丘市王亥文化研究会在2024年度取得的成绩巨大,前途光明。大家集思广益,同心同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不菲的贡献。他总结了三个亮点和三个影响。三个亮点:一是首次独立举办了甲辰年中华王姓首届王亥拜祖大典。二是首次在规范研究会管理上设立了部门负责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三是首次提出了中华财祖提议,并进行了论证和实施。三个影响:一是市委、市政府越来越重视王亥文化研究会。市政府主管副市长参加了拜祖大典。二是王亥文化研究会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市财政给予政策支持。三是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三位外姓知名人士主动邀请担任副会长。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博士、商丘考古研究院院长岳洪斌、郑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朱诚身,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原院长、市国学文化促进会会长李可亭等11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商丘市委原常委、市委秘书长王金启应邀担任名誉会长。
 
        王家恩重点对下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明确任务。根据大会上提出的九件大事,大家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方向和目标,扛稳自己肩上的担子。二是分清责任。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目标。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部门要细化方案,制定考核考评方案,启动项目追责制。三是抓好落实。各部门根据任务分工,结合时间节点,逐项推进。所有计划没有行动等于零。
 
      会议结束后,大家在市委一楼集体合影留念。(建设 魏涛)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