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石关访古

最早了解叠石,是从《福鼎县志》的一段话开始的:“闽王王审知(862年—925年)筑叠石、分水二关,以防备吴越国入侵。”当时读到此处,心里就有一种感觉,叠石的历史还真是久远,而且和王审知有牵连,心中不免温情洋溢。
生活中的事情,有时真是很巧,2006年我到叠石乡工作,猛然想起县志中的那一段话,因为工作关系经常下村,工作之余又陆续听到村干部谈起叠石的一些往事,比对志书,方才弄懂一些叠石历史细微。
叠石关,位于闽浙边界,距离福鼎市区44公里。志书云:关旁有二块巨石重叠故名。雄关险隘,群峰列峙,有公路穿过关口通达泰顺,是福鼎入泰顺的咽喉。历代都置有兵营驻守。《方舆纪要》载:“叠石、分水二关,俱闽王时筑,以备吴越”。福鼎在五代十国时期,因是闽国东北屏障,在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从那时起就开始在沿驿道和交通要口设立关隘,并与站铺、燧火(烟墩)相铺,传递消息,防敌报警。此间,为御吴越入侵,闽王敕令当时长溪县,在北路与浙江平阳、泰顺交界处等地构筑分水、叠石等关隘。清版《福宁府志》将之标注为叠石汛。成书于清代光绪年间的《泰顺分疆录》地舆全图中将叠石关标示为塔石隘。《福宁府志》中出现的福宁全境图中将叠石关标示为叠石汛。成书于清末的《福建内地府州县总图》将之标为叠石关。
1956年分泰公路(福鼎分水关至泰顺城关)动工建设后,叠石关所在位置的城墙被扒开一个豁口,古城墙自此各分东西,留下两段土石混合夯筑的城墙残余,据说80年代初,右侧部分城墙用石又被拆走一大部分,用于茶园改造,紧接着城墙右侧附近山体又被开山取石,如今留下的关墙面目全非,只有在公路左侧叠石乡境内部分还留有不足百米的残墙以及公路右侧泰顺境内一小段残墙。
叠石关所在位置距离叠石乡政府约2公里左右,与浙江泰顺交界,群峦环抱,水秀山清,素有世外桃源之誉,民国福鼎县长王道纯到此赞叹不已,亲笔题写“四山忽敞桃源地,一水潆洄玉石巅。携鹤几人曾到此,数来今日尚无先”的绝句。每每清晨或黄昏,工作之余,我总喜欢在此悠闲漫步,在享受那份安宁的同时,目睹藤蔓丛生的古老残墙,心头别有一番惬意。
在叠石村古官道旁、王氏宗祠前不远处,距离叠石关残墙直线距离仅几千米的地方,还发现有一座留有二层夯筑土墙的废墟,如今屋顶没有了,墙也在近几年多次台风袭击中倒塌大半,但还有一面墙仍坚强的挺立着,笔者认定应是古代驿站或与叠石关相关联的古建筑残址,经访问当地年龄较大的村民,得知遗址在他们小时候记忆里至少有三层,房屋当时提供路上行人住宿,其使用的门杠也特别粗大且很长,我想这种物件应不是普通百姓家中用物。查阅志书,也部分证实我的推断,在《福鼎文史资料》,周绶在其《福鼎古道路梗概》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通往外省县的省际道路:2、桐山—柯岭—浮柳—菰岭头—南岭头—茭洋—叠石—牌岭—牙洋(今雅中浙江省泰顺县界),计50华里(约合25公里)”。《福建内地府州县总图》福鼎县图中对叠石,除了标注出了叠石关外,还标示出了一个叠石隘塘(关于塘汛功能,《武平县志》中有如下解释:全县设塘讯11处:三角铺……。均始设于康熙八年。各塘设兵房数间,望楼1座,烟墩3座,塘兵5名,以鸣梆护送官府客商过境。清末毁),我大胆猜想:这座废墟,以前就应是发挥这种功能的房子了。可见即使在叠石关废弃的后期,叠石村所在的这个地点,至少应该是一个古驿站,最起码它是重要的供商旅行人、贩夫走卒们换马歇脚的所在。然而由于文字和文献记载的缺失等原因,本人无从知晓,我想更深入的考证就留给专业人士吧!
□ 蔡勇明
旅游小贴士:
到叠石乡旅游可以去福鼎汽车南站坐福鼎至雅中班车(行车约40分钟至60分钟)或坐途经库口的福鼎至叠石班车(福鼎市中心市场头上车,行车约75分钟)。近来许多“驴友”兴起一股户外徒步热,很多福鼎户外运动爱好者纷纷选择往“古官道”徒步上叠石游玩,这里提供两条路线,供大家参考:①桐山-柯岭-浮柳-菰岭头-马槽-南溪-茭洋-庙边-古林-会甲溪-大坡林场-毛峰岔-竹洋-叠石②福鼎西门-苗圃-岙里-半山亭-岭头-黄土峡-林家庄-溪坪-马尾-半岭亭-长岗-竹洋-露天湖-半岭-叠石。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