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福报:孟子的两难选择
孟子的两难选择
王兆贵
有个叫桃应的门生问孟子,舜为天子时,皋陶为法官,假如舜的父亲杀了人,舜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放在今天相对容易些,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最基本的理念,坚持“法不容情”,秉承程序正义处理就可以了,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在两千三百年前的中国,可就不那么简单了,而且相当棘手。
我们知道,古人高度崇奉孝道,远古时期尤甚。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都把孝道视为立身处世之本,其重要性就像天道一样不可悖逆,某种程度上还要让位于法律。
从孟子的个性上来说,他是不怕挑战的,越是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思路越清晰。听了桃应的提问,孟子应声答道:“执之而已矣。”意思是,抓起来就是了。桃应又问:“然则舜不禁与?”那么,舜不阻止吗?孟子答:“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舜凭什么去阻止呢?皋陶那样做是有依据。桃应接着问“然则舜如之何?”那么,舜该怎么办呢?
桃应的提问有点刁钻,显然是个两难选择。大义灭亲,父亲就要坐牢;践履孝道,则有悖律令。孟子明知这个问题无解,可又觉得不过是个假设,于是就以假想的措辞回答说:“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舜把放弃天子之位看作丢掉破鞋一般。偷偷地背着父亲而逃走,傍着海边住下来,一辈子怡然自得,快乐地忘了天下。其实,这不过是孟子的想法而已,也符合他在父子、君臣伦理关系上秉持的一贯思想。
孟子与弟子之间的这段精彩对话,应该说问得好,答得妙。在两千三百年前的中国,当伦理同律令发生矛盾时,孝道与公平如何才能两全其美,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发人深省,并为后世留下了“弃如敝履”和“窃负而逃”两个著名的成语。
附注:本文发表在《人间福报》2022年2月17日纵横古今,作者王兆贵。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