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51岁社区民警王沪荣:16年扎根社区 守护居民平安

2017-06-11 18:05:41来源:新闻晨报

打印 字号: T|T

门禁卡升级换代后,居民安心了,王沪荣也踏实了
  社区晨报记者 杨青
  “王民警,侬瘦特嘞”、“头发白了交关”……每每走在小区里,51岁的王沪荣常会遇到居民跟自己唠家常。16年来,小区走了两家物业、换了三届业委会,而王沪荣还是坚守在岗位上,社区警务室里接待居民的依然是王沪荣这张“老面孔”。
  今年全国公安英模表彰大会上,来自长宁分局周家桥派出所的社区民警王沪荣,获得了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的殊荣。作为上海唯一一名获颁“特级优秀”称号的社区民警,王沪荣心里时时刻刻想的就是让小区里太太平平,老百姓能睡个好觉。
  两只鞋套走进居民家门
  王沪荣管理的虹桥新城小区建成于2001年。小区在当时是长宁路沿线开发最早的一批商品房。王沪荣回忆,刚来时还有些“水土不服”。到了这新式商品房,老百姓家里的门却难进了。“以前在棚户区走到哪儿都能看到居民,现在不上门都打不到照面。”为此,王沪荣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每次出发前,他总会往包里塞上两只鞋套。“到了人家新家里一般都是换双鞋再进门,因此有时也会被拒之门外,于是我自带鞋套既方便又干净。”王沪荣这一用心的小举动,常常能巧妙化解和居民初次见面的尴尬。
  小区里有位居民以前碰到王沪荣总是有发不完的牢骚。有一回,他托王民警咨询报户口的问题。王沪荣一听,二话不说就联系了所里的窗口民警帮忙。“现在老远地看到我,就拼命打招呼,对人对事都热情了。”王沪荣和小区居民如今就像家人一样亲近。
  社区警务改革带来转机
  近几年,小区技防老化、物防陈旧、保安队伍涣散等种种问题开始集中爆发。盗窃案件时有发生,王沪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跟所里申请调了夜班,连续半个月每天晚上守候在小区里,直到案子破了才敢回家休息。
  2013年底,借着长宁试点社区警务改革的契机,作为党员民警,王沪荣兼任起了居民区党组织副书记。有了这一重身份,听到他声音的人更多了。加上新一届业委会上任,四方力量一起发力,改造资金也到位了。监控探头该换的换、该加的加,虹桥新城成为了周家桥地区第一个探头全覆盖的小区。
  门禁卡实名制消除群租
  监控升级换代了,王沪荣紧接着把目光瞄准在了门禁卡上。原有的门禁卡不记名,且长期有效,经过多年运行,几乎起不到治安保护的作用。有的门禁卡遗失了,有的辗转进了中介口袋,还有的不知去向……这在王沪荣看来无疑是给小区安全留了个隐患。
  有段时间,居民也时常反映有中介人员在楼里发小广告。为了让大家意识到门禁的重要性,王沪荣调出监控画面制成了短片,在党员大会、楼组长会议上播放。看到陌生人员肆意穿梭在楼道里,居民们都憋不住了:“门禁一定要更新”。王沪荣趁此机会,立刻在小区推广实名制智能门禁卡。但新的问题来了,居民们开始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
  于是王沪荣耐心地反复解释,还每天陪着工作人员一起登记。看到民警坐在边上,居民们逐渐打消了顾虑。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小区里4000多位居民的信息全部采集完成。
  新的门禁卡运行起来后,居民们发现楼道里的陌生人少了,小区的安全感强了。许多群租的房客却傻眼了,新制度要求租客每三个月就要登记一次,而且门禁卡限量发放,群租客只能几个人共用一张,不少人嫌麻烦就主动搬走了,“群租”问题竟迎刃而解。
  在门禁卡更新的讨论会上,王沪荣还提出增加短信提醒功能,大家一听都十分赞成。现在治安防范的提醒信息都可以通过短信直接发送到小区业主的手机上。“王民警,短消息阿拉看到了,会注意的。”听到居民的反馈,看到自己想的新办法起了效果,王沪荣感慨:“社区工作是要动点脑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