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均德园简报》第七期 待定稿

常怀对祖先的感恩之心
进中
孟郊在《游子吟》中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王氏家族是个重感恩的氏族,要感恩祖先赐予我们的一切,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
我们在朗朗的天空下生活,并不是有隐私的,每做一件事,一定会被冥冥之中的祖先们看到或者知道的,如果对祖先提提祈求,讲讲心里的愿望,一定是能够得到祖先们的庇护和保佑的。
我们曾听梓叔们说起过江西省萍乡市王作芳的事。作芳梓叔是均德公的后裔,在萍乡经营陶瓷生意。他平时十分热心宗族事业,在编撰《王氏族谱》和修祠等都捐钱出力。有因必有果,有一次,经商外出时发生车祸,车子翻下了十多米的山沟,车子严重损坏,同车的其他四人两死两伤,唯独作芳梓叔平安无事。人家问他是什么道理,作芳梓叔便说,是我祖宗保佑,翻车时托住了我。于是,他在修缮桑梓坑“王氏家庙”时捐款1100元,修缮岩前“王氏家庙”又捐了2000元,感恩祖先的庇护。
事实上,感恩的人一定也得到世人的感恩,这应该更有现实的意义。
我们武平王氏在县城建“均德园”,广大均德公裔孙慷慨解囊,踊跃捐资,争着为祖宗事业作贡献,如武平县平川镇西厢村的王尧基梓叔一家捐款12万元,王国英梓叔捐款10万元,王硕生梓叔捐款3万元,桃溪镇桃溪村良庆梓叔捐款2万元,……。据理事会统计,目前建园捐资壹万元以上已达52位梓叔,表现出了他们对祖先的一颗感恩的心。
在我们当中,也许会有人仕途一帆风顺步步青云,也许会有人事业有成日进万金,但是因拥有就忘记自己的祖先,忘记了自己的血源,根本不配称人生完整。因为高尚的美德和情操是权力和金钱难以取代的,只有人的感恩之心,才是自尊的永恒。
在纸醉金迷的今天,人的灵魂往往会受到污染,思维逻辑也会相应地转变。有的人愿意把金钱花在吃喝玩乐上,居然不愿意为祖宗的事业出一点力。试想,如果把大量浪费的时间和金钱挤出一点,投放到祖宗的事业上,就能建成功德一件,就会获得真正的其乐无穷。宽广的胸怀,开阔的眼界可以不断地培育人的感恩之心,积极的行动,无私的奉献,可以为我们祖先争光,为我们的家族添彩,也为自己留下光辉美名。人生的意义不要总想到升官发财,具备一颗感恩之心才是最重要的。感恩可以培养人的道德观念,可以激发人去做一些对社会对祖宗有益的贡献。
勿忘血源,情系祖根,这是我们均德公裔孙的美德。我们王氏家族是中华的第一大族,子孙更应具有尊祖敬宗的风范。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祖宗都不敬,何谈爱国?”,伟人都如此重视祖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尽自己的神圣职责。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应该感谢祖先的血脉沿袭到我们身上,应该感谢父母把我们生到人世间并把我们抚养成长,应该感谢上天能给我们机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一种幸运,这一切都来源于祖先那割不断的血脉传承。所以一定要感恩祖先,当我们有资格成为祖先的时候,我们也一定是这样想的,那也是应该感谢的。
伟人论爱家族和传统文化
家庭和宗室同是人生的两个支撑点,有家才有族,有族才有人的共同体和国家。只有全家人的团结敦睦,家庭才有畅旺;只有全体族人的齐心协力,家族才能昌隆,像毛姓如许华夏最古老的氏族,才能经千百年而不绝;只有各族人民的配合奋斗,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的总称社会形态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聚落地理等研究供给宝贵的资料。
祖宗都不敬,谈何爱国? -----毛泽东
“梅、兰、竹、菊”的含义
均德园中“王氏宗祠”大门两侧用“梅、兰、竹、菊”四幅青石浮雕,其因是:
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这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
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诗人们从中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艳的姿态,以清婉素淡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
翠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青翠欲滴,婆娑可爱,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兰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
秋菊则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种品格。自古以来,儒道两种人格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士大夫,文人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尽管世事维艰,文人心中也有隐退的志愿,但是,那种达观乐天的胸襟,开朗进取的气质,使他们始终不肯放弃高远的目标,而菊花最足以体现这种人文性格。因而对菊花的欣赏,俨然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征。
参观武平均德园随笔
清流县长校镇茜坑村万四郎公后裔现任村书记友昌、主任春旺以及老协会、村老干部、退休干部等一行十二人组成的参访团,于6月12日驱车前往武平“均德园”。
上午九时许我们抵达武平平川镇西厢村,由大中梓叔前面引路到均德园办公地点,在那等候接待的有常务副会长正茂,以及太禄、闻福等梓叔,他们热情备至一一握手问候,深感宾至如归的温馨。然后在办公室稍微休息片刻,沏茶座谈间我随即介绍了一下我们此行目的为参观工程进展状况。接下来,正茂常务副会长简单地介绍了均德园工程规模和还需投入资金等情况。然后,他们便带领我们一起前往工地参观。在建园工地上,师傅们正在紧张而有秩序的劳作,我们眼前一亮的是己快竣工了的主体工程——“王氏宗祠”,整个宗祠占地800余平方米面积宏伟的建筑:那红墙、琉璃、飞椽翘角、石柱、石香炉、石狮子古色香气派庄重。当人们站在祠堂门口极目眺望时,视野非常开阔,原野、城区连成一片灰濛濛的看不到边,远处蜿蜒起伏的山峦,黛绿色的烟雾和城中林立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构成一幅美丽画卷,使人陶醉,眷恋......。我们歩入祠堂内,上厅正在施工中,硕生副会长、施工负责人为我们介绍了工程进展情况。目前,前厅、中厅已基本完工,堂内宽敞明亮、石柱对联相得益彰体现出王氏传统文化的内涵——“两晋家声远,三槐世泽长”。
参观完后,我们在新建的“王氏宗祠”门口与筹建理亊会的主要成员合影,留下了难忘行程的印迹!回到了西厢村筹建办公室我们在场人员纷纷捐款。虽然捐的钱不很多,但能表达后裔们尊祖敬宗的一片孝心。我们坚信有筹建理事会的正确领导和梓叔们心劳操作下以及均德公各房裔孙的通力合作下,宏伟的蓝图一定会实现,我们的一切会更加美好!
(清流县长校茜坑万四郎公裔孙王绍祥供稿)
【宗族骄子】
王宗槐将军
王宗槐(1915—1998),原名王永开,号义牙,均德公二十四世裔孙。1915年8月15日生,江西省万载县双桥乡白麻冲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三军第七师政治部青年干事、第九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教导营政治委员、军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青年科科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三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四分区副政委。经历了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宗槐任第十九兵团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青年部部长、秘书长、干部部副部长,高等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荣获过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根据名初梓叔提供《江西万载县王氏族谱》谱记
【后昆之秀】
解放武平功臣王嘉奇
王嘉奇 1910年5月生,武平县武东乡四维村大窝里自然村人。
1925年,嘉奇在本村观成小学毕业,1932年后,先后在国民党军中任少尉排长、中尉中队长、大队长、上尉重兵器助教、便衣队队长等职。1949年5月率部起义,任武平县支队支队长。
1949年5月22日,傅柏翠、练惕生、李汉冲在上杭举行武装起义,宣布成立闽西义勇军临时行动委员会。临时行动委员会任命方仲太为武平分会主任,王嘉奇为武平支队支队长。5月24日晚,练平在县政府德平楼主持召开了秘密会议,商讨起义有关事宜。5月25日,正式宣布武平起义。
1949年6月下旬,起义部队为了执行北进的军事部署,迎接南下大军解放长汀县城。由支队长王嘉奇率领2、3、6中队(当时武平支队有6个中队)调往解放长汀,在长汀牛牯岽一带,截击由瑞金到长汀增援的国民党胡琏部队。由于敌众我寡,装备悬殊,解放长汀失利,王嘉奇奉命率部返回武平。
1949年7月进攻长汀失利后,为牵制胡琏部队,配合解放军解放福建,义勇军奉边纵命令先后放弃杭、武、永、连各县县城,转入各区乡实行游击战。武平支队一部分由王嘉奇带领,在武东一带进行山地活动。另一部分由钟勇带领,在岩前一带山地活动。不久,钟勇向国民党反动派投降,叛变了革命。由于王嘉奇不肯向国民党自新,胡琏部队派了一个营的兵力,由钟勇带路,到武东围剿,烧了嘉奇的房屋。
1949年10月16日,四野大军派出部队解放武平,消灭盘踞在县城的杨炯部队。四野大军通知武平支队长王嘉奇速率部来城。嘉奇接到四野王团长的通知后,率部当夜赶到武平县城,维持社会治安,协助带路追剿逃散的之敌。武平县委、军管会等机关也从象洞返回县城开展工作。11月下旬,嘉奇支队长调省参加福建革大起义人员学习班学习。嘉奇在福州学习结束后,返回武平参加土地改革工作,尔后,一直在武平县手联社工作。曾任武平县历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会委员、抗美援朝分会委员、武平县第2、3、4、5届选举委员会委员、武平县第1至第9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武平县第1至第5届人民政府委员、政协武平县第1、2届委员会委员、常委等职。
1971年9月,王嘉奇办理退休,回原籍安置。1983年1月改办离休。1985年5月因病在家逝世,享年76岁。
(武东乡四维村麟瑞梓叔 供稿)
【建园花絮】
燮元宗贤为“王氏宗祠”大门楼称好
在均德园建设中,安装“王氏宗祠”石门楼是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施工项目。二0一二年七月七日(农历五月十九日),宗祠大门楼顺利安全安装完毕,均德园的建设者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武平县平川镇西厢村88岁高龄的燮元宗贤,十分关注“均德园”建设的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燮元贤宗得知“王氏宗祠”大门楼安装的消息后,心情非常激动,高兴地柱杖来到均德园施工现场。当他看到十一块成品条石(约五吨重)构成的“王氏宗祠”大门楼巍然屹立在宗祠时,高兴得象小孩一样拍手称好说:“师傅们不简单,做得好!”。
(理事会施工组)
祖孙三代敬宗情
武平王氏均德园建设开工以来,得到均德公裔孙的大力支持,如武平县平川镇七坊村王汀生、王太禄梓叔祖孙三代同捐款。
汀生梓叔,1954年中学毕业后,一向在家务农,曾担任村文统、村委会主任、平川镇6至12届人大代表、武平县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汀生梓叔对工作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多次被评为县镇“先进工作者”、“优秀村干部”和武平县“优秀人大代表”。他十分热心公益事业,在新建均德园工作中,与太禄等梓叔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走家串户收取全村梓叔的热心捐款。他虽无固定收入,仍捐款1000元,并动员儿女和孙子、孙女捐资出力,祖孙三代合计捐资13100元。太禄梓叔祖孙三代共捐资4500元。他们祖孙三代尊祖敬宗的精神和热心祖宗事业的行动,值得广大梓叔学习和颂扬。在他们的努力和带动下,七坊村属捐款较好的村之一 。
(理事会宣传组)
【来信摘登】
我们王氏均德园自开工建设以来,许多外地梓叔都非常关心建园情况,不少广东、江西等地的宗亲驱车来武平祖地建园现场参观指导,一些外省梓叔来函和发来短信,给我们送来诚挚的祝福,我们均德园理事会深表谢意。现摘登部分外地宗亲来信,供各地梓叔互飨。
鼓舞人心的初捷效果
武平县王氏均德园理事会领导:
从你们寄来的简报中,我们蕉岭的梓叔喜闻我祖均德公纪念园的筹建工作,在你们顾问、会长、常务理事等宗亲的共同努力下,从筹划、协调、选址、报批、宣传发动、筹款到具体的规划建设等各项工作,花费了大量心血,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付出了不可想象的辛劳,换来了宣传发动声势浩大,筹谋协调工作之慎密,各项筹建工作之迅速等,有着鼓舞人心的初捷效果。这是你们在继完成桑梓坑“王氏家庙”修缮和编写太原堂武平王氏族谱两项光炳王家千秋大事之后的又一丰功伟业建设的良好开端。我们晚辈深感骄傲和由衷的敬佩!在此,请允许我转达蕉岭王氏梓叔,真切地祈祝你们龙年得到祖上更多的庇佑,人人身体健壮,个个顺心如意!发挥出王家“敬祖爱宗,人人想干大事,干得成大事,馈报社会,造福子孙”的优良品质,早日完成王氏宗亲的夙愿,圆满完成均德公纪念园的建设工程!
根据广东省蕉岭县九生梓叔来信摘录
【施工动态】
左:宗祠外貌 右:宗祠内景
在施工管理人员组织安排和施工班组的努力下,均德园中的“王氏宗祠”(均德公祠)屋面已全部装修完毕。祠内已完成了墙体粉刷、墙裙贴瓷板、水、电、电风扇等安装。祠堂八条独立柱用大理石包面装修及堂联刻字。王氏宗祠石大门已安装好;大门前五个石台阶进行了条石砌体,一对石狮已安放好。宗祠门前的养生塘(饮马池)面积为152平方米,深度1.2米已经浇灌,现可以蓄水,均德园通往环城路的路基和排水管道 铺设基本完成。
下一步的施工重点:一要进行养生塘(饮马池)前面、右侧挡土墙和台阶石砌体;二要完成祠堂地板贴大理石和祠堂外左、右、后墙贴墙裙;三要进行祠堂右侧建资料室和厨房、餐厅等配套设施施工;四要进行祠堂前地板夯实、垫层和贴大理石。
(施工组供稿)
授予王镇昌等五位梓叔为名誉副会长
根据武平王氏均德园理事会《致武平王氏均德公裔孙的一封信》规定,授予王镇昌、王仰坤、王启贵、王昌元、王仁高等五位梓叔为名誉副会长。
武平县王氏均德园理事会
七月以来各地梓叔到武平参观“均德园”
7月14日龙岩市总工会王云龙常务副主席、龙岩市政协委员工作室王俊主任和在岩工作的山东梓叔一行五人来武平王氏“均德园”工地参观。7月20日上午,清流县长校镇茜坑村万四郎公裔孙王建光、王春旺、王绍水、王绍祥、王东仁等十二位梓叔组成参访团前来“均德园”参观。8月11日上午,江西寻乌县澄江镇王屋村王月元、王建平梓叔,不顾路途遥远,骑摩托车来武平参观“均德园”;下午,寻乌县长宁镇王金亮梓叔夫妇驱车到武平“均德园”建设工地参观。8月12日上午,上杭县才溪镇王仁高、王昌元、王裕宾等八位梓叔前来武平参观王氏“均德园”。
各地梓叔在参观均德园中,有的拍摄施工场景和园址环境以及初具规模的“王氏宗祠”(均德公祠);有的谈笑风生,心怀喜悦连声称赞;有的当场捐款献出尊祖敬宗的爱心和对“均德园”建设的热心。如上杭县才溪镇的王昌元梓叔当场捐款10000元,上杭县才溪镇中兴村王仁高梓叔捐款10000元、王如铭梓叔捐款1000元。梓叔们说,通过参观,亲眼目睹“均德园”建设规模大、花钱多,我们一定要认真宣传,发动族人捐资出力,把“均德园”建好。
(理事会宣传组)
上杭县才溪镇梓叔与理事会成员合影

最新推荐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
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大的节日里,酒肯定不可或缺。这不,离春节 [详细内容]
- ·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了过年的主题
- · 图解:春节到来,福利应该怎么发?
- ·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春节里细品文化的佳酿
- · 本网总编深入市县向有关企业社团拜年
- · 习近平给“王杰班”全体战士回信 勉励他们
- · 南京,一座有趣的城市。
- · 什么是“绝日”?为何农村老人说,今年二十
- · 人生,多做这“四善”,终会善有善报!
- · 六种错误锻炼加速衰老
- · 过年入寺拜佛烧香,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