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堂铭 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无为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巳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是以之。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
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译文:
天道是可以料定其必然的吗?但是贤能的人未必然获得高位,仁德的人也未必然能够长寿。天道是不可以认为其必然的吗?但是仁德的人必然有鼎盛的后代。这两点将怎样折衷于一起呢?我听那申包胥说过:“人的意志坚定者能够胜天,但是天的决定也能够胜过人。”世间的讲论天道的,都不等待天道在起了决定作用之后而来要求它,就以为天道是茫茫无知的了。因此,行善就懈怠了,作恶的就更加放肆起来。盗跖的长寿,孔子、颜渊的困厄,这些都是天道的决定作用尚未显示的情况啊。例如松柏树生长在山林之中,刚出苗时,会被困于蓬蒿的压抑遮蔽,被牛羊所糟践,可是到长成以后,却能贯通四季,经历上千年而长青不改的,这就是天道所决定的嘛。善恶的报应在于其子孙,这是天道早已确定了的呢。我根据平生所见所闻来考察验证,天道的可以料定其必然则是非常清楚的啊。
皇朝的将要兴起,必然有累世积德的人臣,施予人世的很多但却不享有其报酬,然后他的子孙才能和用文治来守成的太平君主共同享有天下的幸福。已故部兵侍郎晋国王公,闻名于后汉、后周之际,连续服事于我朝的太祖和太宗,能文能武,又忠又孝,天下人士都盼望他出任宰相;但是晋公终于因性情正直不容于时。听说曾经种植了三棵槐树于庭院,他说是:“我的子孙必定会有当上三公的。”后来,他的公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当宰相辅佐真宗皇帝与景德,祥符年间的朝廷清明,天下无事的时期。享受福禄荣誉达十八年之久。就拿现今情况来看,把东西寄存于他人,即使第二天去取,是否拿到手还不一定哩,然而晋公修德于自身,要求酬报于天道,并且相信必然于数十年以后实现,结果就和拿着契约文书一样,一伸手就交付了。我以此而知道天道果然是可以料定其必然的呢。
我没能赶上见到魏公,可是见过他的公子懿敏公。懿敏公是以敢于直谏的作风奉仕仁宗皇帝的,人为侍从出为将帅共有三十多年,但是职位不足以和其德行相副。天将要重新使王家兴盛吗?为什么他家有这么多的贤德子孙啊!世上有拿晋公和唐朝李栖筠来比较的,他俩的雄才和正直气概,真是不相上下的,而且栖筠的儿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的功名富贵,大致和王家相等,但是李家的忠厚仁恕,却不及魏公父子了。由此看来王家的福气,还是无穷无尽的哩!
懿敏公的公子王巩和我交游,喜好道德又有学问,以此继承他的家风。我因此记述如上。铭云:
哦,多么美好啊!魏公的勋业,和槐树一起萌生;辛勤地种植培养,必然在后代有成。既任真宗宰相,四方宛如磨刀石那样的平。退朝回家看望,槐树的绿荫遮满了庭院。
我们平常百姓,早晨不作晚上的算计,只看一时来谋求利益,还有什么心思把积德来考虑?只巴望着侥幸得手,弄个不种而获的待遇。如果没有积德的君子,国家怎么能够建立?
皇城的东面,是晋公建立的房屋,郁郁苍苍长着三棵槐树,这就是积德的凭据。哦,多么美好啊!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巳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是以之。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
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译文:
天道是可以料定其必然的吗?但是贤能的人未必然获得高位,仁德的人也未必然能够长寿。天道是不可以认为其必然的吗?但是仁德的人必然有鼎盛的后代。这两点将怎样折衷于一起呢?我听那申包胥说过:“人的意志坚定者能够胜天,但是天的决定也能够胜过人。”世间的讲论天道的,都不等待天道在起了决定作用之后而来要求它,就以为天道是茫茫无知的了。因此,行善就懈怠了,作恶的就更加放肆起来。盗跖的长寿,孔子、颜渊的困厄,这些都是天道的决定作用尚未显示的情况啊。例如松柏树生长在山林之中,刚出苗时,会被困于蓬蒿的压抑遮蔽,被牛羊所糟践,可是到长成以后,却能贯通四季,经历上千年而长青不改的,这就是天道所决定的嘛。善恶的报应在于其子孙,这是天道早已确定了的呢。我根据平生所见所闻来考察验证,天道的可以料定其必然则是非常清楚的啊。
皇朝的将要兴起,必然有累世积德的人臣,施予人世的很多但却不享有其报酬,然后他的子孙才能和用文治来守成的太平君主共同享有天下的幸福。已故部兵侍郎晋国王公,闻名于后汉、后周之际,连续服事于我朝的太祖和太宗,能文能武,又忠又孝,天下人士都盼望他出任宰相;但是晋公终于因性情正直不容于时。听说曾经种植了三棵槐树于庭院,他说是:“我的子孙必定会有当上三公的。”后来,他的公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当宰相辅佐真宗皇帝与景德,祥符年间的朝廷清明,天下无事的时期。享受福禄荣誉达十八年之久。就拿现今情况来看,把东西寄存于他人,即使第二天去取,是否拿到手还不一定哩,然而晋公修德于自身,要求酬报于天道,并且相信必然于数十年以后实现,结果就和拿着契约文书一样,一伸手就交付了。我以此而知道天道果然是可以料定其必然的呢。
我没能赶上见到魏公,可是见过他的公子懿敏公。懿敏公是以敢于直谏的作风奉仕仁宗皇帝的,人为侍从出为将帅共有三十多年,但是职位不足以和其德行相副。天将要重新使王家兴盛吗?为什么他家有这么多的贤德子孙啊!世上有拿晋公和唐朝李栖筠来比较的,他俩的雄才和正直气概,真是不相上下的,而且栖筠的儿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的功名富贵,大致和王家相等,但是李家的忠厚仁恕,却不及魏公父子了。由此看来王家的福气,还是无穷无尽的哩!
懿敏公的公子王巩和我交游,喜好道德又有学问,以此继承他的家风。我因此记述如上。铭云:
哦,多么美好啊!魏公的勋业,和槐树一起萌生;辛勤地种植培养,必然在后代有成。既任真宗宰相,四方宛如磨刀石那样的平。退朝回家看望,槐树的绿荫遮满了庭院。
我们平常百姓,早晨不作晚上的算计,只看一时来谋求利益,还有什么心思把积德来考虑?只巴望着侥幸得手,弄个不种而获的待遇。如果没有积德的君子,国家怎么能够建立?
皇城的东面,是晋公建立的房屋,郁郁苍苍长着三棵槐树,这就是积德的凭据。哦,多么美好啊!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