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道德箴言录·戒贪守节

2014-03-21 10:51:23来源:道德箴言录 殷诚安

打印 字号: T|T
▲金玉满堂,莫之有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五色令人日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   
▲知止可以不殆。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孰能损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
▲君子之交谈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德行而不名处。
▲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
▲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狠: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矜。此四患也。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
            ——《南华经》
  ▲水之性真清,而土汩之;人之性安静,而嗜欲乱之。
  ▲是敞神者智之渊也,渊清者智明也。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则心平矣。
  ▲夫鉴明者,尘垢弗能。神清者,嗜欲弗能乱。
  ▲君人之道,处静以修身,俭约以率下,静则下不扰矣,俭则民不怨矣。
  ▲嗜欲者,心之累也。
  ▲夫之子所以不能终其寿命,而中道矢予刑戮者,何也?以其生生之厚。夫唯无以生为者,则所以修得生也。
  ▲衰世则不然,一日而有天下之富,处人主之势,则竭百姓之力,以奉耳目之欲,志专在宫室台榭,陂池苑囿,猛兽熊罴,玩好珍怪,是故贫民糟糠不接于口,而虎狼、熊罴默刍豢。百姓短竭不完,而宫室衣锦绣。人主急兹无用之功,百姓黎民憔悴于天下。是故使天下不安其性。
  ▲贪饕多欲之人,漠迷于势利,慕于名位,冀以过人之智,植于高世则精神日以耗而弥远,久淫而不还。闭中距, 则神无由入矣。
  ▲故神越者其言华,德荡者其行伪。
            ——《淮南子》
  ▲生无一日之欢,死有万世之名。
           ——《冲虚经》
  ▲节乎己者,贪心不生。
          ——《文中子》
  ▲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身。
  ▲然乐极则哀集,至盈必有亏。
  ▲岂况仙人,殊趣异路,以富贵为不幸,以荣华为秽污,以厚玩为尘壤。
  ▲且常人之所爱,乃上士之所憎;庸俗之所贵,乃至人之所贱也。
  ▲俗人贪荣好利,汲汲名利,以己之心,远忖昔人。
        ——《抱朴子》
  ▲非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
        ——《文子》
  ▲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孝经》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
  ▲见善则过,有过则改。
                ——《易经》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不贪为宝。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
              ——《韩非子》
   ▲不祥在于恶闻己过。
                 ——《慰缭子》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我所在。
   ▲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
                 ——《汉书》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盈满,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雍蔽,则思虚心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所怒而滥刑。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太上感应篇》
    ▲世上所凑银钱,皆从辛苦节俭来,正好留做诸利人利物等事。奈有市井利徒,不是肥己,即是虚浮大众,银钱耗散,全无实在利益,此等罪孽,最干神怒!
    ▲今之富人,不外鄙啬、奢华两种,一是积财不散,犯造物之忌;二是将财浪费,受一世之穷。然此俱置弗论,独恨其克扣租户、欺压贫民,以致贫困愈众,仇怨者益多。
              ——(《吕祖说三世因果经》
    ▲仙人日:罪莫大于淫,祸莫大于贪,咎莫大于谗。此三者,祸之本,小则危身,大则危家。
             ——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志不贪故所欲皆顺,心易足故所愿必从,以不异求,故无难得也。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
    ▲老君日:戒盗者,一钱以上,有主无主,非己之物,皆不妄取。
    ▲老君日:戒淫者,非夫妇,若出家人,不妻不娶,若男若女皆不是犯。夫妻虽非犯戒,过亦为淫犯。
             ——《太上老君戒经》
    ▲美丽之华不以滑性,哀乐之感不以乱神。处于止足之泉,立于无害之岸,此全性这道者也。
            ——《去笈七签》
    ▲为学养心,患在不由直道去利欲,由直道任至诚,则无所不通。天地之道直而已,当以直求之,若用智数,由径以求之,是屈天地,而循人欲也。   
           ——宋·邵尧夫Ⅸ皇极经·世卷十二下》
  ▲性明灾祸少,心迷苦恼彰;镜磨除染垢,玉琢自生光。
         ——《冥京十殿消愆灭罪真经》
  ▲性一纵则积甚岳山,心一悔则释如冰雪。
        ——《玉皇宝忏》
  ▲恶毒之人,鬼眼鬼心。多计巧言,哄瞒痴愚,蠢子何知?剖他肉,不念他贫,只念己富,肥家润身。使心用心,反累己身。心根结成,罪根难灭。贪财利己,天雷霹雳、瘟气流传,缠害身体,冤愆相,及子孙。
         ——《三官经》
  ▲凡为道友欲相寻,
  不用浮财礼数钦。
  俗物光辉难买道,
  人情拘束易劳心。
  疏慵寡学文章浅,
  淡泊幽居岁月新。
  格外闲愁都绝想。
  云中来听一高吟。
         ——邱处机《(赠刘解元》
  ▲青天莫起浮云障,
  云起青天遮万象。
  万象森罗镇百邪,
  光明不显邪魔旺。
  我初开廓天地清,
  万户千门歌太平。
  有时一片黑云起,
  九窍百骸俱不宁。
  是以长教慧风烈,
  三界十方飘荡彻。
  云散虚空体自真,
  自然现出家家月。
  ▲纵横自在无拘束,心不贪荣身不辱。
         ——邱处机《青天歌》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风俗不淳俭,则财用无丰足。
         ——林。林逋处士(《省心录》
▲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奢者心常贪,俭者心常富。
         ——《慎子》
  ▲荣华东流长,万事皆波澜。
  ▲达也不足富,穷也不足悲。
        ——唐·李白诗句
  ▲进不登龙门,退不求名位。无以消白日,常作巍峨醉。
         ——隋·道士扈谦诗
  ▲败于不当败则声名受辱;得于不当得则隐患丛生。
  ▲士君子之涉世,于人应喜怒分明,喜怒分明则能与朋友肝胆相照;于物应注重爱憎,爱憎注重则应对万物均有操守。
  ▲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与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争气。
  ▲百行孝为无,论心不论迹,论迹世间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终古无完人。
  ▲人偶有所得于分之处,必不能复力于分之内,其得失常相敌,而用之也必侈,侈于用而不力,则立尽之术也。原其始,则无分之得,为之祸也。
  ▲非理外至,如洪涛到海,当砥柱屹立,勿作随波逐流;妄念内兴,如狎朋诱饮,当严襟拒之,莫纵点滴之欲。
  ▲立志要做一个好人,有谁阻我?其阻之者,我自己也。
  ▲吃饭不做事事,倚赖人为生活,禽兽不若也。为吃饭不做事者,如禽兽以爪牙觅食,而其以知识、劳力觅食,虽觅食方法不同,而其觅食之则一,故为禽兽类也。只有为做事而吃饭者,具有人格,出于禽兽之上,始得谓之人。
  ▲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矣。祖德荫惠,友朋援助,亦为有限。君子处世,贵自力图强,不止图活己,更欲流泽广德,尤须自力也。
  ▲处世不能无谤,闻人毁己而怒,则誉己者至矣。己之过,久不自知,则祸莫大焉。士君子闻毁不怒,谤之无实者,付之勿辩可矣;谤之有因者,非自修弗能止。
  ▲货财与学问,人之所积也;功名与道德,人之所求也;妻儿与父母,人之所爱也;爵位与国家,人之所保也。而当关键之际,舍货财而积学问,舍功名而求道德,舍妻儿而全父母,舍爵位而保国家,一念之转,俗情顿脱,超凡人圣。
          ——明·归终居士《意气谱》
  ▲夫粒米文钱,俱皆有所关系,乃世人之膏脂,农夫之血汗。非用心以难消,岂无功而可受?
  ▲即天神有过,则谪其位;地祗有过,则降其职;神仙有过,则堕其尘;鬼崇有过,则灭其迹;君王有过,则失其国;臣僚有过,则加其刑;士人有过,则削其名;庶人有过,则掠其福。一切过恶,各有所归,何况尔等作孽者,岂无报应乎!
         ——元·丘处机《垂训文》
  ▲荣华宴乐,不如超然而守静;当春登台,不如安闲而有素;非义得财,不如贫穷丽自乐。
         ——元。郝大通《太古集》
  ▲胜如己者学之,不如己者教之。人丐己者,福也;己亏人者,祸也。言过行者,虚也;行胜言者,实也。
        ——《盘山语录》
▲心正则无恶孽,意诚哪有灾殃?
        ——《玄门功课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