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箴言录·忠君孝亲
▲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
▲夫事其亲者,不择地安之,孝之至也。
▲人立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其用于人理也,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谀其君,臣、子之盛也。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臣。
▲君先而臣从,父先而子从,兄无而弟从,长先而少从。
▲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①忧而曾参悲。
——《南华经》
①孝巳,殷高宗子,遭后母虐待,忧苦而死。下文“曾参”,孔子弟子,至孝,却常遭父母毒打,近于死地。
▲子之死父也,臣之死君也,世有行之者矣。
▲故君之于臣也,能死生之,不能使为苟简易;父之于子也,能发起之,不能使无忧寻。故义胜君,仁胜父,则君尊而臣忠,父慈而子孝。
▲古者圣人在上,攻教平仁爱洽,上下同心,君臣辑睦,衣食有余,家给人足,父慈子孝,兄良弟顺,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天下和洽,人得其愿。
▲古者上求薄而民用给。君施其德,臣尽其忠;父行其慈,子竭其孝,各致其爱,而无憾恨其间。
▲孝子父母,悌于兄嫂,信于朋友,不得上令而可得为也。
▲故事亲有道,而爱为务。
▲祭祀恩亲,不求福;飨宾修敬,不思德,唯弗求者能有之。
——《淮南子》
▲人生一子,而父母常得其乐而不饥寒者,是贤孝之子,其余悉备数也。
▲行孝之人,思成其功,功著太上。
▲天遣善神常随护,是孝所致也。
▲孝善之人,人亦不侵之也;侵孝善人,天为治之。
▲孝善之人,人自从崇之,亦不犯克人。
▲父母有疾,占相①,能尽力竭精,有以救之;知而不救,天将大罚。
①占相,诊断。
▲不孝,则不能尽力养其亲;弟子不顾,则不能尽力修明其师道;臣不忠,则不能尽力其敬事其君。为此三行而不善,罪名不可除也。天地憎之,鬼神害之,人共恶之,死尚有余责于地下,名为三行不顺善之子也。
——《太平经》
▲大抵忠也者,人臣之大节;孝也者,人子之本事。使为臣而皆不忠,则为君者,复何望于臣?为子而皆不孝,则为父者,复何望于子?
▲然则至忠至孝,其与度世,岂不捷疾否!
▲赞日:非忠无君,非孝无亲,舍是二者,兽而不人。
——李昌龄《太上感应篇注))
▲太上教人修道,只是修身,身外无道。孝悌忠信,便是道也。玄门更无别,即此为是。登仙证果,率由乎此。人能尽得子、臣、弟、友之道,天宫虚位以待。
——《唱道真言》
▲忠信错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用私,所以能人而复出者,以此也。
——《冲虚至德真经》
▲尔时祖师告众日:今人高官显爵,位列朝廷,上耀祖宗,下荣妻子,愚人皆以为命运所致,正不知其前世能尊孝道,故今世受享若是。益修积之途虽广,终当以孝为先也。
▲尔时,众弟子等进日:凡前世有不孝者,来世受报何如?祖师告日:前世不孝,即有儿孙忤逆之报,原不诶诸来世也。然究之转生来世,亦仍受忤逆之报,莫能脱逃,此等前因愚人,皆未深知。
——((吕祖说三世因果经》
▲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尝见世人有事亲不务诚笃,乃以声音笑貌缪为恭敬者,其不为天地鬼神所诛则幸矣,况望其世世笃孝,而门户昌隆者乎?苟能如此,则知此而往,应与物接,皆不可不诚。有识君子,试以诚与不诚者,较其久远,效验孰多。
——宋‘袁采《袁氏世范》
▲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忠主孝亲,敬兄信友。
▲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眭。
——《文昌帝君阴骂文》
▲仙经万卷,忠孝为先;天上人间,方便第一。
▲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淫为诸恶首,孝乃百行源。
——《关圣帝君正心录》
▲孝悌忠信认得真,乃希圣希贤地位:
酒色财气看得破,即学仙学佛根基。
——《宋.范文正公语》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氍千字文》
▲夫孝,德之基也,忠之门也,天之心也,地之程也,人之本也。
▲夫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怀抱而冀其步履,步履而冀其成立;疾则思其愈,长则思其贤,贱则思其贵,贫则思其富;为之顾复,为之提携,为之饮食,为之衣冠,为之择师,为之娶妻,为之立产,为之欣喜,为之恐惧。人生不满百,而一生心血,半世经营,止为子孙用尽。以是知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而人间有不顺从之子孙。
▲遇分而薄其亲,非孝也;违分以悦其亲,亦非孝也。尽己之分,行孝之事,是孝无已。
——(《吕祖全书·孝诰》
▲所谓忠者,诚一无欺,尽心竭力,敬事后食:坐镇朝端,大节不挠,小行必谨。至于临难死义,不事二君,乃天地大道,人生至性。
——(《吕祖全书·忠诰》
▲每见世之人,学佛学仙,发心发愿,苦加修行,一念之不忠孝,仙佛即时弃绝,妄发其功。盖古今无不忠孝之神仙。
——(《吕租全书。忠孝诰总论》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白天子至于庶人,孝无始终,而患不之者,未之有也。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五行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
——《孝经》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晋·阮籍《咏怀》
▲垂念我等众生,有相托生父母,怀胎十月,乳哺三年,辛苦百千,殷勤寸念,怜我父母,日渐衰朽。我今持念平等,悉灭险峻贪嗔,礼帝为师,祈恩报本,愿我现在父母,福寿增延,过去宗祖,早得超升。
——《(晚课·报恩诰》
▲赖二亲之鞠育始得成人,顾影形知恩深,愧不及反哺之乌;念罔极思图报,恨不若跪乳之羊。
▲育儿女以长成,致精神之衰耗:头低背曲,耳聋眼花。风烛暮年,犹深舐犊之爱;魂神离合,未忘育子之勤。一体分形,三生常恋。舒广长舌,演不尽父母劬劳;穷亿劫期,说不尽椿萱爱育。
——《玄武灵真报恩法忏》
▲敬师孝养父母,切以归心曰敬,谦和曰让,竭力顺父母颜色曰孝,生则备服食,死则奉祭祀曰养。
——《(青玄济炼-铁须施食》
▲至于我身出于父母,应该竭力尽心孝养父母,不足为奇的。你本份内该尽的,不可不做。
——清·王常月《龙门心法》
▲吾闻为高士于天下者,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身, 然后可以为高士于天下。
——程《墨子·兼爱下》
▲夫事其亲者,不择地安之,孝之至也。
▲人立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其用于人理也,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谀其君,臣、子之盛也。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臣。
▲君先而臣从,父先而子从,兄无而弟从,长先而少从。
▲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①忧而曾参悲。
——《南华经》
①孝巳,殷高宗子,遭后母虐待,忧苦而死。下文“曾参”,孔子弟子,至孝,却常遭父母毒打,近于死地。
▲子之死父也,臣之死君也,世有行之者矣。
▲故君之于臣也,能死生之,不能使为苟简易;父之于子也,能发起之,不能使无忧寻。故义胜君,仁胜父,则君尊而臣忠,父慈而子孝。
▲古者圣人在上,攻教平仁爱洽,上下同心,君臣辑睦,衣食有余,家给人足,父慈子孝,兄良弟顺,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天下和洽,人得其愿。
▲古者上求薄而民用给。君施其德,臣尽其忠;父行其慈,子竭其孝,各致其爱,而无憾恨其间。
▲孝子父母,悌于兄嫂,信于朋友,不得上令而可得为也。
▲故事亲有道,而爱为务。
▲祭祀恩亲,不求福;飨宾修敬,不思德,唯弗求者能有之。
——《淮南子》
▲人生一子,而父母常得其乐而不饥寒者,是贤孝之子,其余悉备数也。
▲行孝之人,思成其功,功著太上。
▲天遣善神常随护,是孝所致也。
▲孝善之人,人亦不侵之也;侵孝善人,天为治之。
▲孝善之人,人自从崇之,亦不犯克人。
▲父母有疾,占相①,能尽力竭精,有以救之;知而不救,天将大罚。
①占相,诊断。
▲不孝,则不能尽力养其亲;弟子不顾,则不能尽力修明其师道;臣不忠,则不能尽力其敬事其君。为此三行而不善,罪名不可除也。天地憎之,鬼神害之,人共恶之,死尚有余责于地下,名为三行不顺善之子也。
——《太平经》
▲大抵忠也者,人臣之大节;孝也者,人子之本事。使为臣而皆不忠,则为君者,复何望于臣?为子而皆不孝,则为父者,复何望于子?
▲然则至忠至孝,其与度世,岂不捷疾否!
▲赞日:非忠无君,非孝无亲,舍是二者,兽而不人。
——李昌龄《太上感应篇注))
▲太上教人修道,只是修身,身外无道。孝悌忠信,便是道也。玄门更无别,即此为是。登仙证果,率由乎此。人能尽得子、臣、弟、友之道,天宫虚位以待。
——《唱道真言》
▲忠信错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用私,所以能人而复出者,以此也。
——《冲虚至德真经》
▲尔时祖师告众日:今人高官显爵,位列朝廷,上耀祖宗,下荣妻子,愚人皆以为命运所致,正不知其前世能尊孝道,故今世受享若是。益修积之途虽广,终当以孝为先也。
▲尔时,众弟子等进日:凡前世有不孝者,来世受报何如?祖师告日:前世不孝,即有儿孙忤逆之报,原不诶诸来世也。然究之转生来世,亦仍受忤逆之报,莫能脱逃,此等前因愚人,皆未深知。
——((吕祖说三世因果经》
▲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尝见世人有事亲不务诚笃,乃以声音笑貌缪为恭敬者,其不为天地鬼神所诛则幸矣,况望其世世笃孝,而门户昌隆者乎?苟能如此,则知此而往,应与物接,皆不可不诚。有识君子,试以诚与不诚者,较其久远,效验孰多。
——宋‘袁采《袁氏世范》
▲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忠主孝亲,敬兄信友。
▲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眭。
——《文昌帝君阴骂文》
▲仙经万卷,忠孝为先;天上人间,方便第一。
▲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淫为诸恶首,孝乃百行源。
——《关圣帝君正心录》
▲孝悌忠信认得真,乃希圣希贤地位:
酒色财气看得破,即学仙学佛根基。
——《宋.范文正公语》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氍千字文》
▲夫孝,德之基也,忠之门也,天之心也,地之程也,人之本也。
▲夫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怀抱而冀其步履,步履而冀其成立;疾则思其愈,长则思其贤,贱则思其贵,贫则思其富;为之顾复,为之提携,为之饮食,为之衣冠,为之择师,为之娶妻,为之立产,为之欣喜,为之恐惧。人生不满百,而一生心血,半世经营,止为子孙用尽。以是知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而人间有不顺从之子孙。
▲遇分而薄其亲,非孝也;违分以悦其亲,亦非孝也。尽己之分,行孝之事,是孝无已。
——(《吕祖全书·孝诰》
▲所谓忠者,诚一无欺,尽心竭力,敬事后食:坐镇朝端,大节不挠,小行必谨。至于临难死义,不事二君,乃天地大道,人生至性。
——(《吕祖全书·忠诰》
▲每见世之人,学佛学仙,发心发愿,苦加修行,一念之不忠孝,仙佛即时弃绝,妄发其功。盖古今无不忠孝之神仙。
——(《吕租全书。忠孝诰总论》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白天子至于庶人,孝无始终,而患不之者,未之有也。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五行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
——《孝经》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晋·阮籍《咏怀》
▲垂念我等众生,有相托生父母,怀胎十月,乳哺三年,辛苦百千,殷勤寸念,怜我父母,日渐衰朽。我今持念平等,悉灭险峻贪嗔,礼帝为师,祈恩报本,愿我现在父母,福寿增延,过去宗祖,早得超升。
——《(晚课·报恩诰》
▲赖二亲之鞠育始得成人,顾影形知恩深,愧不及反哺之乌;念罔极思图报,恨不若跪乳之羊。
▲育儿女以长成,致精神之衰耗:头低背曲,耳聋眼花。风烛暮年,犹深舐犊之爱;魂神离合,未忘育子之勤。一体分形,三生常恋。舒广长舌,演不尽父母劬劳;穷亿劫期,说不尽椿萱爱育。
——《玄武灵真报恩法忏》
▲敬师孝养父母,切以归心曰敬,谦和曰让,竭力顺父母颜色曰孝,生则备服食,死则奉祭祀曰养。
——《(青玄济炼-铁须施食》
▲至于我身出于父母,应该竭力尽心孝养父母,不足为奇的。你本份内该尽的,不可不做。
——清·王常月《龙门心法》
▲吾闻为高士于天下者,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身, 然后可以为高士于天下。
——程《墨子·兼爱下》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