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道德箴言录·保护生态

2014-03-22 14:54:28来源:道德箴言录 殷诚安

打印 字号: T|T
    (人与自然)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
    ▲不知常,妄作,凶。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墨之令而自均。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无狎其所居,无压其所生。
          ——《道德经》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旺,不喜也。
    ▲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鱼相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南华经》
    ▲今吾心无逆顺者也,则鸟兽之视吾,犹其侪也。故游吾园者,不思高林旷泽;寝吾庭者,不愿深山幽谷,理使然也。
    ▲禽兽之智,有自然人与人童①者,其齐欲摄生,亦不假智于人也;牝牡相遇,母子相亲;避平依险,违寒就温;居则有群,行则有列;小者居内,壮者居外;饮则相携,食则鸣群。太古之时,则与人同处,与人并行;帝王之时,始惊骇散乱矣;逮于末世,隐伏逃窜,以避患害。
         ——《冲虚至德真经》
  ①人童,人数
  ▲人怀仁心,不复轻贼伤万物,则天为其大悦,地为其大喜。
  ▲日惜年命,恐不得寿,见长命之人问之,言:  “有忠孝,不失天地之心意,助四时生,助五行成,不敢毁当生之物。”
  ▲广哀不伤,如天之行,最善。
  ▲夫天道恶杀而好生,蠕动之属皆有知,无轻杀伤而用之也。
  ▲故万物芸芸,命系天,根在地,用而安之者在入。得天意者寿,失天意者亡,凡物与天地为常,人为其王,为人王长者,不可不审且祥也。
  ▲尚化如此,则天下皆好生恶杀,安得有无道者哉?
  ▲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
       ——《太平经》
  ▲鸟不干防者,虽近弗射。
  ▲呴谕覆育,万物群生。
  ▲足支行喙息,蝇飞蠕动,待而后生,莫之知德。
  ▲万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大包群生百无好憎。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逸我以老,休我以死。
  ▲引阂万物,群美萌生。
  ▲是故天不发其阴,则万物不生;地不发其阳,则万物不成。
  ▲凡人民禽兽,万物贞虫,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飞或走,莫知其情。
  ▲由此观之,生,尊于天下也。
  ▲夫牧民者,犹畜禽兽也,不塞其囿垣,使有野心,系绊其足,以禁其动,而欲修生寿终,岂可得乎?
  ▲距冬至四十六日,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扬,阴阳储与,呼吸浸潭,包裹风俗,斟酌万殊,旁薄众宜,以相呕附酝酿,而成育群生。
  ▲夫疾风而波兴,林茂而鸟集,相生之气也。
  ▲是故人主好鸷鸟猛兽,珍怪奇物,狡躁康荒,不爱民力,驰骋田猎,出入不时,如此则百官国乱,事勤财匮,万民愁苦,生业不修矣。
  ▲是故石上不生五谷,秃山不游麋鹿,无所阴蔽隐也。
  ▲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劳。
  ▲鸟飞反乡,兔走归窟,狐死首丘,寒将翔水,各哀其所生。
  ▲再生者不获,华大旱者不胥时落。
  ▲人皆务于救患之备,而莫能知使患无生。
  ▲今不务使患无生,患生而救之,虽有圣知,弗能为谋耳。
  ▲祸生于袒而捕鱼。
  ▲夫大生小,多生少,天之道也。故丘阜不能生云雨;荥水不能生鱼鳖者,小也。
  ▲夫道,有形者皆生,其为亲亦戚矣。
            ——((淮南子》
  ▲仙法欲令爱逮蠢蠕,不害含气,而人君有赫斯之怒,芟夷之诛。黄钺一挥,齐斧暂授,则伏尸千里,流血滂沱,斩断之刑,不绝于市。仙法欲止绝臭腥,休粮清肠,而人君烹肥宰腯,屠割群生。
           ——《抱朴子·论仙》
  ▲只德累功,慈心于物。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太上感应篇》
 ▲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
 ▲勿登山而网禽兽,勿临水而毒鱼虾。
            ——《文昌帝君阴骘文》
 ▲毁伤物命,杀害众生。福尽寿终,当受斯苦。
            ——《解冤拔罪妙经》
 ▲慈悲恻隐,泽及昆虫,至于草木,不可伤残。悯人凶,恤人苦,放生戒杀。舍大慈悲,行方便心,胜如斋戒。
 ▲一切物命,蠢茧含灵,惜命勿伤,慈悯天生。
          ——《吕祖全书·前八品仙经》
 ▲鸟兽得之,厥性以灵;昆虫得之,而全其命;草木得之,而遂其生;山川得之,而钟灵异;湖海得之,而储其神。
          ——《吕祖全书-清微三品仙经下卷》
 ▲今人长寿为何因,
 只为前世不杀生。
 鸡猪鹅鸭虽异类,
 尽知怕死与贪生。
 牛羊犬马虽畜物,
 临死悲哀不忍闻。
 鱼鳖虾蟹原非补,
 食之未必果肥人。
 不如饶它性命去,
 何苦一定食其身?
 今人若肯遵吾语,
 来生依旧享遐龄。
             ——吕祖说三世因果经
▲汝欲延生听我语,
凡事惺惺须求己。
如欲延生须放生,
此是循环真道理。
他若死时你救他,
汝若死时人救你。
          ——吕祖劝放生诗
▲若见大江,思念无量普注渊泽,身与我神无不包存;若见大山,思念无量普得障遏,身与我神栖托岩穴;若见树木,思念无量普无凋悴,身与我神郁成茂林;若见种植,思念无量普得滋长,身与我神与日成生;若见果林,思念无量普得成就,身与我神结实生根;若见飞鸟,思念无量普得空行,身与我神时生羽翮;若见禽兽,思念无量不生害心,身与我神隐学幽林。
        ——《太上玄一真人说妙通转神入定经》
  ▲众等自从无量劫来,至于今日,杀生毫  命不可胜记;或祀鬼神杀害众生,或割截其头。足,去皮毛,猛火煎煮,生分父母,断其胎孕,或故绝命根,令其磨灭,……或以毒杀、药杀、骂杀、自杀、教他杀,见闻随喜,如斯等杀,举手动意,残害无数。如是等罪,无量无边。
        ——《太上洞真玄门经》
  ▲富之为言者,乃皆备足也。天以凡物悉生出为富足,故上皇气出,万二千物俱生出,名为富足;中皇物小减,不能备足万二千物,故为小贫;下皇物复少于中皇,为大贫;无瑞应,善物不生,为极下贫。子欲知其大效,实比若田家,无有奇物珍宝,为贫家也。万物不能备足,为极下贫家。此天地之贫也。
    万二千物俱出,地养之不中伤,为地富;不而善养,令小伤,为地小贫:大伤,为地大贫;善物畏见,伤于地形,而不生至,为下极贫;无珍宝物,万物半伤,为大困贫也;悉伤,为虚空贫家,此以天为父,以地为母,此父母贫极,则子孙贫矣。
  ▲比若土地,良士其物善,天亦付归之;薄土其物恶,天亦付归之;不夺其材力所生长也。
  ▲天不肯雨,地不肯化生。
  ▲夫天乃不雨,地乃无所生物,天下之大凶咎也,何以为善哉?
  ▲日就浮华,因而愁苦,不竟天年复使后生趋走不止,山川为空竭。无气断绝,地气衰弱,生养万物不成,天灾变改,生民稍耗,奸伪复生,不急之物为害若此。而欲悦耳目之娱,而不悟深深巨害矣。
  ▲然,蚑行俱受天地阴阳统而生。
  ▲有羽毛鳞亦活,但裸虫亦生活。但有羽毛者,恒善可爱,御寒暑;有鳞者,恒御害,非必须而生也。
  ▲无故妄行,悉得死焉,此自然悬于天地法也。   
  ▲万物须雨而生,是其饮食也。
  ▲垂枝布叶,是其衣服也。其物多叶亦生,少叶亦生,是其质文也。故无时雨,则天下万物不生也,天下无一物,则大凶也,是一大急也。
  ▲夫地尚不欺人,种禾得禾,种麦得麦,其用功力多者,其稼善,何况天哉!今故天积怨下愚无知者,更相教轻事,为愚后生者日益剧,故生灾异变怪,非一也。
  ▲然,父教有度数时节,故天因四时而教生、养成,终始自有时也。夫恶人逆之,是为“子不顺其父”。天气失其改令,不得其心,天因大恶(wu)人,生灾异,以病害其子。比若家人;父怒制其子也。
  ▲天地之位,如入男女之别,其好恶皆同。天者养人命,地者养人形,今凡共贼害其父母。四时之炁,天之按行也,而人逆之,则贼害其父;以地为母,得衣食养育,不共爱利之,反贼害之。……时运未得通其天地之意,凡人为地无知,独不疾痛,而上感天,而人不得知之,故父灾变复起,母复怒,不养万物。父母俱怒,其子安得无灾乎?夫天地至慈,唯不孝大逆,天地不赦,可不忄亥哉!
  ▲今有大丈夫巨力之士,无不能制蚧虫者。一升蚧虫共蚀此人,乃病痛不得卧,剧者着床。今蛄虫蚤虱小小,积众多,共食人,益虫者能杀人,蚤虱同使人烦满,不得安坐,皆生疮耳。人之害天地,亦若是耳。
  ▲邪气止休,正气遂行;衰者消去,道德阳,天上急禁绝火烧山林丛木之乡。   
  ▲夫君父常念生,不乐杀者,凡物尽生。
  ▲是故上古帝王之任臣,常求慈仁,好长养万物与为治;中古半慈仁,物半伤;下古不详择臣而任之.故万物悉伤矣。
               ——《太平经》
  ▲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缘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也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   
  ▲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解兽之群,而鸟皆夜鸣;灾及草木,祸及止虫,噫!活人之过也!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百年之木,破为牺樽,其断在沟中。
  ▲夫得者困,可以为得乎?则鸠鹗之在于笼也,亦可以为得矣。
  ▲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
  ▲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力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日:“宁生而曳尾涂中”。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①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已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鰌鱼攸随行列而止,委虵也而处。彼唯人言
之恶闻,奚以夫譊譊为乎!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
           ——(《南华经》
    ①九韶,古乐名  ②成池,古乐曲名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唐·李白《上留田行》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日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绕池闲步看鱼游,
  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
  我来施食尔垂钩。
          ——唐·自居易《观游鱼》
  ▲藩篱小鸟何甚微,
  翩翩日夕空此飞。
  只缘六翮不自致,
  长似孤云无所依。
  少年挟弹遥相猜,
  遂使惊飞不复回。
 不辞奋翼离君去,
 唯怕金丸随后来。
         ——唐·刘长卿《小鸟篇》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宋·邵雍《惜生》
▲畜牲亦有母子情,
犬知护儿牛舐犊。
鸡为守雏身不离,
鳝因爱子常惴缩。
人贪滋味美口腹,
何苦拆开它眷属?
畜牲哀痛尽如人,
只差有泪不能哭。
         ——慧道人诗
▲养尔存心欲荐庖,
逢吾善念不为肴。
扁舟送在鲸波里,
会待三秋长六梢。
          ——元·邱处机《放雁·其一》
▲两两三三好弟兄,
秋来羽翼未能成。
放归碧海深沉处,
浩荡烟波快野情。
          ——元·邱处机《(放雁·其二》
▲有命尽贪生,无分人与畜。
最怕是杀烹,最苦是割肉。
擒执未施刀,魂惊气先窒。
喉断叫声绝,颠倒三起伏。
念此恻肺肝,何忍纵口腹。
        ——耐庵道人诗
▲挟弩急衣袜,入林群鸟号。
狗屠一挥鞭,众吠从之嚣。
因果苟无征,视斯亦已昭。
与其啖群生,宁我吞千刀。
▲一指纳沸汤,浑身惊欲裂。
一针刺己肉,遍体如刀刺。
鱼死向人哀,鸡死临刀泣。
哀泣各分明,听者自不识。
        ——明·陶周望诗
▲同生今世亦前缘,
同尽沧桑一梦间。
往事不堪回首问,
放生池畔忆前愆。
         ——元·赵孟钍�
▲家住夕阳江上村,
一湾流水绕柴门。
种来松树高于屋,
借来春禽养子孙。
         ——明·叶唐夫诗
▲四生六道,蠢动含灵,均沾恩泽,悉赖匡扶。
          ——清·王常月祖师《龙门心法》
▲我居西山时六年,
西山上有松孤然。
朝云霏微接关隘,
落雨浙沥交洞天。
天生此境为吾伴,
隔涧相陪远相看。
郁郁苍苍气色佳,
萧萧瑟瑟风声贯。
连枝合抱垂重阳,
寿命已经千载深。
如何今岁上春月,
平地忽遭斧樵侵?
斧声叮当响溪谷,
松烟惨淡愁山麓。
也知天意我将归,
故遣灵岩尔先覆。
景亡人散复何陈?
空山暗淡悲游人!
白鹤高飞失行止,
苍龙偃卧无精神。
       ——元·邱处机《陇山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