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一位“援非”医生的医者仁心
由山东省承派的第24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在2015年8月27日前往坦桑尼亚执行为期两年的国家援外医疗任务,其中包括4名烟台医生。如今,他们援助坦桑尼亚一年多了,先后救治病患2.1万人,得到坦桑尼亚各界人士的一致赞誉。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医疗队员在非洲生活的怎么样了?小毓通过与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喉科医生王强的交流,还原了“援非”医务人员的异国生活。
接下来,我们通过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喉科医生王强的口述,走进坦桑尼亚,近距离了解生活和工作在这里医护人员们的点点滴滴吧!
就这样,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喉科的王强大夫带着满腔的热情,踏上了他的坦桑之行。一下飞机,扑面而来的热浪,尘土飞扬的土路,以及在路边面露微笑的黑人朋友,让他瞬间有了确实到非洲的真实感了。
“当时我感觉是既新鲜又陌生,还有点亲切。”
“虽然院子里是种着一些菜,然后还有些花,但是草丛里也有蛇,屋里有跳蚤、蟑螂,蚊子就更别说了,传播疟疾的主要来源。晚上睡觉是满满路上车的噪音,还有乌鸦的叫声。每天早晨四点,就被穆斯林的念古兰经的声音吵醒,然后就睁着眼睛盯着天花板直到天亮。当然慢慢住习惯了以后,也就能在古兰经的伴随声中沉沉的睡去了。”
“坦桑尼亚作为靠近赤道的非洲国家,平时停水、停电,是司空见惯,但是因为赤道温度比较高,一旦停电,没法使用电扇、空调,也是比较煎熬的。一旦停水,可能就不能洗澡,不能洗衣服,确实非常不方便。”
“我自己就是在来到非洲大约不到一年的时间,感染了疟疾,开始是反复的腹泻,一天腹泻十几次,然后是发热,37度。后来检查是有疟疾,口服了抗疟剂药物,并没什么效果,还是反复低热。头痛、头晕,浑身无力,后来到诊所又静滴了青蒿琥酯,又静养了两个周,才慢慢的恢复了。”
王强大夫说,医疗队的队员们在非期间,很多人都感染过伤寒、疟疾等一些常见病。所以为了提高抵抗力,顺利完成任务,他们所有队员每天都会坚持跑步、做运动,锻炼身体。
“手术对医生来说是有患艾滋病的风险,所以大手术都是要穿围裙,甚至雨鞋,而且常规带两层的橡胶手套。曾经我妇产科医生的队友,不慎手术当中被缝针扎伤手,这个病人正巧是艾滋病患者。所以当时他的压力非常大,马上就是开始服逆转录药物,然后幸运的是,过了三个月复查,并没有患上艾滋病。”
“在这里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设备,而且几乎没有必要的检查和药物,还有耗材。所以有时候做手术,就没有必要的血液,所以手术就不能实行。有一次,有个患儿因为呼吸困难,气管切开,需要呼吸机维持呼吸,但是因为没有买到合适的能接呼吸机的带气囊的气管套管,造成了管务漏气,尽管我们全力抢救,但是患儿还是因为呼吸衰竭去世。让我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
王强(后排右三)和坦桑总理马贾力瓦,大使馆参赞苟浩东,医疗队长江永华,林笛省长等合影
虽然不能改变这种现状,但是所有人都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尽全力为患者解除痛苦。王强医生说,他们每天早晨六点上班,晚上五点下班,忙起来午饭都来不及吃,经常是两顿饭并成一顿。有时候累的回到驻地,连澡都来不及洗,倒头就睡下了。正是他们的努力付出,让他们得到了当地人的尊敬。中国医生在当地人的心目中是上帝派来的使者,给他们带来了健康和幸福。
“我感觉大多数的当地人,对我们中国医生特别的友好。因为我们开的车是政府牌照,那么见到开政府牌照车的中国人,就知道是中国医生。见到我们都会喊:“中国医生”,让我们心生暖意。”
王强大夫告诉记者,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的医生们,除了正常的门诊、手术,还要定期参加义诊。他们中坦医疗队的足迹踏遍坦桑尼亚的各个城市、村庄,为许许多多的非洲人民提供过医疗帮助。他们在坦期间做出的卓越贡献,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嘉奖。
再过八个月,第24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的援坦任务就要结束了。强烈的责任感,促使着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喉科的王强医生把所有的热情化作对坦桑尼亚人民的深情厚谊,全身心投入到为坦桑人民的健康服务中去。在余下的援坦任务中,王强表示将继续不辱祖国赋予他的神圣使命,为了中坦友谊,为了这里人们的生命健康,让中国医疗队的爱心永远流传在这片土地上!

王强(二排右三)和坦桑尼亚总理、省长等合影
在中国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远在坦桑尼亚的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员们给家乡的亲人们送来了节日的祝福。据了解,中国向非洲派遣医疗队,是基于中国政府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始于1963年,至今已经走过了50多个年头。2015年8月27日,第24批援坦医疗队背负国家使命,踏上征途,开始他们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外任务。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五百多个日日夜夜,他们坚守医生职责,踏遍坦桑尼亚的每一块土地,为非洲的患者带去了福音与希望。接下来,我们通过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喉科医生王强的口述,走进坦桑尼亚,近距离了解生活和工作在这里医护人员们的点点滴滴吧!

王强在工作中
“可以说是命运的安排,在2014年11月份,国家组织要派援坦医疗队,当时的要求是要工作五年以上,主治医师以上,而且英语达到一定水平。因为我比较符合要求,当时我自己也考虑可以换一换环境,出去看一看,见识一下不同的世界,所以就参加了援坦医疗队。在2015年的8月27号,挥别了家人,来到了坦桑尼亚。”就这样,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喉科的王强大夫带着满腔的热情,踏上了他的坦桑之行。一下飞机,扑面而来的热浪,尘土飞扬的土路,以及在路边面露微笑的黑人朋友,让他瞬间有了确实到非洲的真实感了。
“当时我感觉是既新鲜又陌生,还有点亲切。”

王强在为患者诊病
到了驻地,看到被老鼠、白蚁啃食的斑驳墙面,布满灰尘的家具、电器,满是蚊子、跳蚤、蛇的院子,让已经有心理准备的医疗队队员们,还是大吃一惊。“虽然院子里是种着一些菜,然后还有些花,但是草丛里也有蛇,屋里有跳蚤、蟑螂,蚊子就更别说了,传播疟疾的主要来源。晚上睡觉是满满路上车的噪音,还有乌鸦的叫声。每天早晨四点,就被穆斯林的念古兰经的声音吵醒,然后就睁着眼睛盯着天花板直到天亮。当然慢慢住习惯了以后,也就能在古兰经的伴随声中沉沉的睡去了。”

王强(右一)和坦桑尼亚林笛省长合影
王强大夫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但在坦桑尼亚,由于物资匮乏,自己开荒种菜成了援坦医疗队的传统;社会治安差,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时常断水断电,所以医疗队的每个人还都身兼农夫、维修工、车夫、理发师等职责。“坦桑尼亚作为靠近赤道的非洲国家,平时停水、停电,是司空见惯,但是因为赤道温度比较高,一旦停电,没法使用电扇、空调,也是比较煎熬的。一旦停水,可能就不能洗澡,不能洗衣服,确实非常不方便。”

王强在坦桑尼亚义诊工作照片
坦桑尼亚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恶性疟疾、结核、伤寒、黄热病、艾滋等传染病发病率极高,援外医生由于经常与患者接触,染上疟疾成了寻常事。王强医生在坦桑尼亚首都达雷斯萨拉姆市的首都医院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感染过疟疾。“我自己就是在来到非洲大约不到一年的时间,感染了疟疾,开始是反复的腹泻,一天腹泻十几次,然后是发热,37度。后来检查是有疟疾,口服了抗疟剂药物,并没什么效果,还是反复低热。头痛、头晕,浑身无力,后来到诊所又静滴了青蒿琥酯,又静养了两个周,才慢慢的恢复了。”
王强大夫说,医疗队的队员们在非期间,很多人都感染过伤寒、疟疾等一些常见病。所以为了提高抵抗力,顺利完成任务,他们所有队员每天都会坚持跑步、做运动,锻炼身体。

援坦医疗队和坦桑尼亚总理,使馆公参合影
即便如此,医生们还是不敢掉以轻心。据坦桑尼亚官方统计,艾滋病的患病率达到了6.5%以上。而在医院就诊等待手术的病人,比例更高,可能达到20%以上。这就要求医生在看诊、手术时,更加谨慎细心。“手术对医生来说是有患艾滋病的风险,所以大手术都是要穿围裙,甚至雨鞋,而且常规带两层的橡胶手套。曾经我妇产科医生的队友,不慎手术当中被缝针扎伤手,这个病人正巧是艾滋病患者。所以当时他的压力非常大,马上就是开始服逆转录药物,然后幸运的是,过了三个月复查,并没有患上艾滋病。”

王强(右一)和坦桑尼亚卫生部副部长、援坦医疗队长、中坦友协官员合影
相比较于各种不可知的危险,更让医疗队的医生们揪心的是这里落后的医疗条件。王强说,坦桑尼亚的医生、药品、器材都十分缺乏,当地许多儿童因为疟疾或者其他寄生虫病死于肝脾肿大和腹水。这些在中国国内根本算不上严重的疾病,在这里却成了威胁坦桑人民生命的恶疾。“在这里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设备,而且几乎没有必要的检查和药物,还有耗材。所以有时候做手术,就没有必要的血液,所以手术就不能实行。有一次,有个患儿因为呼吸困难,气管切开,需要呼吸机维持呼吸,但是因为没有买到合适的能接呼吸机的带气囊的气管套管,造成了管务漏气,尽管我们全力抢救,但是患儿还是因为呼吸衰竭去世。让我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

虽然不能改变这种现状,但是所有人都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尽全力为患者解除痛苦。王强医生说,他们每天早晨六点上班,晚上五点下班,忙起来午饭都来不及吃,经常是两顿饭并成一顿。有时候累的回到驻地,连澡都来不及洗,倒头就睡下了。正是他们的努力付出,让他们得到了当地人的尊敬。中国医生在当地人的心目中是上帝派来的使者,给他们带来了健康和幸福。
“我感觉大多数的当地人,对我们中国医生特别的友好。因为我们开的车是政府牌照,那么见到开政府牌照车的中国人,就知道是中国医生。见到我们都会喊:“中国医生”,让我们心生暖意。”
王强大夫告诉记者,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的医生们,除了正常的门诊、手术,还要定期参加义诊。他们中坦医疗队的足迹踏遍坦桑尼亚的各个城市、村庄,为许许多多的非洲人民提供过医疗帮助。他们在坦期间做出的卓越贡献,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嘉奖。

王强(右一)和坦桑尼亚总理、省长合影
“非常幸运的我们医疗队受到了前任总统,还有前任的第二任总统,还有现任坦桑的总理的接见。总理还为我们医疗队题词,感觉作为代表国家支援非洲,这是非常骄傲的一部分。”再过八个月,第24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的援坦任务就要结束了。强烈的责任感,促使着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喉科的王强医生把所有的热情化作对坦桑尼亚人民的深情厚谊,全身心投入到为坦桑人民的健康服务中去。在余下的援坦任务中,王强表示将继续不辱祖国赋予他的神圣使命,为了中坦友谊,为了这里人们的生命健康,让中国医疗队的爱心永远流传在这片土地上!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