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强:巧手缝出铁皮衣 苦练赢得强技术

2015-12-10 10:27:18来源:江苏政工新视界 作者:陶睿 徐子心

打印 字号: T|T
    在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新厂区厂声音嘈杂、焊花飞舞的车架车间里,冷作工技师王强正站在高高的工作台上,指导工友组装动车司机室的大骨架,他专注的神情就像一名制作高档服装的裁缝。
    见到记者,王强便跑下来握手迎接。他的大手厚实有力,粗糙得有点扎手,上面布满着硬茧和疤痕。这双手整天跟坚硬的铁片和滚烫的铁水打交道,留下了深浅不一的伤疤,也缝出了不少优质的车辆外衣。用王强自己的话说,“手上的伤疤,是我们光荣的勋章。”
    苦练内功——黑洞里的“巧手裁缝”
    1993年技校毕业后,成绩优异的王强被分配到工作条件较差的车架车间,成为了一名辛苦的冷作工人。“我第一次走进车间的时候,里面跟黑洞一样,就听到一些大锤子在叮叮当当”,王强回忆道,“真是又苦又累又脏,每天都是敲敲打打,感觉没有出路”。
    学好手艺的想法在王强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他努力学习机械制图等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掌握了放样、下料、蒙皮等冷作技术。他说:“每天都搬很沉的配件,有时回家吃饭拿着筷子,手都在发抖。”王强还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焊接技能,在璀璨的焊花中练就了一双缝补钢铁的巧手,每次滚烫的铁水滴到手套上,他都不敢乱动,忍痛坚持焊接,因为他清楚,“手一抖,焊板就会变形”。
    学而不厌——车头上的“技能大师”
    2001年,王强在单位的冷作工大赛中取得了第一名,从此,中国南车的各种冷作工技能比武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他的战绩也可谓是一箩筐。中国南车冷作技能大赛第三名、浦镇公司冷作工技能竞赛第一名……取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技师、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2013年,他还荣获国务院政府津贴。
    好学的王强并没有止步于这些成就。他坚持开展技术攻关,解决生产现场的技术难题,设计新产品工装胎具,不断提高产品质量。2012年,王强接到了200公里CRH6型动车车头的生产任务,由于司机室结构复杂,安全性、精准度要求极高,他便加班加点赶工期,认真把关800多种零部件,亲自焊接板材,并将一块块板材拼装成一个个切面,再经过插槽、组装等程序,让车头的骨架成型。遇到技术瓶颈时,他便大量查阅资料,反复调整方案,半年后,首量司机室如约交工。
    诲人不倦——工人们的“良师益友”
    王强是工人们的良师。他带领他们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指导工人提升技能。2009年,王强的团队在中国南车技能大赛中包揽了冷作工项目的前三名。“对他们,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相互切磋才能铸就优秀团队,”虽然自己只取得了比赛的第三名,但王强仍感觉很自豪,在他心中,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王强是工人们的益友。白天敲敲打打练技术,晚上字字句句学理论,技能大赛前,高强度枯燥的集训让工人们精神极度疲乏,萌生了退赛的想法。王强总是嘘寒问暖,以自己的成长之路给他们打气鼓励,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为他们释疑解惑。“这是一个提升个人技能、拓宽工作思路的好机会,辛苦一点,熬过去就好了。”这是王强说过最多的加油语。
    如今,王强经常会指着某辆地铁或列车,告诉女儿“那是爸爸参与制作的”。掌握了核心技术,是这位铁裁缝认为自己最牛的地方。
    干一行爱一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