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巧手缝出铁皮衣 苦练赢得强技术

见到记者,王强便跑下来握手迎接。他的大手厚实有力,粗糙得有点扎手,上面布满着硬茧和疤痕。这双手整天跟坚硬的铁片和滚烫的铁水打交道,留下了深浅不一的伤疤,也缝出了不少优质的车辆外衣。用王强自己的话说,“手上的伤疤,是我们光荣的勋章。”
苦练内功——黑洞里的“巧手裁缝”
1993年技校毕业后,成绩优异的王强被分配到工作条件较差的车架车间,成为了一名辛苦的冷作工人。“我第一次走进车间的时候,里面跟黑洞一样,就听到一些大锤子在叮叮当当”,王强回忆道,“真是又苦又累又脏,每天都是敲敲打打,感觉没有出路”。
学好手艺的想法在王强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他努力学习机械制图等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掌握了放样、下料、蒙皮等冷作技术。他说:“每天都搬很沉的配件,有时回家吃饭拿着筷子,手都在发抖。”王强还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焊接技能,在璀璨的焊花中练就了一双缝补钢铁的巧手,每次滚烫的铁水滴到手套上,他都不敢乱动,忍痛坚持焊接,因为他清楚,“手一抖,焊板就会变形”。
学而不厌——车头上的“技能大师”
2001年,王强在单位的冷作工大赛中取得了第一名,从此,中国南车的各种冷作工技能比武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他的战绩也可谓是一箩筐。中国南车冷作技能大赛第三名、浦镇公司冷作工技能竞赛第一名……取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技师、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2013年,他还荣获国务院政府津贴。
好学的王强并没有止步于这些成就。他坚持开展技术攻关,解决生产现场的技术难题,设计新产品工装胎具,不断提高产品质量。2012年,王强接到了200公里CRH6型动车车头的生产任务,由于司机室结构复杂,安全性、精准度要求极高,他便加班加点赶工期,认真把关800多种零部件,亲自焊接板材,并将一块块板材拼装成一个个切面,再经过插槽、组装等程序,让车头的骨架成型。遇到技术瓶颈时,他便大量查阅资料,反复调整方案,半年后,首量司机室如约交工。
诲人不倦——工人们的“良师益友”
王强是工人们的良师。他带领他们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指导工人提升技能。2009年,王强的团队在中国南车技能大赛中包揽了冷作工项目的前三名。“对他们,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相互切磋才能铸就优秀团队,”虽然自己只取得了比赛的第三名,但王强仍感觉很自豪,在他心中,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王强是工人们的益友。白天敲敲打打练技术,晚上字字句句学理论,技能大赛前,高强度枯燥的集训让工人们精神极度疲乏,萌生了退赛的想法。王强总是嘘寒问暖,以自己的成长之路给他们打气鼓励,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为他们释疑解惑。“这是一个提升个人技能、拓宽工作思路的好机会,辛苦一点,熬过去就好了。”这是王强说过最多的加油语。
如今,王强经常会指着某辆地铁或列车,告诉女儿“那是爸爸参与制作的”。掌握了核心技术,是这位铁裁缝认为自己最牛的地方。
干一行爱一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