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文武兼备的王佐邦
□王士明
王佐邦,1923年6月出生于南通县(今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的一个商人家庭。他自幼聪颖过人,少时从通东宿儒周兰桢攻读书史,饱学儒家经典,古文功底厚实。他于1941年赴苏中公学学习,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194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抗大五分校(前身为苏中公学)政治干事,淮海军分区政治部教育股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二纵五师十四团政治处主任。
1948年11月1日,在辽沈战役攻打沈阳的战争中,作为该团的代表,带着三名股长及几名战士,到达沈阳市五马路的一幢楼上,与国民党军东北第二守备总队的总队长毛芝奎、副总队长佟道、参谋长胡大谟等进行谈判。三个人提出的中心条件是承认他们“火线起义”。
王佐邦主任说,我们既没有接到上级关于你们起义的通报,双方更没有事先达成某种协议,因此现在我们无权承认你们“火线起义”。守备总队只能立即交出防御地图,所属部队全部撤出防区,到指定地点集中。于是,就是否“火线起义”的问题,双方剧烈地争论起来。最后,佟道和胡大谟同意先达成停火协议,但毛芝奎坚持必须给他一个“火线起义”的承诺。正在这时,突然有个国民党军官大喊大叫地冲上楼,端着冲锋枪就朝天花板扫射:“我们早就起义了,他们还打我们,谈判个屁!”顿时,王佐邦身边的战士也端起枪对准了毛芝奎。双方僵持之时,王佐邦说:“刚才那一梭子是朝我放的,这说明你们既不想起义,也不想投诚,而是想打,那就请便吧。”说完,就要走人,被佟道和胡大谟拉住,他们还是要求继续谈判。再次谈到“火线起义”的时候,毛总队长拿出两个证据,说他早就下令部队不抵抗,同时还与高级将领们商量过起义的事。但王佐邦主任说,从没看到过守备总队起义的迹象,无论如何不能认定为“火线起义”。毛芝奎提出派代表去东北“剿总”司令部找人查证——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去那里要路过还在抵抗的二七师的防区,而且王主任还要化装成国民党军军官。
好不容易到达东北“剿总”司令部,得知那里已经宣布投诚,司令部里混乱不堪,解放军官兵和国民党军官兵出出进进,根本找不到可供查证的人。只好又回来继续争吵。下午,楼外突然枪声大作,毛芝奎的警卫部队被解决了,这才让步,交出了防御部署图,下令手下部队去指定地点集中。当毛芝奎被要求留在原处听候处理时,他又愤怒了,说先是起义,后是投诚,现在怎么又成了俘虏?两天后,王佐邦带着慰问品看望了他——国民党军东北第二守备总队最后被定性为“火线投诚”。沈阳全城被人民解放军占领,迎来了沈阳这座东北最大城市的解放。在这次谈判中,王佐邦展示了深入虎穴的大无畏精神和折冲樽俎,高超的谈判艺术,做到了有礼有利有节。此后,又担任了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七团政治处主任,迎来了东北全境的解放。接着,随军南下,中南军区成立后,在《战士报》社任总编辑。
全国解放后,王佐邦担任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办公室副主任,总后勤部物资部副部长(副军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56年秋,他曾回家探亲,并特地到当时的南通县忠义乡周家园村(今属通州区三余镇),探望了他的老师周兰桢。“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王佐邦也受到了冲击,被放逐到青海的军马场养马。“文革”结束后,他相继在《体育报》社、《解放军报》社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直至离休。
离休后的王佐邦,从事诗词创作,撰写回忆文章,出版了多部著作。他在《七律·晚晴》中,赞颂进了干休所的老干部:“为有童心春驻留,鬓霜未必气横秋。起风苹末爽津渡,驱雾天涯清宇楼。夕阳南山昂首马,霞浮西岭奋蹄牛。衔觞好读非陶令,老至不知思孔丘。”在这首七律中,除引用了《史记·周本纪》中“纵马于华山之阴,放牛于桃林之虚”的典故外,还涉及李贽的《焚书·童心说》、宋玉的《风赋》、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论语·述而》等古籍。面对苏联瓦解、东欧剧变的风云变幻,他胸中那不吐不快的块垒想以平平仄仄平抒发之;同时,他对有的老战友、老同学来信中表露的悲观看法也不敢苟同,想以诗答之。于是,就写下了《七律·望星辰》:“野老闲来为杞人,空愁天坠望星辰。未闻鼙鼓催钟会,却见降旗悬蜀城。失马焉知非福至,诞婴阵痛乃新生。骤然四海秋萧索,安得一家春媚明。”此诗首联是“起兴”,领联和颈联是对苏联、东欧风云突变的感慨。
1999年4月,正是“百般红紫斗芳非”的晚春时节,王佐邦所在的干休所组织老同志去苏州旅游,他顺便对故乡作了次“闪电式的探望”,圆了多年前的一个梦,故乡桑梓旧貌换新颜。驻车行至二甲镇郊,迎接他的是宽阔笔直的马路和路边一排排新建的楼房,春雨初霁,万象方俗,令他觉得空气分外清新,色彩更加鲜丽,与他1956年秋探家时“景物依旧”的萧索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隔世之感油然而生。回到北京后,他特地写了一篇题为《故乡明月烂柯人》的文章,发表在1999年7月6日的《解放军报》上。在这篇文章中,他借用“王质遇仙”的烂柯山传说,非常贴切地反映了家乡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王佐邦,1923年6月出生于南通县(今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的一个商人家庭。他自幼聪颖过人,少时从通东宿儒周兰桢攻读书史,饱学儒家经典,古文功底厚实。他于1941年赴苏中公学学习,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194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抗大五分校(前身为苏中公学)政治干事,淮海军分区政治部教育股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二纵五师十四团政治处主任。
1948年11月1日,在辽沈战役攻打沈阳的战争中,作为该团的代表,带着三名股长及几名战士,到达沈阳市五马路的一幢楼上,与国民党军东北第二守备总队的总队长毛芝奎、副总队长佟道、参谋长胡大谟等进行谈判。三个人提出的中心条件是承认他们“火线起义”。
王佐邦主任说,我们既没有接到上级关于你们起义的通报,双方更没有事先达成某种协议,因此现在我们无权承认你们“火线起义”。守备总队只能立即交出防御地图,所属部队全部撤出防区,到指定地点集中。于是,就是否“火线起义”的问题,双方剧烈地争论起来。最后,佟道和胡大谟同意先达成停火协议,但毛芝奎坚持必须给他一个“火线起义”的承诺。正在这时,突然有个国民党军官大喊大叫地冲上楼,端着冲锋枪就朝天花板扫射:“我们早就起义了,他们还打我们,谈判个屁!”顿时,王佐邦身边的战士也端起枪对准了毛芝奎。双方僵持之时,王佐邦说:“刚才那一梭子是朝我放的,这说明你们既不想起义,也不想投诚,而是想打,那就请便吧。”说完,就要走人,被佟道和胡大谟拉住,他们还是要求继续谈判。再次谈到“火线起义”的时候,毛总队长拿出两个证据,说他早就下令部队不抵抗,同时还与高级将领们商量过起义的事。但王佐邦主任说,从没看到过守备总队起义的迹象,无论如何不能认定为“火线起义”。毛芝奎提出派代表去东北“剿总”司令部找人查证——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去那里要路过还在抵抗的二七师的防区,而且王主任还要化装成国民党军军官。
好不容易到达东北“剿总”司令部,得知那里已经宣布投诚,司令部里混乱不堪,解放军官兵和国民党军官兵出出进进,根本找不到可供查证的人。只好又回来继续争吵。下午,楼外突然枪声大作,毛芝奎的警卫部队被解决了,这才让步,交出了防御部署图,下令手下部队去指定地点集中。当毛芝奎被要求留在原处听候处理时,他又愤怒了,说先是起义,后是投诚,现在怎么又成了俘虏?两天后,王佐邦带着慰问品看望了他——国民党军东北第二守备总队最后被定性为“火线投诚”。沈阳全城被人民解放军占领,迎来了沈阳这座东北最大城市的解放。在这次谈判中,王佐邦展示了深入虎穴的大无畏精神和折冲樽俎,高超的谈判艺术,做到了有礼有利有节。此后,又担任了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七团政治处主任,迎来了东北全境的解放。接着,随军南下,中南军区成立后,在《战士报》社任总编辑。
全国解放后,王佐邦担任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办公室副主任,总后勤部物资部副部长(副军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56年秋,他曾回家探亲,并特地到当时的南通县忠义乡周家园村(今属通州区三余镇),探望了他的老师周兰桢。“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王佐邦也受到了冲击,被放逐到青海的军马场养马。“文革”结束后,他相继在《体育报》社、《解放军报》社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直至离休。
离休后的王佐邦,从事诗词创作,撰写回忆文章,出版了多部著作。他在《七律·晚晴》中,赞颂进了干休所的老干部:“为有童心春驻留,鬓霜未必气横秋。起风苹末爽津渡,驱雾天涯清宇楼。夕阳南山昂首马,霞浮西岭奋蹄牛。衔觞好读非陶令,老至不知思孔丘。”在这首七律中,除引用了《史记·周本纪》中“纵马于华山之阴,放牛于桃林之虚”的典故外,还涉及李贽的《焚书·童心说》、宋玉的《风赋》、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论语·述而》等古籍。面对苏联瓦解、东欧剧变的风云变幻,他胸中那不吐不快的块垒想以平平仄仄平抒发之;同时,他对有的老战友、老同学来信中表露的悲观看法也不敢苟同,想以诗答之。于是,就写下了《七律·望星辰》:“野老闲来为杞人,空愁天坠望星辰。未闻鼙鼓催钟会,却见降旗悬蜀城。失马焉知非福至,诞婴阵痛乃新生。骤然四海秋萧索,安得一家春媚明。”此诗首联是“起兴”,领联和颈联是对苏联、东欧风云突变的感慨。
1999年4月,正是“百般红紫斗芳非”的晚春时节,王佐邦所在的干休所组织老同志去苏州旅游,他顺便对故乡作了次“闪电式的探望”,圆了多年前的一个梦,故乡桑梓旧貌换新颜。驻车行至二甲镇郊,迎接他的是宽阔笔直的马路和路边一排排新建的楼房,春雨初霁,万象方俗,令他觉得空气分外清新,色彩更加鲜丽,与他1956年秋探家时“景物依旧”的萧索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隔世之感油然而生。回到北京后,他特地写了一篇题为《故乡明月烂柯人》的文章,发表在1999年7月6日的《解放军报》上。在这篇文章中,他借用“王质遇仙”的烂柯山传说,非常贴切地反映了家乡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