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骏王崇王轈王雄

2013-01-23 23:06:20来源:山东省情网

打印 字号: T|T

    王骏


    王骏(?—前15年),西汉大臣,系王吉子。早年从父学习《诗》和《论语》,汉宣帝时因才高学博被选为高材郎,从名士梁丘贺之子梁丘临学京房《易》,遂成经学名家。当时,《论语》有今文本的《鲁论》、《齐论》和古本文的《古论》三种,传《鲁论》的以萧望之和王骏著称,著有解释《鲁论》的《鲁王骏说》20篇(见《汉书·艺文志》)。因其经学成就很高,经尚书左曹郎陈咸和匡衡举荐,先后任谏大夫、赵国内史、幽州刺史、司隶校尉、少府、京兆尹,官至御史大夫,成为当朝三公之一。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都任过京兆尹,皆以政绩显著闻名,当时京都流传:“前有赵张,后有三王。”
    西汉成帝鸿嘉初(前20年),东海郯(今山东省郯城县)人薛宣以御史大夫之职代张禹任丞相,王骏继任御史大夫。 居位6年病逝,“翟方进代骏为大夫”。《汉书·翟方进传》记载其“永始二年迁御朔大夫”,王骏去世即在此年(前15年)。《全汉文》存王骏《谕指淮阳王钦》、《劾奏匡衡》。其有二子:王崇、王游。


     王崇


    王崇(? —公元2年),字德礼,西汉大臣。系王骏之子。初“以父任为郎”(《汉书·王吉传附崇传》 ),历任刺史、郡守,“治有能名”。西汉哀帝刘欣建平三年(前4年),以河南太守入朝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因成帝舅安成恭侯夫人咒诅皇帝事牵连,居官数月,迁大司农,又徙卫尉左将军。平帝刘衍即位后,王莽秉政,令王崇代彭宣为大司空,封扶平侯。在位年余,因对王莽专权不满,托病辞官, 一年后被侍婢毒死,时在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其子王遵,字伯业,后汉中大夫、义乡侯。
    王崇祖父王吉、父王骏,皆以清廉闻于世。辞官还家,财产不过一箱衣物,“不蓄余财”。居家之日,“亦布衣蔬食,天下服其廉”。


   王轈


    王轈, 字通曜, 东汉末年官员。宋代绍兴八年(1138年)广川董盞据晏殊校定本所刻的宋人汪藻《世说新语叙录》上卷《考异》在《琅邪临沂王氏谱》中称:王“遵生青州刺史仁。仁四子:曰谊、曰轈、曰典、曰融。”据此,则王轈系王仁次子。
    对于王轈的事迹,《三国志·吴书·孙坚传》称:“灵帝崩,(董)卓擅朝政,横恣京城。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坚亦举兵。荆州刺史王轈素遇坚无礼,坚过杀之。”裴松之注案:“《王氏谱》:‘轈字通曜,晋太保祥伯父也。’”又注引《吴录》云:“轈先与坚共击零、桂贼,以坚武官,言颇轻之。及轈举兵欲讨卓,素与武陵太守曹寅不相能,扬言当先杀寅。寅惧,诈作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檄,移坚,说轈罪过,令收行刑讫,以状上。坚即承檄勒兵袭轈。轈闻兵至,登楼望之,遣问欲何为,坚前部答曰:‘兵久战劳苦,所得赏,不足以为衣服,诣使君更乞资直耳。’轈曰:‘刺史岂有所吝?’便开库藏,使自入视之,知有所遗不。兵进及楼下,轈见坚,惊曰:‘兵自求赏,孙府君何以在其中?’坚曰:‘被使者檄诛君。’轈曰:‘我何罪?’坚曰:‘坐无所知。’轈穷迫,刮金饮之而死。”


   王雄


    王雄,字元伯,三国魏官员。《三国志·魏志·崔林传》裴松之注案:“王氏谱:‘雄字元伯,太保祥之宗也。’”又注引《魏名臣表》载:王雄“天性良固,果而有谋,历试三县,政成人和”。与孟达俱为西部从事,“奉宣威恩,怀柔有术,清慎持法”,继为涿郡太守,后任幽州刺史。
    《三国志·魏志·乌丸传》对王雄事迹亦有记述:他任幽州刺史时,领护乌丸校尉,并护鲜卑。当时,鲜卑首领轲比能制御诸郡,数次犯边寇塞,幽、并二州深受其害。魏明帝青龙(233—237年)中,经魏帝批准, 王雄派剑客韩龙刺杀了轲比能, 从此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由是边陲差安,漠南少事,虽时颇钞盗,不能复相煽动矣”。
    据现藏于北京图书馆的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王国栋抄本《琅邪王氏宗谱》记载:王雄是王仁孙、王谊长子,亦即王祥的从兄。
    王雄有二子:长子王浑,官至梁州刺史,其子王戎,西晋大臣;次子王,平北将军,有四子:王衍、王愔、王诩、王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