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王弘(379—432年),字休元,南朝宋大臣。系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珣长子。他少好学,“以清悟知名”。初为会稽王司马道子骠骑参军主簿。曾向司马道子建议实行屯田,以收“务农之勤”,达到“盈廪之实”,很得司马道子赏识,欲以其为黄门侍郎,王珣以其年少为由固辞方罢。其父王珣好积聚,财物遍布民间。 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年)王珣去世,王弘将券书全部焚毁,免收所有债务。家庭财产全部交付4个弟弟。 次年,荆、江二州刺史桓玄攻破京师建康,押送会稽王司马道子交廷尉审理,朝臣畏恐,无人敢瞻顾,惟有王弘攀车涕泣相送,受到称道。
元兴三年(404年) ,北府兵将领刘裕与刘毅、何无忌等赶走桓玄,收复京师,刘裕为镇军将军,召补王弘为咨议参军,以功封华容县五等侯。迁琅邪王大司马从事中郎。出为宁远将军、琅邪内史、尚书吏部郎中、豫章相,复为刘裕中军咨议参军,迁大司马右长史。转吴国内史。义熙十二年(416年),王弘累官至太尉左长史,随太尉刘裕北征后秦。同年十一月收复洛阳,他奉刘裕之命回京师,劝说晋安帝为刘裕加“九锡”。义熙十四年,刘裕东归彭城,以王弘为彭城太守。六月,迁尚书仆射,领吏部。不久出为抚军将军、 江州刺史。在州“省赋减税,百姓安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逼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建立宋,改元永初。加王弘为散骑常侍,封华容县公。永初三年,入朝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宋少帝景平二年(424年)八月,司空徐羡之、中书监傅亮等,因少帝刘义符耽于游乐,不理朝政,设谋将其废杀,迎立刘义隆为帝,王弘参与废立之事。刘义隆即位,改元元嘉,王弘进位司空,封建安郡公,不受,进号车骑大将军。元嘉三年,宋文帝以废杀少帝罪,诛杀徐羡之、傅亮等人,而王弘得以获免,并征为侍中、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时宋文帝四弟彭城王刘义康任荆州刺史,政绩修明,野心很大,而官居王弘之下。王弘心怀畏惧,几次上表辞官并推荐刘义康为司徒,入朝辅政。文帝准其请,刘义康也很满意。
元嘉九年,王弘进位太保,领中书监,余如故。任职两个月去世,谥曰文昭公,配食武帝庙。
王弘为人,敢于仗义直言。东晋义熙十四年,太子左卫率、康乐县公谢灵运因军人桂兴奸淫其爱妾,杀桂兴弃尸于河。御史中丞、都亭侯王准之知情不报,王弘乃上书奏弹,宋武帝诏免谢灵运官职,称王弘“肃正风轨,诚副所期”。永初三年,宋武帝刘裕宴集大臣,傅亮等人撰辞为武帝歌功颂德。刘裕说自己“我布衣,始望不至此”,王弘却答道:“此所谓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
王弘为官,“博练政体,留心庶事”,在任晋江州刺史时,就“省赋简役,百姓安之”。针对宋初法制松弛,说情风盛行,执法不严的现状,与八座丞郎共同议论解决的方法。晋旧制规定“年十三半役,十六全役”,王弘认为扰民太重,上表宋文帝建议改为15岁至16岁服半役,17岁服全役,获批准。他领选用官,“将加荣爵于人者,每先呵责谴辱之,然后施行”。即先指出他的缺点给以批评再任,这种精神很可贵。
王弘身居高官,“不营财利,薨亡之后,家无余业”。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所宗造次,必存礼法。凡动止施为, 及书翰仪体, 后人皆仿效之”,被称为“王太保家法”。有文集20卷,《书仪》10卷。《全宋文》存其表、疏、议等文13篇。
其有二子:王锡、王僧达。王锡,字寡光,位太子左卫率,江夏内史。卒,子王僧亮嗣。齐受禅,降爵为侯。王僧亮弟王僧衍,位侍中。王僧达子王道琰,孙王融。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