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镇之·王裕之·王弘之(附子王昙生)
王镇之(357—422年),字伯重,东晋、南朝宋良吏。其曾祖王廙,东晋骠骑将军;祖父王耆之,东晋中书郎;父王随之,东晋上虞令。他初为琅邪王司马德文卫军行参军,出补会稽郡所辖的剡、上虞令,并有能名。内史谢輏让他改任山阴令,“复有殊绩”。迁卫军参军、琅邪国郎中令,加宁朔将军。
元兴元年(402年) ,荆、江二州刺史桓玄率军攻入建康,放逐太傅会稽王司马道子,杀骠骑大将军、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等,专擅朝政。次年,桓玄自称大将军,以王镇之为录事参军。时三吴(吴兴、吴、会稽三郡合称)饥荒,桓玄派他前往赈济。会稽内史王愉不奉符旨,王镇之对王愉进行纠弹。因王愉子王绥乃桓玄外甥,很有权势,排挤打击王镇之,他便以母老为借口,求补安成太守。元兴三年,刘裕起兵讨桓玄, 桓玄西逃被益州兵斩杀。义熙元年(405年),桓玄部将苻宏率残部攻掠安成郡,王镇之率众与其拒战一年之久, 他的5个子弟皆临阵捐躯。后因母丧去职。由于为官清廉,生活难以维持,便还上虞旧居。后起为征西将军、荆州刺史刘道规司马、南平太守。
义熙六年,卢循、徐道覆率领农民起义军,乘刘裕征南燕之机,进逼建康。刘道规以王镇之为建威将军,统领天门太守檀道济、广武将军刘彦之等入援建康。王镇之认为自己从未担过将帅,一再推辞,不准,结果军至寻阳,被起义军将领苟林打败,王镇之被免职。不久复官,并封华容县五等男。征为廷尉,迁御史中丞,“秉正不挠,百僚惮之”。刘裕为太尉,专制朝政,以王镇之为持节、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在任“不受俸禄,肃然无所营”,去官之日所带衣物,与来上任时无异,深为刘裕信任。
义熙十四年,刘裕为相国,以王镇之为咨议参军,领录事。刘裕为宋公、宋王,他迁宋国祠部尚书。元兴二年(420年) 刘裕代东晋建宋称帝,王镇之因患足疾,出为辅国将军、琅邪太守。卒于宣训卫尉任上。著有《童子传》2卷。有子王标之。
王裕之(360—447年),字敬弘,南朝宋大臣。曾祖王廙,仕晋为骠骑将军;祖父王胡之,晋司州刺史;父王茂之,字兴元,晋陵太守。王裕之因名与宋武帝刘裕同,避讳而以字行。他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仕东晋先后为天门太守、桓伟安西长史、南平太守,后辞官居作唐县。
桓玄篡位,屡召不就。桓玄被平后,起用王裕之为刘裕车骑从事中郎,徐州治中从事史,征西将军、烈武王刘道规咨议参军。入为中书侍郎,转黄门侍郎,不拜。仍除刘裕太尉从事中郎,出为吴兴太守,寻征为侍中。宋国建,为度支尚书,迁太常。刘裕受禅,补宣训卫尉,加散骑常侍。永初中(421年),迁吏部尚书。 元嘉三年(426年),为尚书左仆射。元嘉六年,迁尚书令。“固让,表求还东”。宋文帝不能改变其志,改授他为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元嘉十二年,征其为太子少傅,“固辞不拜”,东归。元嘉十六年,宋文帝再次以王裕之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不拜。元嘉二十四年(447年)死于余杭之舍亭山,时年88岁。昇明三年(479年),追谥文贞公。
王裕之少清高,性恬静,喜欢山水。任天门太守之初,妻弟、荆州刺史桓玄写信让他到荆州去,王裕之只把妻子送去,让其姐弟团聚,自己在天门“恣其游适,意甚好之”。晚年辞官归会稽,屡征召不授, 盖因“所居舍亭山, 林涧环周, 备登临之美”,故时称为“王东山”。原有《王敬弘集》5卷,
《录》1卷。《全宋文》存其《辞太子少傅表》和《奏请征王弘之郭希林》等。
王裕之有四子:王恢之、王瓒之、王昇之、王谦之。长子王恢之,初为秘书郎,王裕之为其求奉朝请,获宋文帝同意。位至新安太守。王恢之弟王瓒之,官至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有文集15卷。王瓒之弟王昇之,字休道,大明初(457年) 为光禄勋,累迁官至都官尚书。王昇之弟王谦之,字休光,有子王应之、王云之。王昇之有二子:王延之、王闵之。王瓒之有子王秀之。
王弘之 附子王昙生
王弘之(365—427年),字方平,南朝宋隐士。系宋宣训卫尉王镇之弟。少时家境贫困,父王随之为东晋上虞县令,早逝,他为外祖父何准所抚养。从叔王献之很喜欢他。晋安帝隆安年间(397—401年),琅邪王司马德文为司徒,以王弘之为中军参军,迁司徒主簿。他爱好山水,求为乌程县令,因病辞归。
元兴元年(402年) ,卫将军桓谦以王弘之为参军。时桓玄专制朝政,驻姑孰。桓玄姐夫殷仲文由京师回姑孰探亲,满朝文武为殷送行。桓谦邀王弘之同去饯行,王弘之说:“凡饯行送别,必有情谊。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次年,其兄王镇之为安成郡太守,王弘之辞官与其母一同到郡。荆州刺史桓伟请他为南蛮长史,右将军何无忌请他为右军司马,车骑将军刘裕以他为徐州治中从事史、员外散骑常侍,皆不就。刘裕代晋建宋后,王弘之从兄王裕之为吏部尚书,奏请他为太子庶子,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征其为通直散骑常侍,又不就,终老山林。
王弘之解职回会稽上虞后,上山采药,下河钓鱼。上虞江畔有一处叫“三石头”,他常垂纶于此。路人不识,问他钓鱼卖不,他说:“亦自不得,得亦不卖。”每天傍晚罢钓,回城路过亲友家,将所钓之鱼每户放一两条,从不自己独食。会稽始宁的沃川,山水秀丽,他“依岩筑室”而居。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对王弘之钦佩尊重。谢灵运在给宋文帝弟、庐陵王刘义真的书中,称王弘之“拂衣归耕,逾历三纪”、“既远同羲、唐,亦激贫厉兢”。
元嘉四年(427年) ,王弘之去世后,颜延之欲为他写祭文,为他的“高世之节”所感动,“但恨笔短,不足书美”而没有写成。王弘之事迹,载《宋书·隐逸传》,与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同传,他们都享年63岁而又卒于同一年,可谓巧合。
王弘之有三子: 王昙生、 王普曜、王罗云。王昙生好文学,仕宋官至吏部尚书、太常卿。大明末(464年) 任吴兴太守。宋明帝刘即位初,天下反叛,王昙生参加反叛,兵败逃于会稽,归降被赦,卒于中散大夫任上。
王昙生弟王普曜,位秘书监,其子王晏、王诩。王罗云有三子:王思玄、王思微、王思远。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