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准之(附子王舆之、孙王进之、曾孙王清)

2013-01-23 23:06:10来源:山东省情网

打印 字号: T|T

       王准之 附子王舆之、孙王进之、曾孙王清

       王准之(378—433年),字元曾,南朝宋官员。其高祖王彬,为王览第四子王正的第三子,官至东晋尚书仆射;曾祖王彪之,系王彬第二子,任晋尚书令;祖父王临之,系王彪之第二子,晋御史中丞;父王讷之,系王临之长子,亦为晋御史中丞。
       王准之接受家传之学,兼明《礼记》、《左传》,赡于文辞。起家为琅邪国右常侍,迁桓玄大将军府行参军。 元兴二年(403年) 桓玄篡位称帝, 以王准之为尚书祠部郎。桓玄败死后,他于义熙元年(405年) 为尚书中兵郎。同年三月,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以王准之为参军事、丹阳丞。出为山阴令。义熙六年,因参加镇压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有功,封都亭侯。从义熙九年起,再任刘裕中军参军,尚书左丞。义熙十四年,刘裕封宋公,次年封宋王,以王准之任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专弹权奸的谏官,王准之任此职时,察举非法,为僚友所畏惮。从其曾祖王彪之起,已四代任此职。护军将军范泰有一次嘲笑他说:“你只懂得纠弹别人的事情。”他依然如故,不改初衷。因太子左卫率谢灵运杀死奸淫其爱妾的军人桂兴,王准之知情不举被免官。
       刘裕代晋建宋, 改为永初元年(420年),王准之为黄门侍郎。西晋初年,丧家在服丧期满、除掉丧服举行的祭礼日期,沿用三国魏儒学大师王肃对《仪礼》“既大祥,中月而禫”的解释,定在死者两周年之后即25个月举行。王准之认为应按东汉经学家郑玄的解释,即27个月。理由是缙绅(官宦)人家仍遵循27个月。这个礼制涉及刘宋王朝“顺应群心物情”,有利于团结地主缙绅。宋武帝刘裕准其奏。此后,王准之为左长史,出任始兴太守。
        宋文帝即位后, 王准之于元嘉二年(425年)任南豫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抚军长史、历阳太守,行州、府事。在职安抚百姓,治理政务,军民称颂。不久,被征回京,历任侍中、都官尚书、吏部尚书,又出任丹阳尹。他熟悉礼仪和典章制度,司徒、彭城王刘义康赞赏他说:“何需高论玄虚,正得如王准之两三人,天下便治矣。”但由于风采素养较差,性情峭急,终“不为时流所重”。
       王准之曾祖王彪之,“博学多识,熟悉朝仪”,对江左旧事十分熟悉,并随时记之。缄之青箱,世人谓为“王氏青箱学”。“王氏青箱学”是关于典章制度和历代施政故事的王氏家传学问,也是王氏族人为当官服务的学问。王准之是“王氏青箱学”的继承人。
       元嘉十年去世,追赠太常。其撰《仪注》,宋、齐遵用。
       王准之子王舆之,征虏主簿。
       王舆之子王进之,仕齐位给事黄门侍郎,扶风太守。梁代齐,任尚书左丞,广平、天门二郡太守,左卫将军,封建宁公。
       王进之子王清,位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镇东府大夫,新野、东阳二郡太守,安南将军,封中庐公。 承圣末年(555年)陈霸先杀太尉王僧辩,派子陈蒨攻王僧辩婿杜龛,杜龛告难于王清,他引兵援杜龛,大败陈蒨于吴兴,追至晋陵。时广州刺史欧阳頠亦同王清援杜龛,中道改异,杀王清而归陈霸先。王清子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