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寻访少年英雄王迷毛遗迹

2016-06-15 10:08:07来源:宁海新闻网

打印 字号: T|T
    潘国贤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我县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学习“少年英雄王迷毛舍己救人的共产主义品德和精神”活动,王迷毛的事迹被广泛宣传,教育了我们一代人。
  前些日子,从友人那里听到,新县志的《革命烈士名录》里没有王迷毛。王迷毛救起了两条人命,怎么连烈士都没份呢?
  我想到王迷毛的故里后畈王村去走走。城东小学门卫葛永平是桃源街道西洋村人,又是地方文史爱好者,于是相约同往。
  我们到了后畈王村,巧遇王迷毛的嫂嫂。得知来意,找到丈夫(王迷毛的哥哥)王小毛。王小毛说:迷毛是没有烈士证,当时不懂这些东西。我比迷毛大4岁,他是吃食堂那年(1958年)死的,才16岁。那天,迷毛在水潭边阉毛栗,听到“救命”的叫声,立即跑过去,看到潭中有两个人挣扎着,来不及脱凉帽和衣裳就跳进水里,先把陈邦龙背救到岸边,接着又把王圣化托救上来。此时王迷毛体力耗尽,沉下水面。村里人得知有人落水,赶来相救,只见迷毛口鼻出血,是呛肺死的,就葬在后畈王小山上。当时政府非常重视,每年清明,都有一班一班的学生来扫墓,有时还来看望我的父母,后来慢慢冷落下来。七八年前,小山被政府征用了,迷毛的坟迁到茶堂村去了。
  我们跟随王小毛到颜公河桐山桥。他指着桥下说:“迷毛救人就淹死在这里。”大家在王迷毛牺牲地默哀片刻,以示悼念。迷毛的嫂嫂也讲起往事:迷毛在山水小学读书成绩很好,当过少先队大队长。他很聪明,做了大刀、宝剑、旋(陀螺)分给小朋友玩,邻居都很喜欢他,说他真乖。迷毛死后,玩具被学校作为英雄遗物拿去了。
  我们走到小山,葛永平找到王迷毛墓地遗址。他说在山水小学读书时,曾来此扫墓。当时山水小学办在泉水老祠堂内,有王迷毛事迹陈列室,挂有图片、文字资料及王迷毛生前读过的书,用过的笔、劳动工具等实物。我们回来后,葛永平即托曾在山水小学当过保安的同事向该校校长询问王迷毛的事情,校长回答说,知道这件事情,学校档案资料可能没有了。
  隔几天,我们约同王迷毛侄子王建明,前往王迷毛新墓去察看。快到铜岭岗时,看到一墓碑,上刻:少年英雄王迷毛同志之墓,公元2007年6月1日重建,宁海县桃源街道团工委。背面文字:宁海县桃源街道后畈王村民王迷毛,原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于1958年7月24日下午在桐山水库抢救儿童陈邦龙、王圣化不幸光荣牺牲,享年15岁……
  舍己为人、见义勇为是社会主义正能量,历史不会忘记少年英雄王迷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