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的事业——忆父亲王淦昌

作者:王遵明 王淦昌先生之女
我的父亲王淦昌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似乎仍不时出现在我们眼前,他的声音还不时在我们耳边萦绕,扶着他老人家在院中熟悉的小路上散步的情景也历历在目地浮现于脑海之中……
在事业上父亲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著名科学家,但在生活上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生活朴素,待人平等,帮助别人是他最高兴的事。对人真诚、胸无城府、直言不讳是他做人的准则。除偶而听听京戏外,父亲在我的印象中就是工作,节假日也不例外,每次去家中探望,他都是在伏案工作。有时想到一个问题会马上打电话请某某来讨论,而且要刻不容缓地马上来。他对我们讲:"我只要想到一个问题就会冥思苦想,想想如何解决它,不这样我是不甘心的,一直想到有满意的结果才肯罢休。"他常说,我这个人并不聪明,但还比较勤奋。"业精于勤,勤能补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常用来教育,激励我们的话。父亲在生活上没有过高的要求。家里用的桌子、书柜的油漆大都已脱落。有次我开玩笑地对父亲说:"咱家真是艰苦朴素,连小偷都不愿光顾,倒是挺安全的。"父亲笑着说:"那不是很好吗?"父亲对书却情有独钟,桌上、书架、床头,到处都堆满了书。而家中的伙食一向十分简单。有一年国庆节,子女都回家看望父母,我们提议是否到外面饭馆吃饭,省得在家做饭太麻烦。父亲却说外面吃饭很贵,还是在家吃。由于大家的坚持,父亲才很不情愿的破例到附近餐馆去吃了一顿饭。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平凡朴实的人,物质享受对他来讲是格格不入的。
记得在抗日战争年代,生活极端艰苦,我们全家七口人随浙江大学辗转迁到贵州省湄潭县,全靠父亲微薄工资维持生活。那时父亲得了肺结核病,这种病若营养跟不上非常不容易痊愈。有的好心人劝父亲做点生意好补贴家用,被父亲断然拒绝。就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为支援抗日战争,父亲怀着一颗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将结婚时仅存的金银首饰全部捐给了国家。后来家中养了一头羊,以羊奶补充营养熬过了艰苦岁月。
父亲提出关于探测中微子的建议,使此一科学领域得到重大发展。吴有训教授十分赞赏父亲在中微子方面的工作,1947年亲自代为申请范旭东奖金,父亲是获得该奖金的第二人,也是最后一人。他将所得的1千美元分给经济上更困难和帮助过他的老师、同事、学生,而对刚从贵州迁到杭州生活的还很拮据的家,却没有拿出一分钱来给予补贴。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