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我愿以身许国——王淦昌

2017-06-16 11:23:41来源:营口日报

打印 字号: T|T
【开栏的话】
当前保密形势严峻且复杂多变,搞好全民保密意识宣传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从今天开始,本报开辟保密信念教育专栏《保密往事》,将陆续选摘刊发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保密战线的故事以飨读者,目的在于以故事跌宕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主人公不畏艰难、宁折不弯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德感染人,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们了解到保守党和国家秘密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全民保密意识。
 

王淦昌
1907年,江苏常熟,一个男孩呱呱坠地。此时的中国正值多事之秋,没有人能想到这个男孩将成为国家摆脱核讹诈、发展核军事的元勋。这个男孩就是我国物理领域多项研究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1961年4月3日,已取得国际声望的王淦昌收到中央的通知:希望他参加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并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转而攻克他并不熟悉但国家迫切需要的应用型研究。除此之外,为了保密,他还必须要改名。王淦昌毫不迟疑,当即改名为王京,掷地有声地说:“我愿以身许国。”
此后,王淦昌常年辗转于17号工地、221厂等地,终于攻克了爆轰物理试验、炸药工艺、近区核爆炸探测、抗电磁干扰等技术难关。不仅如此,他还提出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开创了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工作走在世界前列。

 正在检验机器的王淦昌(左二)
王淦昌一生中获奖无数,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等,都被他收入囊中。有人评价他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一代宗师,后世之楷模。
虽然一生闪耀着科学智慧的光芒,但为国保密的信条始终让王淦昌保持警惕,主动选择远离公众的视野,甚至家人也与他聚少离多。隐姓埋名,隐居边疆,他在从事核武器研究的10多年间,基本很少回家,更不向家人透漏任何关于工作的事。王淦昌的儿子王德基回忆说:“我们也不知道父亲干什么去了。母亲说,父亲在信箱里。”
(转自《保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