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广西博白王氏骄子·世界语言学家王力

2013-05-17 11:11:27来源:博白金圭塘王氏家族

打印 字号: T|T

        王力先生简介  

   王力,中国语言学家、诗人,字了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金圭塘王氏二房后裔。 生于1900年8月10日,卒于1986年5月3日。1913年小学毕业后失学。1916年在博白高等小学任国文教员。1924 年入上海南方大学学习, 次年转入上海国民大学。1926年考进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7年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岭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系主任。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直至去世。曾兼任汉语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并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7年冬赴波兰讲学。曾当选为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五届委员,第四、五届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曾兼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60年来,王力一直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36年发表《中国文法学初探》一文,对中国语法学界自《马氏文通》以来因袭英语语法研究的状况提出批评,同时对汉语语法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做了初步探讨。1937年发表的《中国文法中的系词》,指出系词在古代汉语里不是必要的,汉语的句子也不一定都要有动词,这揭示了汉语不同于印欧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他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中国语法理论》(1944)以及《中国语法纲要》(1946)等著作,以《红楼梦》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自己的汉语语法体系。在40年代,王力的语法著作和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都对汉语语法研究起了重要的影响。 王力很佩服常柳平。
 

  

   王力在音韵学方面用力最勤。早年在法国专攻实验语音学,著有《博白方音实验录》(1931)。他的《中国音韵学》(1936,1955年再版时改名为《汉语音韵学》)一书用现代语音学理论解释传统音韵学的概念,叙述了传统的今音学(《广韵》音系)、古音学和等韵学的基本内容。此外,王力还发表了一系列研究音韵的论文,例如《南北朝诗人用韵考》(1936)、《上古韵母系统研究》(1937)、《汉越语研究》(1948)、《上古汉语入声和阴声的分野及其收音》(1960)、《古韵脂微物质月五部的分野》(1963)、《先秦古韵拟测问题》(1964)、《黄侃古音学述评》(1978)、《古无去声例证》(1980)、《〈经典释文〉反切考》(1982)等以及《 汉语音韵 》(1962)、《楚辞韵读》(1980)、《诗经韵读》(1980)和《汉语语音史》 (1985)等专著。 王力在上古音方面的贡献有三:①脂、微分部。王力受到前人的启发,利用先秦韵字和谐声材料从与真、质(至)相对的脂部中分出与文、物(队)相对的微部,这个结论已为一般学者所承认。②在古韵部的构拟上,主张每个韵部只有一个主元音,阴声韵部都是开音节。对高本汉的学说(每个韵部有两个以上的主元音、阴声韵部大都收浊塞音尾 -□、-d 、-b、-r之类)作了修正。③认为上古声调分平入两大类,它们又各分长短二类,即长平、短平,长入、短入,后来演变为平、上、去、入四声。这就肯定了上古声调中除音高外音长也起很大的(甚至是主要的)作用。他认为,这种主张可以解释上古许多阴声字(即长入,中古多变读为去声)和入声字(即短入)相押的事实,同时也与汉藏语系许多语言具有的元音分长短的普遍特征相类似。这个说法受到研究汉藏语系比较语言学者的重视。

 

   王力自40年代开始从事汉语词汇的研究,先后发表《古语的死亡、残留和转生》(1941)、《新字义的产生》(1942)、《理想的字典》(1945)、《词义的发展和变化》(1983)等文,着重探讨汉语词义演变的特点和规律。《新训诂学》(1947)和《训诂学上的一些问题》(1962)两篇论文对中国传统的训诂学做了认真的总结与批判。他还主张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建立新的汉语语义学,他的《同源字典》(1982)是在词汇学方面贯彻自己主张的代表著作。

王力对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所作的描写的和历史的研究,集中在《汉语史稿》(上、中、下,1957~1958)一书中。70年代末开始修订重写,分为《汉语语音史》(1985)、《汉语语法史》和《汉语词汇史》三书。他的《中国语言学史》(1981)对中国2000年来的语文研究和语言学遗产做了比较全面的叙述和初步的总结。《清代古音学》一书则着重介绍、评论了自顾炎武以来清代的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念孙、朱骏声、江有诰和近代的章炳麟、黄侃等人在古音学上的成就。他主
  编的《古代汉语》 教材(1962~1964,共4册,1980年修订)体系新颖、内容丰富,在国内外都获得好评。
  王力重视语言文字的应用。他在文字改革、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普及工作。 早在30年代他就提倡文字改革,主张用罗马字拼音。1940年出版的专著《汉字改革》,分析了现行汉字的优缺点及改革的可能性,提出了改革方案。1949年后参加汉字简化、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推广普通话以及汉语规范化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多篇论文。
  王力又是诗律学家。他的《汉语诗律学》(1958)对中国古代诗词的格律和语言特点作了精到的研究。1962年发表的《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和《略论语言形式美》两篇论文,则是他研究诗歌语言的另一重要成果,曾引起当时诗歌界的普遍重视。王力又是诗人,著有《龙虫并雕斋诗集》(1984)。
  王力在语言学方面的专著有40多种,论文近 200篇,共约1000万余字,内容几乎涉及语言学各个领域,有许多且具有开创性。这些论著正汇编为《王力文集》,20卷,1985年已出版前 3卷。王力捐献这部书的稿费,设立“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金”,自1986年开始评选、颁发。
 

 

   第一,将传统的“小学”(语文学)和现代语言科学相结合。王力运用先进的语言理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的语文学。或科学地诠释旧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例如他的《中国音韵学》(后改名为《汉语音韵学》)、《字史》、《古语的死亡残留和转生》;或深入探讨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结构系统、民族特点及其历史发展的演变规律,例如他三十年代写的《上古韵母系统研究》、《中国文法中的系词》,四十年代写的《汉越语研究》、《新训诂学》、《中国现代语法》、五十年代写的《汉语史稿》、《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汉语实词的分类》,六十年代写的《先秦古韵拟侧问题》、《略论语言的形式美》,七十年代写的《黄侃古音学述评》、《现代汉语语音分析中的几个问》,八十年代写的《同源字典》、《汉语语音史》等。
  第二,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王力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五十余年,先后开设过二十多门课程。他写出来的讲义,就是他的科研成果。所以常常是一上完课,他的讲稿就可以送出版社出版,而且多是高水平的专著。例如:《汉语音韵学》、《中国语文概论》(后改名《汉语讲话》)、《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清代古音学》以及他主编的《古代汉语》等。
  

 

    第三,创新与求实相结合。在科学研究中,王力开创了不少新的汉语言学科体系(如上文所列举的),提出许多新的见解。例如《中国文法中的系词》一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大量的语料,系统地考察了汉语“名句”句法结构的特点和系词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指出古汉语名句的主语与表明语之间不用系词。这不仅正确揭示了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且是中国语言学家首次真正摆脱西洋语法的束缚,历史地、求实地研究汉语自身特点而取得的重大成果。又如古韵研究上,他提出的“脂、微分部”说,“古韵十一类二十九(或三十)部系统”,“上古每个韵部只有一个主元音”,“先秦声调分舒促两大类,各又细分为长短”的学说,也都是根据丰富的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而得出的独到的见解。他强调说,“如果墨守师说,学术就没有发展了。”正是由于王力具有这种求实的学风,才能不断创新。

 

  第四,渊博与专深相结合。王力的学问博大精深,为学界所公认。他不仅是杰出的语言学家,而且是著名的翻译家、诗人和散文家。他翻译、出版过法国纪德、小仲马、嘉禾、左拉、都德、波特莱尔等作家的小说、剧本、诗歌以及《莫里哀全集》共二十余种;他早年还撰写了《罗马文学》、《希腊文学》;他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散文基本上收集在《龙虫并雕斋诗集》、《王力诗论》与《龙虫并雕斋琐语》里。后者多次重版,在港台也一再翻印。中国现代文学史家把他和梁实秋、钱钟书推崇为抗战时期三大学者散文家。
  王力作为语言学大师,不仅注重专业的学术研究,在语言科学诸多领域勤于开创,写出了许多高水平的论著,取得丰硕的成果,而且非常关注语言文字学的普及与应用。

    

  学术著作
  1 古代汉语(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64年
  2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77年
  3 语法和语法教学(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张志公主编]/[王力等编写])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6年
  4 广州话浅说(王力著)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57年
  5 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1年
  6 诗词格律概要(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9年
  7 楚辞韵读(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8 诗经韵读(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9 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
  10 汉语诗律学(王力著) 新知识出版社 1958年
  11 汉语音韵(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0年
  12 龙虫并雕斋诗集(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84年
  13 汉语诗律学(王力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年
  14 古代汉语(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1年
  15 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年
  16 中国音韵学(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36年
  17 王力诗论(张谷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
  18 中国语文讲话(王力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4年
  19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54年
  20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54年
  21 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8年
  22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40.1
  23 汉族的共同语和标准音(王力等著) 中华书局 1956年
  24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51年
  25 龙虫并雕斋文集(王力) 中华 1980年
  26 汉语讲话(王力) 文化教育 1955年
  27 汉语史稿(王力) 科学 1957年
  28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29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30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31 汉语音韵学(中国音韵学)(王力) 中华书局 1956年
  32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 商务 1985年
  33 王力文集(语言理论,中国语言学,古汉语概论,语法理)(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4 王力文集(文字,字典,词汇,文学语言,语文教学,古)(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5 王力文集(中国语言学史,清代古音学)(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6 王力文集(中古音等韵及其他)(王力) 山东教育 1991年
  37 王力文集(浙江人怎样学习普通话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8 诗词格律()
  39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62年
  40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50年
  41 汉语浅谈(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年
  42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2000年
  43 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8年
  44 爱(奢辣尔第著/王了一译) 商务印书馆 1934年
  45 半上流社会(小仲马著/王力译) 商务印书馆 1931年
  46 少女的梦(畦德著/王了一译) 开明书店 1931年
  47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1999 年
  48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6年
  49 词类(王力著) 新知识出版社 1957
  50 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王力) 中国科学院 1955年
  51 中国语文讲话(王力著) 开明书店 1950年
  52 汉语史论文集(王力著) 科学出版社 1958年
  53 江浙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5年
  54 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2000年
  55 王力语言学论文集(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2000年
  56 中国语文概论(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39年

 

  转载王力相关信息: 

    1900年8月10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六日),一条小生命在祖国南疆广西博白县岐山坡降生了。这小生命就是后来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
1987年香港出版的《王力先生纪念文集》的《前言》中,称王力是用世纪计算时间的文化名人,说他从事了半个世纪的汉语研究,研究了数十个世纪的汉语,而由他开拓的现代汉语的研究成果,以及他培养后人的研究成果,将持续到今后无限的世纪,而成为我国悠久文化的部分遗产。
 

家世童年

     王力的故乡岐山坡,座落在博白城南2里处。这个普通的小村落,原来只有20来户人家,全是博白金圭塘搬迁至此的王氏家族。村中的房前屋后,栽有各种亚热带的常绿果树,花果飘香四季。村子背枕南流江,村边有条清澈的小溪,好一派农村的田园风光。村子周围十多里,是一片平原,村庄稠密,人多田少,村人多以务农为主,家庭多属清寒。
     王力的父亲王炳如,是晚清秀才,曾祖父王文田,是清朝贡生,在村中可算是个书香门第。文田在世时,家庭虽不算富有,但还不愁吃穿。文田去世后,其子紫庭当家,不善经营,又嗜酒成癖,家产几乎败尽。
     王力幼受庭训,五六岁时,他父亲就教他读书认字。文田写的一笔好字,死后留下一本手抄唐诗,炳如就将它给王力当作字帖。王力因此便能背诵李白等唐代诗人的一些短浅诗句,从小便对古诗产生了浓厚兴趣。
      王力7岁破蒙,11岁考上县里唯一的一所高小。他在学校里年龄最小,常受比他大的同学欺负。他读书勤奋,品学兼优,每学期的各科成绩都在80分以上。但是,王家到他父亲时,已是三代单传,炳如长子早夭,就把排行第二的王力看作掌上明珠。小王力身体瘦弱,常患伤风咳嗽,但只要咳嗽几声,他父亲就要他请假在家。那时学生请假学校是要扣分的,王力第一学年因请假多了,扣了不少分,期终学校以成绩高低列榜,他就被排到了榜末。校长写榜,总习惯在榜末学生的名下画个大红圈,人们就把榜末的一名学生称为坐红板凳的人。 
小王力坐了红板凳,却不吭一声,而是更默默用功。一天,一位新来的语文老师巡堂,特地走到王力旁边,看了王力的作文,啊!这学生的作文立意新,文词优美,写得多好!他惊叹了起来。王力因此受到了这老师的喜爱。
     王力读高小,原来的名字叫王祥瑛。快毕业时,他想改个名,便去恳求语文老师:老师,我的名字太俗气,又容易与人雷同,请你给我改个名吧!老师给他改名渭华。他嫌这名字笔画多,仍不脱俗,就自己改名王力,字了一。
     王力14岁,高小毕业了。他因家穷,要升初中,得到百里以外的玉林县去,家里实在供不起他的学费。他父亲也想让儿子多读几年书,便借钱到城里开了间小杂货店,叫儿子到店里打杂。炳如毕竟不是商人,不会经商,不到半年,小店就亏了本,关了门。王力只好回到家中,在家自学。小王力本是个勤奋的孩子,自学起来,总是全神贯注,浑忘昏昼,也忘了周围的一切。
      一年中元节,王力母亲按照地方习俗,做了些粉饺,送了一小碟到小书房给王力,说:阿二,给你送来饺子,你趁热吃了吧!王力双眼盯在书本上,哦了一声。母亲以为他听见了,便出了书房。3天后,母亲有事来到书房,见那饺子原封不动,便带点责备的口吻说:阿二,给你送来的饺子,你为什么不吃?你看都发霉了!王力这才看到饺子,说:阿娘,你什么时候送来的?我真不知道!母亲叹了一口气端着饺子出去了。
    又一年端午节,王力母亲给儿子送来了几个小凉粽、小半碗蜜糖到书房,特地摆在书桌的砚台旁,好让儿子看得见。这一回她再三叮嘱儿子:阿二,给你送来凉粽和蜜糖,你不要忘记吃呀!王力双眼死盯在书上,说:好的,等一会我就吃。他母亲放心地走了。过了一会儿,他想起要吃粽子了,便边看书,边用手去拿粽子,竟把粽子蘸到了砚台上。等到他将粽子放进口中,才知道吃了墨汁,哇一声吐了出来,弄得满嘴是墨。
     王力苦学的趣事,至今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还记得,作为佳话流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