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文明:如铜似铁革命家

2016-06-14 09:40:13来源:海南日报

打印 字号: T|T
牵头成立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带队打响琼崖武装总暴动第一枪
王文明:如铜似铁革命家
    王文明
    日前,小学生参观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聆听革命故事。一九二六年六月,王文明等共产党员代表在海口召开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本报记者 张茂 摄
  核心提示
  青山邈邈,葱茏染翠,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的莽莽山野掩不住悲恸的哭声。
  1930年1月17日,就在琼崖各地工作走上正轨、革命形势日趋好转之时,“琼崖工农群众的领袖”、“如铜似铁的革命家”王文明却因积劳成疾,猝然倒在了这片他为之鞠躬尽瘁的热土之上。
  壮志未酬身先死!人们含泪追忆他的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场波澜壮阔的殊死斗争中,他牵头成立了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带队打响了琼崖武装总暴动的第一枪,领导开辟了母瑞山革命根据地……
  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果断选择冯白驹作为琼崖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拖着病体四处找干部和战士谈心,希望大家支持冯白驹的工作,坚持革命到底直至夺取最终胜利。
  36岁的人生是短暂的吗?很显然,对于共产党员而言,生命的长度远不能用年轮衡量。王文明那如铜似铁的革命意志,时隔86年仍然在琼岛薪火相传……
  琼崖革命高潮很快到来
  头顶的蓝天,不知已经多久不曾放晴。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满清王朝,但袁世凯窃国称帝又令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琼崖,原本是插根扁担都能发芽的福地,如今却匪患猖獗、兵荒马乱。
  为了解放家乡父老,1924年,时任琼东县双庙小学校长的王文明毅然前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上海大学接受革命教育。在这方崭新天地中,他亲身经历了五卅惨案和多起革命运动,对社会复杂性和推翻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艰巨性也有了更为真切的认知。
  学成之后,他赶往革命精英云集的广州,与中共广东区委取得联系,一方面与柯嘉予、王绰余等志士对琼崖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实践作出分析,一方面加大宣传舆论力度,鼓励民众携起手来,与帝国主义、封建官僚、军阀政府进行斗争。
  琼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谢才雄说,通过发表大量战斗檄文,王文明在琼崖群众中很快树立起一定的威望。1925年,受中共广东区委委派,他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党代表。当年10月,他挥军南下,克高州、占合浦、下钦州、定雷州……于次年1月自琼山登陆琼崖,为广东革命政府建起了稳固的后方。
  “琼崖工农群众尝到了革命的果实,参加革命活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可是,蒋介石后来提出的‘整理党务案’沉重打击了共产党人,王文明、罗汉等人先后退出国民党,转入地方组织工农运动。”谢才雄告诉记者,当时,琼崖各地已有部分学校,不仅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还为学生讲授军事理论、进行军事训练,王文明预感到“琼崖革命的高潮很快就要到来!”
  要让革命群众拿起刀枪
  是时,已经有3批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先后从内地来到海南,王文明、杨善集等人也通过举办党员培训班吸收了一批新党员、新团员。
  在商人邱秉衡的帮助下,王文明、杨善集等人搬进了位于海口市解放路竹林里131号的邱宅,通知罗汉、冯平、罗文淹等党员代表来此召开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
  “这次会议上,中共琼崖地委宣告成立。代表们选举产生第一任领导机构,标志着琼崖革命事业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共琼崖一大旧址讲解员吴传城介绍,一时间,琼崖革命斗争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没有想到的是,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竟公然举起屠刀,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展开了猝不及防的杀戮!
  在这场被历史记载为“四二二事变”的疯狂屠杀中,全岛被捕的共产党员、革命群众达2000余人,其中500余人含恨倒在了血泊之中。
  “要让革命的工人、农民、学生拿起刀枪!”革命的受挫让王文明更为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建立武装队伍,才能为死难者报仇血恨,夺取革命的最终胜利。
  在中共广东省委的部署安排下,中共琼崖地委召开紧急会议,宣布琼崖党组织更名为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会上,王文明表达了深入农村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心愿,并大力推荐杨善集担任特委书记。
  打响了琼崖武装总暴动
  此后,王文明奔走于当时的乐会、万宁、定安等地之间,一边抓武装队伍建设,一边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仅在1927年的8月至9月间,全岛就建立起1个市委、8个县委,琼崖讨逆革命军也打出了一连串胜仗。
  这时,中共广东省委下达了琼崖特委立即举行全琼武装总暴动的指令。大雨倾盆的9月23日凌晨,王文明在万泉河北岸集结起定安连、琼山连,准备渡万泉河,与杨善集带领的乐会连、万宁连在椰子寨会师,展开战斗。
  椰子寨村村民欧继良指着丹村渡口:“王文明部队就是从这里渡河的。”他听父辈说过,王文明部队到达椰子寨后,杨善集部队尚未到达,王文明当机立断决定按计划发起进攻,“敌人稍作抵抗便落荒而逃,粮食和商品被分发到穷苦人民手中,真是痛快!”
  不幸的是,杨善集、陈永芹等人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王文明不顾重病缠身,重新主持起琼崖特委的全面工作,当上了琼崖革命事业的“救火员”——
  1928年11月,国民党率部1700人进攻乐会苏区的紧要关头,时任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的王文明率领红军打响中平仔保卫战,并带领红军和琼崖苏维埃政府直属机关转移到母瑞山,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
  1929年2月和7月,迁往海口的琼崖特委机关先后两次遭到敌人破坏,黄学增等特委领导先后被捕牺牲。王文明当即召集冯白驹等人组成临时特委,重新确定了琼崖革命的领导核心和前进方向……
  王文明病逝前最后一件要事,就是亲手将革命的大旗交到冯白驹的手里。后来的革命实践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冯白驹领导琼崖军民进行武装革命斗争,写下了“23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史诗。
  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邢诒孔认为,“综观王文明对琼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作用和贡献,他不愧为‘琼崖工农群众的领袖’,‘如铜似铁的革命家’,琼崖革命第一人!”(记者 陈蔚林 赵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