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缚秋打秋 清明祭祖——王智探秘司家古村

2016-04-04 10:50:09来源:凤凰影响

打印 字号: T|T
    穿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地,来到司家村的秋千会上,品尝了当地独有的猪血烩菜“辣子喝汤”泡蒸馍,我们随着秧歌锣鼓的喧闹开始了秋千探秘之旅。
    明不仅仅是祭祖扫墓的日子,还有许多户外活动,清明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节日。
    华阴有个孟塬镇,孟塬有个司家村,不到司家村你就想象不到秋千文化的丰富,不到司家村你就感受不到男女老幼对秋千的钟爱,不到司家村你就感受不到秋千竟然是古代军事文化的遗存。
    这里的秋千有着古老的传统,清明祭祖、缚秋千、打秋千,白天闹秧歌,晚上跑竹马,过去这里还有牛马王庙等众多庙宇,秋千会也是盛大的骡马大会,以前秋千会设在在古老的村堡土城墙外,如今,地方换到了村子西北一片开满油菜花的空地上。

    民间把制作和安装巨大的秋千叫做缚秋,我曾经看到周至原始的缚巨大的独杆秋千要上百人配合,要使用粗大的井绳、沉重的碌础,之所以用“缚”字,寓意巨大的秋千如同蛟龙一样要缚起来,秋千不是固定死的而是活的,四面八方甚至用十多个碌础压重量,用巨大的绳索捆绑。
    缚秋有隆重的礼仪,有的在腊月23后缚秋,有的在2月2,而华阴孟塬镇司家村是清明前缚秋,五花八门的秋千和传统的庙会结合起来,成为了关中乃至陕西独一无二的秋千大会,我把它比喻做原始的嘉年华游戏,还融入了祭祖的仪式。

    司家村的秋千会起源于数百年前,这里是扼守潼关到府城西安之间最重要的要塞。这里的驻军在日常训练中就有许多关于绳索的军事体育运动,据说后来军人们由屯军并就地转业退伍,成为农民,于是军体活与农耕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逐渐演变成为盛大的秋千民俗活动。
    今年的秋千会至少有十四种古老的秋千,首先转动类秋千就有三人推动8人乘坐的华盖般的八卦秋, 转动起来象征八仙过海;四人推动的如同妇女纺线的线轮一般转动的线轮秋,四人坐上去,人力带动,又像是旋转的水车;还有直接源于磨面、磨豆腐需要人转动的磨盘秋,源于制作硬轱辘大车车轴的地轮子秋千,这真可谓是生产中的智慧。最高大的就是20多米高的独杆秋,也叫天平秋,其垂下的绳索十米以上,荡起来需青壮年两人面对面同时发力,掌握不好就会歪斜撞到柱子,整个枝干放置于两层碌础上,周围还使用了8个碌础配重伸向向四面八方;四柱三间的牌楼秋则使用了14个碌础固定并做基础,四面用了十根大绳索固定;因为当地位于塬区,他们打井超过200米深,当地的辘轳秋就是源于从深井用绳子打水,而类似的“熊跌彪”秋千也是使用自身臂力吊起自己的身体。这里的秋千不是关中最高的,但是秋千种类是最最全的。数百年来,这里是扼守潼关的交通要道,当地的驻军再此地安营扎寨,至今,村里还残留着明清城墙、城门楼。残留的城门是里外两层,处处显示出军事防御的特点。
    不同的人要打不同的秋,孩子妇女不可打独杆秋,牌楼秋适合女性和老人,现场我们竟然看到2岁的孩子和到92岁的老人也在打秋。
    难度最大的是列石秋、渡河秋、老哥秋,三个秋下都挖着水池子,搞不好就掉进去,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分明是军事体育活动的延续,需要臂力和强壮的的身体。还有双人并打的夫妻秋,五人以上打的帆船秋。最普通的架子秋,新改进的火箭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