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情暖霞江——访王惠明会长家乡长乐县潭头镇霞江村

2013-01-23 22:38:47来源:山风

打印 字号: T|T

         长乐县潭头镇霞江村,是省王审知委员会会长王惠明的家乡。这个村居住着王、鲍两姓1700多人,以王姓居多。霞江王姓是开闽王王审知第 11 子王延政的后世,至今已传40代。王审知的七世孙王荫(字德裕),于北宋元佑年间(公元1009年)从福州北门外崎下首迁长乐山边“平坑”西岭下。王审知十三世孙王贵恩(字泽祖)于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55年),从“平坑”(今长乐漳港边)迁到“大宏里”(今潭头菊潭)。王审知二十四世孙王澄(字可应)和王涧(字可盘)兄弟于明万历32年(公元1605年),从菊潭迁到霞江。故王氏在霞江已有400多年历史,人丁兴旺,现除在村1000多人外,还有700多人旅居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地。
       祖泽绵延,地灵人杰。福州市强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惠明,就是来自霞江的一位事业有成、又十分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
早在1994年,王惠明就在家乡霞江投资修建一条几十米长的水 泥大道,一个方便群众的市场,还在大道两旁盖起10座楼房,使霞江村面貌有了显著变化。现在这条大道依然是潭头镇的主街道之一,取名“朱熹街”(因为朱熹当年曾在这里讲学)。在王惠明的带动下,旅居各国的霞江华侨纷纷捐资,在朱熹街头修建了一座两层四柱的牌坊,取名为“怀乡楼”,上书“绍越闽疆”四个大字。四根石柱上还刻着两副对联:“拓土东南无诸地,开疆闽越第一家”;“尊祖敬宗扬德泽,怀乡爱国尚文明”。走过“怀乡楼” 牌坊,穿越一片开阔的广场,就是乡贤们捐建的“长乐霞江礼堂”,现已成为霞江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中心。礼堂大门的对联,写得很有特色:“霞光美景人杰和为贵,江乡秀色地灵居之安”。
       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王惠明又在朱熹街旁购买了30亩地,用来修建12座民用住宅,以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取名为“永乐富第”。现已盖好6座,分别命名为“乐春楼”、“乐秋楼”、“乐山楼”、“乐水楼”、“乐知楼”、“乐思楼”。他还专门请我国著名书法家义乌高清先生(50年代省美协负责人,现为福建画院高级画师)题写楼名,并把它们镌刻在楼房上。既通俗易懂,又富有文化品位。用王惠明的话说就是:“乐春”“乐秋”——天时通,“乐山”“乐水”——地利宽,“乐知”“乐思”——人气旺。现在楼盘销售十分火爆,看过“永乐富第”的人没有不动心的。在事业红火的情势下,作为房地产老板的王惠明仍不忘公益事业,心甘情愿地贴钱出力搞王审知委员会,真是心系文化啊!
       潭头霞江原先地势偏僻,可以说是“天涯海角”。但随着闽江口经济区的开发,这里已成为闽江南岸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从长乐城关沿闽江南岸宽阔的海滨大道往东,沿途都是公园和风景秀丽的文化村:琴江满族文化村、吴航书院、郑和航海公园、郑振铎公园、金刚腿公园、猴屿岩……令人目不暇接。过了琅歧大桥,从闽江的潭头港南拐,就到了潭头镇霞江村(霞江与菊潭、汶上同为潭头镇中王氏宗亲聚居地)。霞江村的农民在路口集资修建了“鳖潭公园”,公园大石柱刻着两行大字:“八柱擎天”,“情暖霞江”。确实,象王惠明这样的农民企业家,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擎天柱。他们把爱心 奉献给家乡。我们参观了霞江后,心中也有一股久挥不去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