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建业:不爱哲学的企业家不是好的投资人

2016-03-02 11:25:02来源:杭州网

打印 字号: T|T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新年,王建业以此为开头,给员工写了一封信,大自然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在行业大萧条时期,要有坚定信心,不悲观、不沮丧,时刻保持低调谦和的态度,不卑不亢的底气,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段深切感悟,得益于他刚读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
    年初八正式开工那天,全公司第一顿先喝粥,下午接着爬山登高,这也是王建业自己想出来的,“从喝粥开始,让过去的辉煌历史归零,通过爬山的形式重新制定未来目标再出发。”他解释,这不是作秀,也未必适合其他公司,每一个公司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
    作为新生代,在王建业身上看不到大多年轻人焦躁浮夸的东西。今年,他和父亲之间的约定日期快到了,回头想想当初的自问自答:为什么我能成为公司的总经理,除了是父亲的儿子外,还有什么?在接班的这三年里,王建业一直在问自己拿理由。
    转型升级任何创新都是微小的
    去年,习近平主席总结经济工作时,分析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当时,王建业就敏锐抓住了这个内容,谈起他接班以来制定的四字战略——慢、轻、微、精,“2014年的‘慢’是与政府国家放慢经济发展脚步相关,2015年和今年的‘轻’就是去成品库存、去半成品库存、去银行贷款、去销售环节。”他还记得自己刚回来时,公司库存接近1000吨,为了精简库存,他引进了日本准时制生产方式(Justintime),时刻保持库存量在100吨;然后通过机器换人,在保证产能的前提下,减轻运营成本。
    这一系列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之后的转型升级做准备,“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减缓,企业如果不踏准节奏,仍然大量增加产能,生产出来的可能都是未来的淘汰滞销品,背负大量债务。”但在王建业看来,这个“轻”装上阵,不能减人才,此时正是制定方向,搭建软硬平台的时机。去年开始,他尝试将公司旗下产品业务剥离成立子公司,寻求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专家,以股份制合作模式,由公司提供平台、销售渠道,专家提供技术,双方开始全新的合作。
    而明年开始,公司的发展战略将是微观化,“现在工业大数据,都在提物联网、信息化,这其实是工业3.0版本,之后才是智能化工业4.0版本。那信息化数据怎么用上呢?”王建业说道,以前他们一直不敢将产品出口国外,并不是质量不好,而是不稳定,工厂有一台质量检测设备专门用作抽检,“但这个数据只是一个‘点’,把产品生产与检测连接,将检测数据绘成线形图表,只要定好产品标准,那稳定性的问题就能一次解决了。”
    外行听起来如此专业的话题,王建业说这些关于检测的创新思路其实不难,“有员工曾经和我说,他有个很小的想法都不好意思说,但其实每人每天都改进一点小问题,对企业来说最终将会有多大改变啊。”王建业记得在英国读书时,老师曾经告诉他们,任何创新都是微小的。
    亲历创业做一名优秀投资人
    2012年底,王建业决定接过父亲的企业,两人之间曾“约法三章”:允许他有犯错机会;给他三年过渡期;人事调动上,不任用亲戚,不与亲戚做生意。
    自古有句俗语,叫新官上任三把火。“但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放火’会烧出问题来。所以,我刚任职时说,这三年过渡期内我不会做重大决定,主要是多听、多看、多学。”至于任用亲戚,算是中国家族企业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王建业认为,老一辈企业家创业寻求信任感首先想到的是亲朋好友,在当时供不应求的市场自然没问题,但是在当下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显然已不适应了,然而分散股权、合伙人制对老一辈来说又很难接受,“这两代人的思想差异主要是时代造成的,没有孰优孰劣,只是要判断它是否还与时俱进、因地制宜。”
    “再以现在‘互联网+’为例,它更多是针对终端大众消费商品,而特种纸面对的客户则是经销商,销售渠道公开化其实并不是他们所乐见的,那是否也要跟风追逐互联网呢。”王建业在毕业后曾做过三年投资人,这培养了他两项重要的能力,就是洞察商机和透过现象看本质。他想把父亲创建的企业做好,打造成一个品牌,请专业的人重新设计了产品包装、logo等等,“这也是为未来的自己做准备,我还是想做一名优秀的投资人,但这都需要自己亲历创业的过程,甚至是拥有一定的投资资本。”
    身体力行不断探索方向和道路
    投资人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是你?”要给他一个做这件事的理由,王建业在接班之初,也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但其实他父亲对他的培养从小就开始了。
    “我父亲在我小学三年时候开始创业,印象中,从来没有参加过我的家长会。他说,孩子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管教,他也相信我可以自己处理面对这些问题。”甚至有时候,父亲去上海出差也会带着他一起,“有一年冬天,他要去请一位专家来,那时没有高速公路,我们先去无锡拜访客户,然后再赶去上海,晚上我和父亲还有司机三个人挤在招待所的一张床上。”
    王建业说,他知道父亲一路创业的艰辛,有时也忍不住多想:“为什么父亲能够如此辛苦而坚持。”但王建业生活中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书单全是有关哲学、历史、心理学范畴的,最近刚看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受益颇深,“读历史可以学教训,读哲学能帮助看透本质规律,读心理学则是了解人性。”但偏偏他不爱读企业管理类的,因为这些管理学经典案例并不能“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当初父亲创业,我就和他一起看了《李嘉诚传》,但这类创业模式并不容易复制,更类似心灵鸡汤。”
    王建业始终坚持,要身体力行,找出自己的方向和道路才能走得更远。也许这时,他也更加了解当年的父亲了。